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中的超現實構思境象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地藝術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它與齊頭并進的許多流派共同造就了現代藝術的多元化和豐富性。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突出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流派的自身特點而存在至今。許多藝術家在藝術探索過程中慢慢發現大地藝術是一種與宇宙對話的哲學,同時也是一種人與自然巧妙對話的途徑。大地藝術增加了藝術的維度和思考方式,從不同角度來思考當代設計,從各個方面用精神來滋養藝術設計。
關鍵詞:大地藝術;超現實;夢境
0 引言
大地藝術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早期藝術家們不滿架上繪畫繼而輾轉場地。從室內的美術館、展覽館,到外界的荒漠、土地、森林,去完成自己的作品;也從布面油畫、紙面水彩、布面丙烯等等,到立體雕塑、藝術裝置創作等,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大地藝術作品通常具有巨大、神秘、氣勢恢宏等特點。大地藝術作品中讓人記憶猶新的莫過于埃及盧克索神廟里的巨大石柱、埃及金字塔以及獅身人面像,這其中集中了藝術家對藝術的理解,包括人類對宇宙的向往和對話以及人類本身對藝術的參與。人類不僅僅是藝術品的創造者、欣賞者,更是作品本身的一部分,這才共同構成了藝術本身。在大地藝術發展的過程中,更是有理查德朗、德瑪利亞、克里斯多夫“包裹夫婦”、邁克爾海澤、北川富郎等知名藝術家對大地藝術的不斷支持。在思考和研究大地藝術的過程中,什么樣的精神動力才足以支撐大地藝術家完成如此龐大的藝術作品呢?本文基于超現實主義的精神思維,研究大地藝術作品中眾多的深刻內涵,揭開大地藝術的神秘面紗。
1 超現實主義的精神分析
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其是否能夠影響當下的美學和當下的生活方式。出現于1924年的超現實主義藝術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資產階級青年一代對現實的恐懼心理和他們狂亂不安的精神狀態。這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自由,被大眾所熟知則是因為弗洛伊德的夢境解析。弗洛伊德的學說解釋了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沖突,從不真實中去尋找絕對的真實。超現實主義到了薩爾瓦多·達利時期,才逐漸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體系,對當下的社會環境進行批判和解讀。同時這也是超現實主義繪畫形成的社會背景。在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畫面中不難看出,創作表現方式是有意打亂知覺的正常秩序,用抽象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大多數藝術家使用符號的象征意義來表達某些世界形象,時不時對混亂的世界報以諷刺。偏執可以說是作品中的精髓,作者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用狂妄、荒誕的語言表達在作品之中,來反映外部客觀世界的錯位、分離,卻因此體現豐富的表現力和創造力。20世紀60年代的大地藝術在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下慢慢出現了精神上的溝通,形成了一種具有儀式感甚至宗教感的藝術氛圍,用回憶聯想等方式去創新創造。在精神自由方面,超現實主義與大地藝術是相互重疊的。
2 大地藝術與超現實中的“同”與“異”
不得不說大地藝術中確實有著超現實主義的影子和痕跡,它們同樣具有對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深遠的表達意味。超現實主義出現于大地藝術之前,已經具有相當長的理論積累;而大地藝術后于超現實主義出現卻存在至今,生生不息。同樣作為潛意識的研究,超現實主義通過夢境的手法進行精神解放、精神分離,用潛意識去尋找內心真實的想法,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它可以把思想中存在卻不記得的事物通過潛意識的方法探尋出來。例如,一位弗洛伊德曾經的受訪者在夢中正確拼寫Asplenium ruta muraria的拉丁文,但當其醒來之后卻對此一無所知。后來他無意中發現這個詞匯是在他采集的植物標本中出現并由他親自標注的。這就是潛意識所帶來的魅力,但超現實主義對精神的追求是不符合正常邏輯思維的思考方式的。大地藝術不同于超現實主義的地方在于,精神解放之后對創作立意的目的是正常邏輯的思考方式,更在于它具有表達世界的邏輯性,而不是天馬行空的隨意性。它會把精神自由這一特點利用在拓寬創作的維度當中,研究關于大地、人、藝術、宇宙的核心觀點,研究人與自然的本質關系。大地藝術與非邏輯性的超現實主義有著理性與非理性的區別,用夢境與潛意識的融合表達大地藝術精神的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得到理性主義派別的認同,同樣能夠表達感性的意識。像體同一心的自然造物,實現夢與潛意識的融合,表現得天衣無縫。
3 結語
超現實主義的概念出現于大地藝術之前,兩者在精神溝通方式上存在著潛意識相互交流的一致性,以至于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多是重疊的。但兩者的目的不同,大地藝術更偏向宇宙與人、宇宙與自然的追求,而超現實主義更多存在著不符合邏輯范疇的思想。最后,筆者向大地藝術家們致敬。因為大地藝術家關注的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在于其作品維持了多長時間或者花費了多長時間;而在于能夠通過作品直達觀者的內心,并用內心去折射自然,再把自然收攏到每個觀者的心間。大地藝術家們通過特殊的手段讓人們見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們利用自身對自然的敏感性和對生活的感悟展開了靈魂深處的聯想和回憶,利用作品凝固時間與空間,把觀賞者變為參與者,使其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體會自然帶來的真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洪義.安迪·戈茲沃西的自然造物[J].公共藝術,2014.
[2] 李曉峰,苗彤.“里山”村落的“大地藝術祭”——2012第五屆“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J].公共藝術,2013.
[3] 林歆彧.試論藝術振興鄉村及地域文化的復興——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為例[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6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