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整文本 有效施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前,教材統整已經成為新課改順利實施的保證,教師應具備對教材進行統籌整理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角色,利用好以往的教學經驗,積極參與教材的宏觀統整,以便更好地為課堂的有效性服務。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教材統整 有效性
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傳授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具備對教材進行統籌整理的能力,研究運用統整策略整合其中的有利資源,對主教材進行適合自己教學班學生學習水平、能力的調整、增補和刪減,讓教材真正為教學服務。
一、科學統整,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1.增補主教材不足,添效減負
對教材進行統整必須是因為主教材確實在某方面或某知識點上存在不足的情況下,借用輔助教材中的有利資源對主教材進行補充或調整。比如復習語法時,學生對時態這一塊概念模糊,使用不當,尤其分不清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的區別。于是,就需要在教材某處運用統整策略進行對比和補充,反復研究教材后,可以對原教材做一些調整。
2.細化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的學情是制定教學目標前須考慮的重要因素,運用統整策略要先分析學生的學情,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運用統整策略提高教學實效。在制定需要學生達到的預期目標時,對學能較高和較低的同學分別制定不同的預期目標。
二、優化教材,合理構建教學程序
1.整合章節教時數,循序漸進推進
教師要充分把握每一節課的教與學的時間。為提高效率,教師在考慮增補輔助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時,對主教材中的不足部分也要大膽地進行調整和刪減,使各教時的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重新規劃出循序漸進、有實效的章節教時安排,使課堂教學節奏更自然流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2.開掘主教材資源價值,做到充分利用
在設計教學程序時,要充分利用主教材的資源適當利用輔助教材的有利資源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能深入研究主教材,開發出更多的利用價值,借助輔助教材中的有利資源,使學生感覺是課文學習的延續,維持了延續性。
三、科學評價,及時反饋
教材統整策略的科學性、合理性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通過同行間的課堂教學交流,可以開展一定程度的評價和診斷。除此以外,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他們的評價和想法也是診斷教學設計的一個參考因素。因此,讓學生在課后從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趣味性和知識點的落實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自覺地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善和提高。
總之,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統整,并在統整過程中進行反思和總結,讓教材真正為教學所用,真正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點,這樣,課堂教學效益一定能夠有效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