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不”新減法人生新態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尤金?歐凱利(Eugene O Kelly)原本是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總裁兼執行長,2005年5月,他因為右臉頰麻痹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后宣布是晚期腦瘤,他只剩下3~6個月的生命了。
  即使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歐凱利也沒有悲傷地坐著等死,反而積極記錄下他從接受診斷到過世前的100多個日子,完成了《追逐日光》這本書,書中充滿了生命的熱情,在全世界都非常暢銷,臺灣也不例外。這本書,帶給我非常多的感悟。
  如果你只剩下100天的日子,你會怎么過?你會利用最后的日子做些什么事?會對親近的人,表達哪些平時沒有機會說出的話?
  受到這本書的觸動,我給妹妹打了電話,夸贊她從不記仇的優點。要做到不記仇,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有時候也不免對某些人耿耿于懷。
  我曾經看過報道,即使羅馬教皇若望二十三世都曾經在日記中提醒自己,要避免抱怨、批評別人,可見要成為一位寬厚、容忍別人缺點的人,也需要不斷地反省和自覺。
  因此,在卡內基人際關系的金科玉律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三個“不”就是“”的具體落實。
  想象一下,如果一只瓶子里已經裝滿了碎石子,不管你再怎么努力倒水進去,瓶子也裝不了多少水,只有當你把瓶子清空后,才能把足夠多的水裝進去。人際關系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對別人充滿了批評、責備和抱怨,你和對方之間就無法“流進”善意和溫暖,就很難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所以,卡內基先生把這“三不”列為金科玉律的第一條,其實是有很深用意的?;旧?“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就是一種“轉念”,讓我們原本負面、尖銳、愛批評的態度,變成積極、正面的態度。然后,你就會很意外地發現,當你改變時,你和別人的關系也會隨之改變。記得我剛到美國接受卡內基訓練時,已經四十幾歲了,也累積了一點人生經驗,千里慕名而去,沒想到第一堂課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就這個啊!會不會太簡單了?”一時間還真有點失望。當時的課程要進行14周,14周后我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生發生了奇妙的轉變,卡內基先生所推崇的“三不”,乍看之下非常簡單,但是最簡單的原則往往是最有效的。在美國時,我曾經認識一位大企業的總裁特別助理,人長得很漂亮,但是人緣很差,常跟同事發生沖突,她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因此情緒很低落。
  有一天,總裁告訴她:“你最好想想辦法解決人際關系上的問題,如果各部門的主管還是沒辦法和你相處,我也保護不了你了?!?
  于是,這位女士就接受了卡內基訓練,學習這“三不”理論。后來,我遇到了這位總裁,他告訴我:“幾個星期之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親眼看到這位女士的變化?!币驗椴扇×巳辉瓌t,她不再像一只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刺猬,人際關系獲得了很好的改善。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棱角,這些棱角不僅會傷害別人,最終也會傷到自己。如何從有棱有角變成圓潤的石頭?答案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道理一點兒都不難理解。當你批評別人、指責別人時,就是在冒一種風險,這些舉動很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即使你的批評和指責是出于善意,但如果對方的自尊受到傷害,就算知道自己錯了,也會拼命辯護,死不認錯,所以批評、責備和抱怨,往往只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泄,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再親密的關系,都可能因為批評、責備和抱怨而瓦解。小時候,我常在新生南路上的圣家堂做彌撒,有一位加拿大籍的白神父就常常提醒教友,對家庭關系最具殺傷力的事情,就是批評。很多做丈夫、太太的,每天叨叨咕咕,一直在講對方的缺點、壞話,結果婚姻因此破碎。
  再回到《追逐日光》這本書,比起尤金?歐凱利,我們大多數人實在是幸運多了。但是別忘了,生命有限,如果我們把每一天都當做人生的最后一天來活,就會發現:把時間耗費在批評、責備和抱怨上,是多么沒有價值的事。
  
  (摘編自《可以計算的人生》黑幼龍著中信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64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