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黑澤明的《亂》賞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日本電影的巨匠黑澤明,其《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等多部黑白電影都受到好評,而其少數的彩色電影——《亂》《夢》等也不能輕視。在本稿中,將對黑澤明晚年作品《亂》的名場面進行說明,并對其中的象征手法和人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黑澤明;亂;象征手法;人性
  0 序言
  日本電影的巨匠黑澤明,其《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等多部黑白電影都受到好評,而其少數的彩色電影——《亂》《夢》等也不能輕視。黑澤明的電影《亂》以莎士比亞的悲劇《李爾王》為創作的本源,描寫了一文字家大殿下與其三個兒子之爭的故事。
  1 《亂》中的名場面
  電影開頭,父親站在三個兒子的面前說,只要兄弟們相處得好就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然后又讓大家看看三支箭是不會折斷的,但三郎卻一把將三支箭折斷。本場景引用了毛利元就的故事,不同于原本故事中的三支箭不會折斷,而是著眼于即使三支箭也會折斷,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黑澤流的黑色幽默。
  該片最值得觀看的高潮是秀虎被兒子們攻入三之城,被困于熊熊燃燒的天守閣中的場面。守護秀虎的武士們接連被殺,女人也相繼自殺,秀虎即使想要切腹,連一把刀也沒有。在火焰迫近的情況下,秀虎神情呆滯地從火里走出來。外面有許多士兵包圍著城樓,然而大家都不想去直接面對昔日的領主秀虎,不知不覺地空出了道路,秀虎從中間經過,飛奔到荒野,毫無目的地開始彷徨。
  2 《亂》中的電影手法
  《亂》是1985年日本電影史上制作費最多和規模最大的電影之一,其中服裝顏色鮮艷,制作異常精致。劇中人物形象吸取了能劇的精髓,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黑澤明本人的繪畫作品非常出色,在其開始拍攝彩色電影之后,在《Dodes'ka-den》《亂》《夢》中巧妙地使用了顏色表現了他的想法和角色的個性。在《亂》這部電影中,太郎的顏色是黃色的,次郎的顏色是紅色,三郎的顏色是藍色。大殿下秀虎的顏色是金色的,但慢慢褪色,變成白色。而在電影的開頭色彩鮮艷的綠色草原逐漸呈現灰色。秀虎所在的城堡顏色也從華麗的白城逐漸變黑,最終成了燒盡的廢墟。一文字家的家紋上面是太陽,下面是月亮。太郎是太陽,次郎是月亮,而三郎是一個不圓滿的圓。三郎一心只想著父親,不惜惹怒秀虎,在迎接父親時也想避開與哥哥的戰爭。從這一表現來看,他和想引退的老年秀虎一樣,也是一個無法生活在這個亂世的人。
  黑澤明的電影經常使用天氣美學?!秮y》中有七個天空的場景。最初的秀虎和兒子們、親信藤卷和綾部狩獵時的場面是晴天。在秀虎在做夢之后宣布隱退時,就像是在提前預告一文字家的兇變一樣,天空中有云在移動。三郎和丹后對秀虎直言不諱,最后被秀虎逐出家門,天空開始變陰,意味著秀虎開始其末路。秀虎被太郎和次郎趕出城堡,天上有很大的太陽,此時的太陽即象征著太郎。在這個烈日下,因為太郎的命令,農民都躲起來,無法獲得糧食,便聽信了生駒的話進入了三之城。在陰霾中,三之城的大門如同墓碑一樣佇立。太郎和次郎進攻三之城時,有一幕是云遮住太陽,暗示著太郎的死亡。最后,秀虎睡在原野上,三郎等人叫醒他時,他看到云層散在的灰色的天空,嘆息道:“這是個什么樣的天空啊”。這意味著三兄弟之間的爭斗結束,同時也象征著一文字家的終結和黑色時代的延續。
  黑澤明的《亂》作為其晚年的作品,在音樂上也有其獨特的美學。在電影中,武滿徹多處借鑒日本能樂,以管弦樂隊的基礎,使用笛子尺八,鼓,鼓等傳統樂器,營造出一片荒涼的景象,構筑了自己獨特的舞臺空間,以大量能樂性的音樂來表現出混亂和悲傷的感覺。伴隨著太郎和次郎攻擊三之城的地獄般的影像、代替刀和槍相碰撞的聲音和人們的哭喊聲的,只有音樂在靜靜流淌。這個寂靜制造出了超越物理時間和空間的長時間殘酷的心理體驗,煽動毛骨悚然的緊張感,使悲哀的氛圍仿佛要溢出屏幕。當丹后和狂阿彌把秀虎帶到草屋與末的弟弟鶴丸相見時,鶴丸吹著笛子。那笛子的聲音就像在責怪秀虎一樣,越變越快,在那之中充滿了家人被殺、城堡被燒毀、自己失去眼睛的憤怒和悲傷。秀虎最終也沒能承受住其心中的怨恨,逃出小屋,沖到外邊,完全瘋了。電影的最后,鶴丸一人站在城上的鏡頭,音樂突然停止,給人一種戰爭的悲劇感。而且,黑澤明通過音樂來確??臻g性,給觀眾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3 《亂》中的人性
