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既可食用,也可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因種植技術不當及病蟲害的影響,常常導致產量增加不明顯,品質不高,甚至減產。為此,有必要加強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以期實現玉米高產優質。
[關鍵詞]玉米;栽培;高產技術
臨夏州位于甘肅省西南部,屬溫帶半干旱地區,年均氣溫6.3°C,最高氣溫32.5°C,年均降雨量537mm,蒸發量1198至1745mm,年均日照2510.2小時,無霜期137天,除西南部分高寒陰濕區外,大部分地區種植玉米,并成為主產作物之一,發展玉米產業對促進當地糧食生產和畜牧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此,本文根據本地的自然氣候條件,著重論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1選地與整地
玉米喜肥水、好溫熱、需氧多、怕澇漬,應挑選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粘沙土壤。不宜選擇肥力差、過于酸、堿、粘的土壤[1]。選好地后及時整地,通過翻耕、起壟、施肥等措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保持作物在栽培過程中的土壤水分。這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消除部分地下害蟲、清除雜草的作用。在整地過程中可結合施肥,改善春播的土壤條件,讓玉米苗長勢更好。
2選種與處理
選種是確保玉米高產的重要前提,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玉米的產量與品質。可結合當地實際挑選優質品種,選擇符合抗病、抗倒、耐密、高產等要求的品種[2]。最為關鍵的是考慮當地的積溫、是否地膜覆蓋,選擇適合當地生育期的品種,不宜選擇生育期過長的品種,以避免生長后期遇連陰雨而積溫不足,造成青癟。同時,選擇已被包衣處理了的種子,確保玉米出苗率和健康生長。
3適時播種
根據土壤墑情與溫度適時播種,不宜過早播種,防止溫度太低種子長期留在土壤中,從而滋生苗期病害。通常情況下,5~10cm土層地溫保持在8~10°C時就應開始播種。就本地區來說,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
4間苗與定苗管理
間苗與定苗屬于玉米種植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間苗是為了清除弱小苗,保留強壯苗,避免多余的幼苗爭搶肥水與養分,導致植株長勢不佳。定苗是結合幼苗生長態勢進行查苗補苗,確保地里玉米長勢均勻一致,為后期獲得玉米高產打好基礎。通常當植株有3~4葉時應盡快間苗,當有5~6葉時可進行定苗。若苗齡過大開始間苗容易傷根。在定苗過程中不要求等株距留苗,對于個別缺苗地方可就近留雙株進行補償,確保留下的植株均勻一致,使玉米群體結構合理[3]。
5施肥管理
玉米需肥量較多,對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鈣、鎂、硫、硼、鋅、錳等元素。玉米栽培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以氮肥為主,磷肥為輔;穗肥為主,粒肥為輔。測土施肥法是根據土壤肥力以及玉米需肥規律及生長狀況,確定科學的施肥種類與施肥量以及施肥時間,盡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期獲得最佳的種植效果。目前,主要根據產量目標測土配方施肥,包括地力差減法、養分平衡法、氮磷鉀比例法等方法。對于普通玉米大田來說,畝施肥量約為50~60kg,氮磷比例控制在1:04~0.5左右。對于豐產田與制種田來說,應根據目標產量適當增加施肥量。
6采用節水灌溉技術
本地區降雨量偏少,應大量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植株根系深、葉片茂盛,生長期大多在高溫季節,因此,需水量較多。玉米在不同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量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必須結合玉米的需水規律與當地氣候條件,進行合理灌溉,確保玉米不同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從而達到高效節水的目的。
7病蟲害防治
7.1地下害蟲
地老虎、螻蛄、金針蟲是危害玉米最常見的地下害蟲。這些害蟲生活在土壤中,主要危害植株的根系、種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莖,輕者造成作物萎焉,生長遲滯,缺苗斷壟,重者引起作物干枯而死,導致毀種絕收??稍诖焊陂g施入足量腐熟廄肥,以控制蟲口密度。每畝地取50%辛硫磷乳油200~250g與水2.5kg混合制成藥液,與25~30kg細土均勻攪拌成毒土,采用順壟條施方法,隨即淺鋤。或者用上述等量的毒土撒施在種溝或地面,隨即翻耕[4]。
7.2玉米螟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長最常見的一種蟲害。在防治時應以物理防治為主,選擇抗玉米螟的品種,并處理好越冬秸稈,以清除越冬幼蟲。春季越冬幼蟲開始化蛹羽化前采用燒、封、漚等方法消除幼蟲。通??捎冒捉┚舛?,劑量為100g/m2,借助噴霧器向跺內噴施。同時,安裝殺蟲燈,使用性誘劑消滅成蟲。
7.3玉米大斑病
該病害又稱為玉米條斑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有時也會影響葉鞘。越冬期病原菌就潛伏在地里越冬,待氣溫上升至20~28°C左右開始迅速繁殖與傳播,經氣流傳播后再大面積侵染。從拔節到出穗期間,氣溫適宜,加之陰雨天不斷,易出現此病害。防治方法是選擇抗病菌的良品,并增加土壤肥力,多施有機肥。植株栽植密度不宜過大,發病時利用50%多菌靈溶液噴施感染部位,或用80%的甲基托布津噴施,隔10天后再噴施一次,連續使用2到3次。
7.4玉米圓斑病
該病害主要危害果穗,形成穗腐,導致植株變黑干枯。穗部發病嚴重,因此,帶菌種子作用更大。遺落在地里或秸稈跺上殘留的相關病株殘體以及果穗籽粒上帶有的菌絲體均能安全越冬,造成來年發病。防治方法是加強檢疫,不從病區購買種子,選擇抗病良種。在玉米吐絲盛期采用藥劑防治,可選擇25%粉銹寧粉劑100g與50~75kg水混合均勻后噴施,著重噴施果穗,10天后再噴施一次。
【參考文獻】
[1]崔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39(6):112.
[2]尚雪晶,張杰.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3,11(18):522-523.
[3]向丹林.新時期玉米高產種植栽培技術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25(6):106.
[4]王玉蘋.淺議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7(24):2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9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