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唐三彩的色彩藝術特點與美學特征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唐三彩是我國唐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唐三彩雖然流行的時間較短,但是其對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圍繞唐三彩的色彩藝術特點與美學特征展開詳細探討,以促進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唐三彩;色彩藝術特點;美學特征
  1 唐三彩的由來及演變
  三彩是一種十分典型的低溫釉陶器,白色黏土是三彩的主要胎料,著色劑采用含有銅、鐵、鉆、錳等多種元素的礦物質且釉色較多,如深綠、淺綠、白、褐、黃等。其中黃、綠、褐是其基本釉色,因此其也被人們稱之為三彩。在日后的發展中,釉色越來越多,但是因為漢語當中的“三”也泛指多的意思,故而“三彩”這一詞匯一直沿用至今。三彩一方面展示了中國畫的意蘊,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了古人良好的雕塑技法,所以三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如今,文物部門將三彩器均統稱為三彩,其具體年代則要另外敘述。本文重點論述的唐三彩只是其中之一。唐三彩就是唐代的三彩工藝,也就是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燒制而成的三彩器物。
  2 唐三彩的色彩藝術特點
  在唐三彩的藝術風格中,其充分結合了染織特色,在陶器上展現了五彩繽紛的視覺效果,染織對唐三彩的釉色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進而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唐三彩中的蠟染工藝是以染織技術工藝當中的蠟染發展改良形成的一種技法。其使用毛筆蘸取蠟液,于陶坯體上繪制圖案,然后完成著色上釉。又由于有蠟的坯體不會上色,不同的器物呈現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唐三彩不僅模仿了染織工藝的方法和視覺效果,而且其也學習借鑒了諸多染織的斑點花卉圖案,而這也成為唐三彩十分典型的裝飾特色。
  3 唐三彩的美學特征分析
  3.1 多種多樣的釉色
  唐三彩的釉色眾多,陶藝匠人在制作唐三彩的過程中大范圍應用白、黃、綠作為陶坯著色主要用色,為了提升其質感和觀賞性,也會適度輔以藍色和褐色作為裝飾和點綴。唐代的陶藝匠人具有較強的工匠精神,同時在唐三彩的制作方面不斷發展創新。施釉的過程中,匠人們逐漸研究出交叉著色的施釉技巧,通過對該上釉技巧的應用,使陶器在高溫燒制后,陶制品呈現出了不同的色彩。另外,其可打造成重復色、原始色和混合色等不同形式,因此唐三彩在色彩上也呈現出了較為顯著的多樣性。
  唐三彩是一種典型的低溫釉陶器,著色劑主要采用含有鐵、錳、鈷等元素的礦物質釉料。與此同時,在釉中加入大量的煉鉛熔碴和鉛灰,并保證其充分熔化,在800℃的高溫條件下燒制而成。在燒制時,釉汁也會逐漸氧化,并且向周圍不斷流動。所以,不同色彩的釉料相互融合后便形成了不同的色彩。
  3.2 形態各異的外觀造型
  考古資料明確記載,唐三彩陶器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其分別為宮廷人物、常見動物和生活器物。其中,宮廷人物俑中包含了文官、天王、仕女和武士等,以上人物的著裝和造型以及個性特征均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更加全面逼真地還原了社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服飾特點。動物俑以牛、馬、獅子和駱駝居多,并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造型生動傳神。生活器物俑中的類型也相對較多,如炊具、建筑模型、文具和酌酒器等。
  再者,人物俑當中最為常見的是仕女俑,其也是能夠最為全面和突出地展現唐三彩藝術特征的雕塑藝術形式之一。仕女俑的造型十分豐腴,體態相對飽滿,發髻形式各異,而且著裝的花色也各有不同。另外,三彩女俑充分融合了圓雕、浮雕、線刻、釉色,結合唐代不同類型的宮廷女性地位,展現出仕女的不同性格特征。樂俑也有著十分顯著的特征,其主要為群俑形式,其面部表情豐富,體態和姿態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有的站在駝背上,有的騎在駝背上,有的手拿多種吹彈樂器,載歌載舞。
  如今,馬是一種十分普通的動物,但是在古代馬的社會地位極高。在古代的社會生活中,馬是人們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戰場上,馬也是制敵的重要工具。所以,唐三彩中的馬俑制品隨處可見。馬俑形態萬千,有的巋然不動,有的大步向前,有的埋頭進食,這種打造手法也真正地實現了動靜結合,進而為人們營造一種生動逼真的視覺體驗。
  3.3 形態飽滿且圓潤
  唐代的審美觀念與前代的審美觀念有所不同,唐代崇尚豐腴美,這種審美價值也體現在了唐三彩的創作中,唐三彩形體十分飽滿,同時造型非常圓潤,除了人物俑、動物俑,很多器物俑也表現出了上述特征。比如,酒器和飲食器等均可呈現上述特征。庭院、水池、假山等也具有顯著的豐腴圓潤的特征。唐三彩當中的動物俑和人物俑比例十分和諧,線條十分流暢自然,武士俑形象十分健碩和驍勇。不僅如此,古人在創作中十分重視馬俑的頸項、胸肌和臀肌,通過對這些內容的仔細刻畫,讓其更加生動和飽滿,進而更好地展現出馬的形體特征。
  4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唐三彩的由來與發展,闡述了唐三彩的藝術特點及美學特征。從上述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唐三彩發展中十分重視自然特征,其靈感來源于自然。唐三彩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哲學思想,值得世人大力推廣與傳播。
  參考文獻:
  [1] 湯爽.唐代仕女畫服飾繪畫語言之獨特性探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8).
  [2] 姚婷婷.從唐三彩看“造乎自然”的藝術觀[J].美與時代(上),2016(01).
  [3] 趙士樟.唐三彩的美學特征[J].藝術品鑒,2015(07).
  作者簡介:仝瑤(1995—),女,河南焦作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2017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工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9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