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全民健身全民大健康的大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當中,廣場被很多大爺大媽所占領,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凸顯出了很大的缺口,很多人就想到了高校的體育場館和設施,很多普通高校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體育場館經營嘗試,但明顯不如人意,普通高校在場館運營管理中缺乏現實基礎,由于多年擴招的影響,在校的學生數量增長迅猛,很多學校的體育場館都無法滿足自校學生的教學和活動需要,另外在經營和管理上也存在很大問題,經營方式和經營水平不夠,沒有專門的經營人才,后續的服務和管理也跟不上形勢,導致很多普通高校最后不得不放棄經營,只用作為本學校的教學場地不對外開放。與此同時,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的卻風風火火,本文就對吉林省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進行淺顯的調查和研究,希望可以為探索出一條更加完善的經營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 體育場館 經營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a)-0241-02
1 吉林省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的優勢
民辦高校體育場館在經營上占有很大的優勢,第一,吉林省現有民辦專、本院校共17所,其中本科院校12所,??圃盒?所,占吉林省高校數量的30%左右,在數量上占有很大比重,這也就意味著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活動場數和設施。第二,民辦高校在體育場館及設施上往往都是建造的很完善,綜合性的體育場館和專門性的運動場數建造齊全,而且民辦高校建校時間較短,所以這些場館的磨損程度都不是很大,這就為對外經營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第三,民辦高校的在校生人數也不是很多,最多的也在14000人左右,健全完善的體育場館和設施足夠滿足在校學生上課和運動的需求,而且還有很多空余,這些空余的場地完全可以加以利用,為對外經營提供充足的場地;第三,民辦高校在經營上有足夠的經驗和人力物力,很多民辦高校的發起人都是在商場打拼的成功人事,有自己的支柱產業,場地的對外經營可以說都是小的案例,而且在專門的人才上也有儲備,不會借用學校的師資力量,而是用專門的經營性人才去操作,為場地對外經營保駕護航。第四,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上也給予民辦高校一定的優惠政策,在大方向上為民辦高校保駕護航,民辦高校場館的對外經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居民的運動需求,而且還能帶動經濟發展,促進體育市場的良性發展和經濟繁榮,更為體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就業崗位,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2 吉林省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經營模式
經過調研發現,民辦高校的經營模式多種多樣,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點,總的概括起來可以分以下幾種:
?。?)對外整體出租,對外整體出租是比較科學有效的方法,把可對外出租的場地整體打包,這樣就避免了一些不經常被利用的場地也能被利用起來,用自己優勢的場地設施帶動劣勢的場地,一些租用商為了得到有利的場地設備而不得不將所有的場地都租用下來,使民辦高校獲利更大。
?。?)優勢場地出租或合作經營,這是現階段民辦高校最普遍的經營模式,把社會比較匱乏的場地資源對外出租,或者和一些商家、俱樂部合作經營場地,這樣的經營模式的好處在于場地的經營自主權部分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又不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通過和更加專業的團體或俱樂部合作,可以更好的宣傳自身的場地優勢,甚至是學校的知名度,而在場地的經營上不用投入更多的財力,只需要做好基礎設施的維護和保養,提供優良的運動環境就可以了,可以說是省心省力的同時就把對外經營搞得紅紅火火。
?。?)學校自己開發經營,在學校自己開發經營上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這種對外經營首先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在開發經營的策劃、設計和管理上需要有專門的人負責,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調研市場以及相關設計和管理上的調研,前期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然后在具體實施上在在原有場地設備的基礎上再加大資金的投入,使之能和市場接軌,符合商業的營銷理念和物質基礎,最后在經營上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去完成,可以說這種經營模式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同時也有巨大的商機,如果經營得當,那也將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
3 吉林省民辦高校體育場館經營中的問題
吉林省民辦高校在體育場館經營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1)場館設計單一,無法滿足大型體育賽事。民辦高校最初在場館設計只是為了滿足本校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運動需要,所以很多場館在設計上很單一,把場館都充分利用起來用與規劃場地,只在意場地的多少,而正規體育賽事所需要的場地規格根本沒有考慮,這樣就造成很多時候有需要體育賽事的場地租用時達不到要求,失去很多對外宣傳和租用的機會。(2)經營模式只注重利益,軟服務不到位。很多民辦高校在經營時只關注利益的最大化,在場地的投入上較大,但在后勤保障和服務環節跟不上市場,無論是對外出租還是自主經營,往往與租用商或顧客產生沖突,服務質量不夠,達不到租用商和顧客的要求,這樣最終導致客戶的流失,甚至會有損自身的社會形象。(3)經營人才缺乏,影響經營的后續發展。很多民辦高校為了節約投入成本,往往會利用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去經營場館,這些老師不擅長經營,不懂得經商之道,更不懂如何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這種情況往往是老師兼職經營,他們還有自己的教學工作或授課任務,所以分身乏術,這樣不但會影響俱樂部的經營狀況,而且對自身的教學質量也會有所下降,可謂是得不償失。(4)場館經營對外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民辦高校場地對外經營沒有宣傳到位,導致附近區域的居民不知道有這么一所場館可以運動,甚至本校生都不清楚在課余時間是否可以進入場館運動,這樣就導致進入場館運動的人次不足,一方面影響場館的經營收入,收入與支出的不平衡很可能導致場館經營的失敗;另一方面器材的閑置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器材不怕用而怕閑置,一旦器材出現問題在維修上還要加大投入,而且還會給來消費的人不好的印象,失去口碑。
4 結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對民辦高校場地對外租用而言,無論是出租還是自我經營,如果想有所建樹和收獲,那首先就要有專業的專門的人才去管理和經營,還要有相對應的投入,最后還要符合市場規律,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場地經營的損失和流產,甚至有些民辦高校出現的場地廢棄的現象。另外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也很重要,學校的管理人員也要轉變觀念,要引導和加強學生及廣大群眾的體育消費意識,不單單滿足場地的經營,還要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不同層次的體育人才,以振興體育經濟為己任,同有成功經營的高校和組織多學習多溝通,找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所以對于民辦高校開展場地對外經營的道路來說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張立新.高校體育場館社會開放影響因素及實施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8(12):87-91.
[2] 田云艷,李兆明.吉林省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實現社會共享的制約因素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3,34(6):112-114.
[3] 馬中林,單丹.吉林省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資源社會共享的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9):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5010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