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學科但也非常重要。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語文知識,還要提高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可以初讀文章內容,同時也對文章中的語言有了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有效性
朗讀是傳統的語文課堂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朗讀教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通過朗讀,學生們可以掌握課文中的語言,還能夠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但是現在有許多教師對朗讀教育存在著認知誤區,加上教學手段的單一性,使朗讀教育陷入困局。[1]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認識不全面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之前都會讓學生們朗讀課文,但僅僅停留在把朗讀當作一個硬性要求層面上,認為課文朗讀只是課程中的一個可有可無的步驟,有時時間不夠就會把朗讀的時間縮減。這是由于教師對朗讀教育缺少認識,使朗讀教育的有效性得不到落實。
2. 教學的方法單一枯燥
教師在實施朗讀教育時通常會單純的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沒有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的教師只是在布置課后或者家庭作業時提出把課文熟讀的要求,把朗讀作為學生要完成的任務,這樣枯燥的教學方法使朗讀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2]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想要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質量,先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再對具體的朗讀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制定詳細的目標,選擇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朗讀內容,從而提高他們的朗讀積極性;教師在朗讀教育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態度,運用多種評價策略鼓勵學生朗讀,及時進行反饋。
1.整體感知課文, 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生學習課文時,對課文的初讀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初讀,學生可以大概了解作者的大概思想和文章的整體結構,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朗讀教育之前,首先教師要提出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處于問題情境中去朗讀,其次在朗讀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帶著感情朗讀,感受作者的中心思想,最后在朗讀結束后,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準備進入學習階段。[3]
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我”在園子里干什么?祖父又在干什么呢?哪些事情讓“我”對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感情朗讀這篇課文,最好地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知課文里作者想表達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的情感,使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這樣的模式不僅在豐富著學生的情感世界, 同時也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教師正確示范,傳授朗讀技巧
教師的榜樣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在課堂中教師也經常會為學生朗讀課文,此時就要求教師正確示范朗讀的技巧,要求教師的字音準確,語調抑揚頓挫,充滿感情,幫助學生感受課文里的情感,也無形中加強對學生朗讀技巧的訓練。
例如四年級語文課文《巨人的花園》中有一段:小孩回來了,樹木非常高興,立刻全身遍開花朵,手臂在孩子頭上搖來搖去。鳥兒也上下飛舞,歡喜而婉轉地開始唱歌。花兒也從綠草叢中露出臉頰,在那兒歡笑。這是一幅多么可愛的圖畫,只有花園最偏僻的角落,仍舊彌漫在冬天的蕭瑟里。就在那花園最偏僻的角落,有一個小孩站在那兒,他人太小,爬不上樹,在那兒轉來轉去,很悲傷地哭著。可憐的樹,仍全身覆蓋霜雪,北風依舊在頭上怒吼。樹兒盡量把枝條彎下,說:“爬上來呀,小朋友!”但那孩子太小了,始終攀爬不上去。這一段優美的景物描寫和充滿情感的情緒描寫,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美麗的花園景色,體會到孩子們的快樂,也在這之中無形地傳授朗讀技巧。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朗讀也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不僅僅拘泥于課本,在課前做好準備,找到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視頻或者是音樂等,通過多媒體的幫助,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看了這些有趣的圖片或者視頻后,對課文更感興趣,朗讀的積極性就更高。
例如在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準備金魚的繪畫作品、金魚游的視頻片段放給學生看,學生看到這些時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他們會對課文內容非常的感興趣,這時朗讀質量就提高了。
4.通過合作學習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在實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教師通常會使用合作學習的模式,這是一種普遍但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合作學習,即是讓若干個學生合作完成朗讀,可以根據角色也可根據段落,進行安排。合作朗讀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提高朗讀的質量。
例如, 在朗讀二年級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因為文章中出現了很多角色,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文中角色的語氣。比如在這段話中: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小蝌蚪的問話中“在哪里”是一種急切的語氣,所以讀的時候引導學生把握這個詞語的語氣。除此之外,教師在朗讀前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朗讀角色的感情更到位,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朗讀。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朗讀教育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朗讀,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式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朗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構建語文的高效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查.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256.
[2]張美艷.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3]王香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高新區,2018(12):1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