  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在影片中向觀眾展示了世間的喜悅、痛苦、欲望、毀滅等種種情況,并分析和解剖了人的靈魂。在《亂》中大殿下秀虎年輕時達成霸業,確立了最高地位。通過殺人、流血和戰爭得到的東西成為災難的種子。最初的秀虎身著金色的衣服,女人也有很多,像獅子一樣威風凜凜的樣子,而隨著被太郎和次郎被剝奪了權力,仆人背叛,三之城被攻破,他的脊梁越來越彎曲,衣服和皮膚也漸漸發白,最后變成了像幽靈一樣的人。亂世中殺了許多人的他雖然傲慢,但他作為一個人,始終愧對末、鶴丸、丹后和三郎,無法忍受被罪惡折磨,于是狂奔而逃。太郎的妻子楓在憎恨中性格扭曲,她進入一之城后,唆使丈夫把敵人秀虎逼走。丈夫太郎死后,她勾引并拉攏丈夫的弟弟次郎,在次郎和黑金的關系中播下不和的種子。最后,她煽動次郎殺死三郎,發動諸侯的戰爭,使一文字家最終走向滅亡。她不擇手段,活在無盡的仇恨之中,所以對末的頭顱有無比的執念,只因其無法原諒逃離世間的痛苦和痛楚的人。
  太郎和次郎把父親趕出去,互相殺戮,生駒的背叛和楓的仇恨,他們受到懲罰也是理所當然的。在欲望的支配下,他們不分父子、兄弟、君臣、夫妻,你爭我奪,結局只能是走向滅亡。黑澤明通過在《蜘蛛巢城》中鷲津這一典型的角色,暴露了自我、欲望、自我中心這一人類本能或者說是共同點。該片深刻描繪了人類的弱點、殘酷和兇惡。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也是世界上所以人類共通的屬性。人類互相傷害,互相斗爭,引發戰爭,都是由于這種人性的暴走,我們不得不對此進行深刻的反省。
  但令這部電影成為更好的作品的是即使在亂世中也存在“善”。丹后和狂阿彌忠于秀虎,并照顧了因受刺激而瘋掉的秀虎。雖然狂阿彌曾一度想要離開,但還是無法扔下可憐的秀虎,所以即使不停地發牢騷,他也一直待在秀虎身邊。善良的末,她的家人雖然被秀虎殺害,但她已經忘記了過去怨恨,皈依佛門。她雖然原諒了秀虎,但卻因楓的固執而被殺害。三郎是個正直的人,是一個為父親著想的人。他為父親砍樹的場面可能是電影中最溫馨的場面了。最后戰斗勝利了,三郎帶著恢復了理智的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被殺了。末和三郎的死就像在宣告著世間的無可理喻一樣,使悲劇更進了一步。人類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混亂將會一直持續。電影的最后,曾對姐姐不斷重復“不想要一個人”的鶴丸孤身一人站在城墻上,佛像掉在了草叢里,就像是在對世間的悲傷訴說著在人類的爭斗面前神佛的無力。人類的殺戮并不會在這里結束,一文字家也不過是世界的一個角落,這樣的悲劇每天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發生著。
  4 結語
  《亂》是黑澤明晚年的杰作,對人性的思考貫穿整部電影。黑澤明在電影中描寫日本民族的現實和歷史,揭示了人性和靈魂的沖突,探求人類自古以來無法回避的本質性問題:欲望、自私、憎恨和毀滅。在黑澤明的電影中,可以看到對人性、民族文化進行深刻反省的電影巨匠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1] 杜雋.黑澤明的《李爾王》——《亂》——談黑澤明對《李爾王》的移植與改編[J].臺州學院學報,2007(5).
  [2] 王雅.黑澤明《亂》與莎士比亞《李爾王》[J]. 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9).
  [3] 王立峰,張穎.黑澤明電影《亂》中的人性思考[J].電影文學,2013(2).
  [4] 許恩茂.從黑澤明的生平看電影《亂》中的創作心理[J].新聞世界,2014(4).
  [5] 曲猛.流淌的極靜——黑澤明《亂》的視覺意象[J].作家,2015(14).
  [6] 火惠娟.黑澤明導演風格闡述——電影《亂》為例[J].戲劇之家,2017(15).
  [7] 鄭紹楠,郭小麗.黑澤明電影《亂》的佛教視野和美學思想[J].電影新作,2017(2).
  [8] 徐越北.黑澤明電影《亂》中的音樂空間塑造[J].北方音樂,2017(12).
  作者簡介:虞安雋,女,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23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