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時期,國家精準扶貧工作進一步有效開展,為了提高工作認識,本文基于對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的研究,總結了幾種有效的模式。作為相關研究人員,應該不斷進行實踐分析,促進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工作的有效開展,希望能為吉林省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吉林省;精準扶貧;電商;策略
  隨著信息化建設,電商行業得到了不斷發展,在農村中,電商市場廣闊,這也給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證,為了進一步分析電商精準扶貧模式,本文基于有效的工作實踐,深入對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究,通過進一步研究,總結了以下幾種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并對其發展對策進行了具體闡述。
  1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分析
  1.1政府扶持與市場導向協同發展模式
  在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中,政府、市場扮演了兩個不同的角色,政府以“守夜人”的角色對相關產業進行扶持,通過制定針對性扶持政策為電商發展提供支持,構建電商發展扶貧平臺,落實扶貧政策、提供扶貧培訓等。由此可見,若缺乏政府的支持,將大大影響電商扶貧效率,難以實現預期目標。對此,在吉林省農村電商扶貧過程中,應當強化政府與鄉(鎮)的聯合,構建電商產業園,打造縣(鄉)級電商網絡扶貧中心,分級構建扶貧驛站網絡,設置每村基層驛站,進而收集每村特色手工藝品、成果、果品等,進而創建“手工業與電商業務”“特色種植業與電商業務”相結合的多元化扶貧模式。
  1.2電商平臺與貧困戶協同發展模式
  電商平臺是電商扶貧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對此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吸引第三方平臺的駐入,落實電商銷售計劃,利用第三方平臺拓展銷售渠道,為特色農產品銷售提供機會。例如,在吉林省農村特色產品銷售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強化與電商的合作,幫助貧困戶進行水果銷售、構建電商驛站構建淘寶店鋪銷售農產品,積極吸引大型公司人駐,落實“驛站與網店”的銷售模式,促進貧困戶的電商化發展。
  1.3龍頭企業與扶貧驛站協同發展模式
  創建本區域企業中的龍頭產業,發揮龍頭產業的帶頭作用,依靠政府與市場的力量,形成自身經濟發展模式,并發揮其輻射作用,促進周圍產業的經濟發展,落實電商扶貧創業計劃。對此可積極構建吉林省農村產業園結合一體化服務平臺,積極利用物聯網實現網絡物流的扶貧,發揮物流扶貧精準服務的示范作用。創建區域物流扶貧驛站,構建創業空間,打造扶貧商務平臺,構建客戶運營、物流體統一體億服務基站,在落實精準扶貧的同時,吸引更多優秀青年積極參與創業。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做好窗口化針對服務工作,鼓勵優勢較強的產業、企業積極發展電商產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促進精準扶貧的落實。
  1.4電商平臺和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協同發展模式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高效的物流配送,電商扶貧的落實更需要物流配送的支持,對此需要不斷強化物流體系建設,強化物流行業與電商產業的結合,通過與物流產業的配合,打造“農產品進城、農村電商”等合作模式,利用線上網絡平臺,促進物流配送服務的發展。強化現有物流配送體系,與城鄉配送網點相結合,構建物流配送中心,解決農村配送難題。為促進物流體系的發展,可通過物流政策補貼政策,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吸引更多優秀企業駐人產業園,發揮龍頭產業的帶動效應,形成規?;l展趨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產業經濟效益發展。
  2推進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
  2.1加快完善農村地區物流體系,為扶貧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電商發展體系,創建配套發展服務,擴展電商服務領域。通過強化有線無線的結合、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通信設備、光纜設備、移動網絡等,為電商服務發展提供保障。強化互聯網、寬帶等基礎配備的建設,以電商發展為契機,解決網絡速度慢、農村區域用網難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可出臺相關政策降低電信運用商的成本投入,解決網費難題,優化農村電商發展環境。
