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內部治理結構創新研究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國職教“十三五”時期提出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這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正在邁入一個嶄新的時期。我國職業教育集團起步較晚,在內部治理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對職教集團可持續性辦學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職教集團的集群效應未得到充分發揮,也背離了職教集團的創建初衷。主要從職教集團的組織機構體系、組織制度、內部協同平臺、文化、教育治理現代化五個方面,探究其內部治理結構創新,從而為職教集團辦學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內驅動力。
[關 鍵 詞] 內部治理;結構創新;職教集團化辦學;可持續發展;驅動力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3-0072-02
職教集團化辦學離不開內部治理結構,而內部治理結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政策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因此,適時地對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創新勢在必行。內部治理結構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分別為組織機構體系、組織制度、內部協同平臺、集團文化和教育治理現代化。本文將從這五個方面闡述內部結構創新策略,旨在為職教集團辦學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的驅動力。
一、建設職教集團組織機構體系
扁平化管理模式倡導權力中心下移、基層組織之間獨立運行,管理時以分權管理為主,集權管理作為一種輔助管理的方式,以避免決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遲,從而使決策更加民主化,效率更高。職教集團組織機構包括的管理部門眾多,如理事會、秘書處、教務委員會和學生工作委員會等。這些部門之間的結構如果具有扁平化特征,再加上較少的管理結構層級,往往管理效率較高。但如果集團內部繁瑣的事務較多,過于簡單的組織設立則無法滿足其需要,對組織工作效率的作用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不升反降的現象,不利于集團重大事務決策執行的民主化、科學化。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化的職教集團扁平化組織機構體系勢在必行。
扁平化的職教集團組織機構體系以某一學校為集團秘書處單位,下設的機構為專業委員會,職責為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模式和培養政策的制定;組織實施崗位實訓計劃、進行課程教學;優秀教師、名師推薦、互聘和團隊聯合組建等。
二、建立、健全集團組織制度
集團的組織制度是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行使權利的基本依據,也是職業教育集團可持續發展和重要基礎,是職業教育集團運行的規則,也為其行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在集成創新思想和整合各種物質力量中起到了橋梁作用。具體而言,職教集團的制度建設包括以下幾點。
(一)建設經費籌措制度
職業教育集團要想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有固定的經費支持。經費跟每個成員單位的利益息息相關,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即誰受益誰付費來籌集經費。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每個集團成員都具有繳納費用的義務。
(二)建設校企合作制度
在職業教育集團中,企業是其重要主體之一,承擔著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崗位、實踐場地等重任,其參與的積極性和程度與職業教育集團建設水平、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如企業可定期向職業院校發布相關職業的用人信息;與職業院校合作召開人才培養論壇,就人才培養中的問題進行溝通、交流;企業定期派遣擁有嫻熟技術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工程師進入學校進行教學工作,該工作并不是隨意的,而是具有固定的周期;在此基礎上,接收一定比例的教師進入企業進修等。
(三)建設校際合作制度
建立規范的校際合作制度對集團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集團院校在實際發展中需要建立校際相近專業優秀師資共享機制,從而使優秀教師在集團內院校間能夠得到合理安排和調劑;建立院校間專業互動制度,互動主要指的是集團和院校之間的互動,可以集團為依托,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集團院校專業庫,對集團內部院校專業分布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研究時可在教務委員會引導下進行,從而使各門專業在集團內院校的分布更加科學、合理,形成集團內部院校錯位發展;在招生時,可在集團內部建立統一制度,通過統一面向社會招生,增加學生的選擇余地,提高生源質量。
三、構建集團內部協同平臺
職業教育集團的發展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此系統能夠快速高效運轉,必須系統各部分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搭建集團內部協同平臺,通過對集團內部的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進行共享,可以使集團內部成員之間的協作更緊密、更高效。
