試論農業美學特征及其研究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農業美學的實際應用,并結合創意農業的發展,針對農業美學的特征及研究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農業美學;創意農業;農業
當今社會,伴隨著人民對于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其精神世界的豐富逐漸受到關注,其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優質體驗的消費等方面的需求逐漸增加。農業的發展更是推動了美學的研究,下面對農業美學進行詳細的說明。
1 農業美學的實際應用
在21世紀以來,我國在農業美學尤其是創意農業上的發展獲得了極大的進步。創意農業是指結合創新理念與農業發展,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加入人文及技術等元素,提升農業文化的價值。[1]創意農業也可以看作是農業與旅游的完美結合,珠海的農科所奇觀園區及佛山的盈香生態園等就是很好的案例。此類產業不僅幫助當地獲得了廣闊的旅游發展空間,也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了傳統農業的現代文化氣息。以佛山農科院為例,其在利用自然條件及文化推動地區旅游的基礎上,還利用農業推廣活動向大眾展示了當地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既增加了農業產品的銷售量,也為當地旅游增加了“景點”,打造出“創意農業+創意旅游”的有機發展體系,極大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由此可見,農業美學不僅具有“欣賞價值”,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此進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2 農業美學的特征
農業美學主要體現在生態農業的“創造”,即創造農業之美。其特征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說明。第一,農業之美體現在“勞動美”上。人類社會之初就是農業社會,人民依靠采摘、打獵等農業活動解決溫飽,進而獲得生存能力及生活空間。在人民的勞動中,誕生了許多的藝術風格,勞動歌曲及舞蹈等藝術形式就是最好的體現。部分影視題材中也經常歌頌勞動人民從事農業生產的艱苦精神,此種精神也是農業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景色美”。依托自然環境及人為美化,農業可以在大眾眼中擺脫“汗滴禾下土”的傳統印象,同時,能增強自身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價值。例如,在2018年,四川成都柳街鎮就依靠創意農業創造出了獨特的農業美學。該鎮依托自然條件發展創意農業、開展生態旅游,將傳統的人民生活帶到了大眾的視野中,如七里詩鄉景區、泉水家園等傳統“景色”都變成了當地的自然美學元素,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3 農業美學的研究意義
農業美學具有較強的研究意義,其不僅能夠推動創意農業的發展、促進地區文化傳播,還能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升經濟效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3.1 建設健康農業
“自然和諧”是農業美學的重要內容,研究農業美學能推動產業設計的發展,打造健康農業,維護傳統農業的自然價值。相關學者及技術人員需要依據研究成果進行實踐,在實踐中會發掘出農業的和諧結構及最為健康的發展態勢,如人為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引進先進設備提升生產力等,為地區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及指導意見,從而滿足農產品生產需要,打造現代生態農業。這樣既能保證農業的良好發展,避免不良的生產習慣產生的負面問題,也能為當地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存空間,提升其精神追求。
3.2 推動區域旅游
農業美學還能促進區域旅游的發展,利用自然之美能夠為旅游創造良好的旅游資源。例如,海南省在應用創意農業的相關理念上取得了較大成就。該省開發了“農家樂”等形式的旅游資源,通過提供特色食品、居住體驗、農產品采摘體驗等方面的服務,使游客親身體驗當地民俗及生活,還能親手采摘食品、參與勞動創造,收獲了非常多的好評,極大地促進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2]這樣做不僅能夠樹立旅游品牌,也能夠提高該地區在旅游產業的建設水平。
3.3 促進城市建設
創意農業依靠農業美學及旅游得以發展,其能將旅游經濟轉化為創意農業美學經濟,結合當代城市建設,逐漸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例如,在建設“最美鄉村”的建設進程中,北京市相關部門就將農業美學與鄉村建設相聯系起來,將“生產美、環境美、人文美”帶到了農業生產及生活中,進行了農業美學的宣導,同時還大力挖掘資源文化創意,將美學融入農業創造中,極大地調動了北京居民追求美、生產美的積極性,提升了地區經濟建設水平。這樣做不僅彰顯出了該市創意農業文化的魅力,還推動了最美鄉村的建設,加快了城市整體的建設與規劃。有統計顯示,在北京4000個左右的村落中,已有53個“最美鄉村”。廣州市也開展了旅游城市建設,依托當地農家采摘、農耕教育等農業特色進行創意農業建設,其農業發展已經成為當地特色“名片”,推進了農村建設。由此可見,農業美學的深入研究及創意農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推進城市建設進程,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4 結語
農業美學具有獨特性及深遠的研究意義,有助于建設健康農業、推動區域旅游,還能夠促進城市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將農業美學應用于現代農業建設,開展創意農業,能夠有效拉動鄉村經濟,促進城市總體發展,進而為我國整體社會經濟創造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 金婷,華為.淺析開化創意農業發展成效及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9(01):165-166+171.
[2] 劉萍男,陳明.創意農業模式在海南旅游建設中的發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17+20.
作者簡介:杜雨澤(1992—),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李飛(1994—),男,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