  落實物流建設措施,加快網絡化物流體系的構建,以此為基礎促進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構建服務基站、推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物流網絡,實現多站點統一指揮,促進縣鄉村協同發展,強化物流配送的便捷性,推進物流體系的全覆蓋。整合基層農村基站,強化物流配送的整體性、協調性,充分利用物流資源,構建鄉(鎮)配送中轉站,優化配送服務;建立物流中心,實現統一收購、集中配送;建立區域物流、倉儲共享網絡,降低空返類問題;積極發展現代化生鮮技術,提升冷鏈物流的高效性;通過上述相關技術,提升產品流通的有效性、促進政企之間的聯合、促進發達地區與農村地區之間的合作發展,有效縮短配送貨時間,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額。
  2.2政企合作,推動扶貧工作進程
  充分發揮政府的帶頭作用,發揮企業的聯動效應,強化政企合作模式,加強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對貧困戶進行專屬撥款,落實補貼政策,降低貧困戶的運營成本,重視人才培養與技術指導,充分發揮物流的高效性,建立網絡化物流體系,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認定、制定統一的認定標準,提供網絡銷售綠色通道,促進農產品的大量銷售。
  加強吉林省農村縣政府與大型電商企業之間的合作,打造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營銷模式,促進農產品的品牌化發展,打造特色化農產品銷售平臺,創建區域經濟特色化產業鏈。不斷豐富銷售內容,與網絡需求相結合,優化銷售方式,推創眾籌、團購等銷售方式,促進農產品的銷售。結合網絡、巧用數據,確定扶貧對象具體定位、提高資源投入效率,落實精準扶貧策略。利用大型電商企業帶動小企業的發展,通過縣企結合,促進資源轉化成產業,利用農村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實現分級別的政企合作目標。利用企業金融業、教育業、旅游業等加強扶貧,不斷創新,構建平臺,結合戰略,加速脫貧,實現多角度扶貧。創新多元化扶貧形式,建設以企業為向導、符合農民實際需求的營銷策略,保證扶貧模式的生活化、真實性。
  2.3打造特色農產品,為扶貧工作提供產品支撐
  按國家等級標準對質量、重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設計、生產,建立嚴格的產品商標、包裝等生產體系,確定嚴格的產品規格選擇標準,保證產品的審查質量,確保品質過關、服務優質。對此,政府及有關部門需要聯合協作,重視打造吉林省的農村農產品品牌,制定統一的規范制度,利用政策促進信息的發布與推廣,保證信息符合供求需要。除此之外,可打造線上線下的“直采+自營”模型,在多銷售渠道中展示合格證,使得消費者放心購買使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的銷售農產品,利用物聯網拓展農產品范圍,打造特色農產品,為扶貧工作提供產品支撐,打造智慧農業。
  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產品,使得農產品獨具特色,逐步提升其溢價性能。對此,可利用網絡宣傳報道,促進產品拓展經銷范圍,利用網紅效應,發揮品牌作用。例如,可利用視頻直播、網絡直播的方式,將產品的培養、種植、播種效果傳播給網友,利用直播介紹真實的產品生態價值、應用價值等,使網友由內而外的感受到真實種植情況。在直播過程中,可通過抽獎等環節加強與網友的互動,利用微博話題增加網友的參與度,利用粉絲效應,邀請有興趣的網友到實地進行考察,真實的體會農產品的培養、收獲過程。拉近網友的熟悉度,進而改變消息閉塞影響農產品銷售量的情況,利用品牌效應,拓展銷售渠道,增加農產品的銷售量。
  3結語
  隨著吉林省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工作的深入開展,為了提高工作認識,要結合區域性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實踐管理,從而才能確保電商精準扶貧模式更加有效,也進一步確保電商企業提高服務“三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婕精準扶貧下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思考【J】農業經濟,2019(02):137 -138 【2】時坤農村電商助推精準扶貧的幾點思考【J】農家參謀,2018(23):26,90
  【3】王姍姍,魏遙農村電商與精準扶貧協同發展模式研究——以安徽碭山縣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06):127 -131 【4】王靜我國農村電商扶貧的脫貧促進機制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3):44-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890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