教育集團與非教育教團相比,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資源的優化、整合,從而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益。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共包括三類,分別為職業院校、企業和行業協會。縱觀這些成員,可發現其具有多元化特征,由此帶來的是資源的多元化,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成為現階段擺在集團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通常來說,資源的整合共包括兩類,分別是優質資源的流動與優質資源的共享。為了有效發揮集團共有資源的作用,使集團能夠健康持續發展,職業教育集團應做好“兩互”,分別是院校師資和專業的優勢互補、教學改革和學分互認;短缺資源的共享,這里所說的短缺資源是指培訓考核鑒定、實驗室、圖書館等;對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和企業資源進行充分研究,做到資源的共享,開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企業與行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在科技與人才方面的優勢,做好對口院校支援工作等。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形成有機鏈條,該鏈條包括的子鏈條眾多,如產業鏈、就業鏈、生源鏈、師資鏈等,從而促進集團成員間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態。 職業教育集團在搭建內部協同平臺時,應遵循民主性、規范性原則,從而充分發揮參與治理主體的主動性。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內部成員的協作發展,校企成員在工作中應達成四個共同實施:(1)同實施專業培養方案制定或調整、課程教學和技能訓練;(2)共同實施專業建設、課題研究、教材編寫;(3)共同實施高素質技能人才育人職責;(4)共同實施專業教育教學管理及其活動。在這四個共同實施中,第三項尤為重要。為企業培育新員工,能有效調動企業參與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使他們全程參與院校的招生、就業等工作。除此之外,企業還積極參與人才培養目標確立、評價、任務分析、課程教材開發等環節,從而使校企主體完成了共同體構建,從本質上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
四、增強集團文化
在集團運行過程中,各主體間理念、價值觀等逐漸趨于一致,并對集團的各種活動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此時,便標志著集團共同文化的生成。共同文化對職教集團各種活動具有支撐作用,只是這種支撐并不是顯性的,它支配著集團各主體的共同行動。
職業教育集團共同的文化系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成員單位長期合作、互動的結果,是集團組織機構運行的重要規則,包含的內容眾多,如集團的發展愿景、組織文化等。教育集團共同的價值系統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團結組織成員、引導價值追求、彌補制度性不足,彰顯區別于其他職業教育集團的文化特征。職業教育集團要建立系統的文化系統,可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入手。
(一)建設物質層面的文化系統
物質層面的文化系統包括兩大類,分別是集團標識、集團網站建設。集團標識是集團社會化象征,體現了集團獨特性文化,也是其在社會宣傳時重要的標志;集團網站對內是集團內部消息共享媒介和管理渠道,對外則起到了中介作用,便于外部集團了解本教育集團。集團網站的內容眾多,包括制度建設、工作成效的表現,是集團制度文化和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對內文化建設、對外文化宣傳的重要工具。
(二)建設精神層面的文化系統
精神層面的文化是集團成員認可并愿意遵守的價值選擇、社會責任等,對集團成員來說,是維系其關系的重要紐帶??傮w而言,職業教育集團在發展中應堅持正確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循序漸進、結構合理為原則,實行校企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諧共贏的辦學模式。在此過程中,樹立建設行業特色明顯、具有較強品牌優勢和社會知名度的職教集團,是職業教育集團的初心,也是其發展愿景,更是凝聚成員單位的向心力,成為其集團文化內核的重要表征。
五、職教集團走向教育治理現代化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促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整合職教資源優勢、實現參與主體和諧共贏的途徑,還是其走向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因此,對其未來進行展望勢在必行。
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職教集團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使集團內的重要成員——學校能夠保留和發展優勢專業,發揮出其職教特色,提高職業教育水平。與此同時,在面對產業結構調整時,職教集團可采用設立基金的方式,補償受到產業結構調整的專業和學校。這種方案有利于增加專業化和多元化帶來的利益。
(一)“機制創新”為先導
體制機制的創新是職業教育集團走向深度化辦學的基礎。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需從以下兩點著手:(1)完善聯席會議協同指導水平,提高董事會、理事會或管委會的決策能力和秘書處或辦公室處理日常事務處理與工作協調能力,從而使集團化的辦學管理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2)完善組織管理體系,提高教育治理的現代化、科技化水平,使多方參與成為一種常態。未來,職教集團將會是一個混合所有制組織,該組織由學校、企業和政府共同出資形成,并形成新的勞資合作機制。
(二)“效益共享”為方向
職教集團要想走得更遠、更快,更健康,需要建立健全效益分享機制,從而使職業教育集團的成員單位能夠得到相應的收益。為完成這一目標,可從有效銜接入手,通過各成員單位相同專業在教學管理、招生就業等方面的銜接,使職業教育和社會、經濟建設的聯系日益加強,從而培植職業教育新的生長點,提高其辦學效益。
(三)“多維多向合作”為路徑
職教集團是一個多元合作的組織,合作主體和合作形式多元,可通過企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促進職教集團化辦學走向更為緊密的組織狀態。
參考文獻:
[1]張建德.中職學校牽頭的職教集團化辦學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廣西動漫職教集團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32).
[2]程晶.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調查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8(6).
[3]劉志鋒.職業教育集團運行機制與人才培養的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2).
[4]趙景輝,張秀芳.關于構建職業教育集團資源共享機制的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