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評價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呂 瑋

  [摘要]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是多元的、系統的、全面的與發展的,應該注重形成性和終結性的統一。文章剖析了終結性評價對現行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闡述了其與形成性評價相統一的趨勢與必然,分析了新評價體系的實踐應用情況,最后提出了促進發展性評價體系形成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評價;研究
  [作者簡介]呂瑋,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廣西南寧530003
  [中圖分類號]G7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9)05-0180-03
  
  一、新標準下高職英語教學評價的特點
  
  (一)著重學生能力的發展。立足于教法和學法的有效結合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評價強調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著眼于教法和學法的有效結合進而促進師生的互動。英語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方向,通過評價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和反思教學工作,評價過程應該以學生為本,知識評價和能力評價相結合,使教師尋找到最佳的教學方式和學生最為適合的學習方法。同時,對教學過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最后效果采用終結性評價。
  
  (二)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情感發展的評價
  《標準》理念更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是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在新標準的不斷擴展過程中,師生主體地位發生了轉變,教師由純粹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引導者,而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探索者。學生學習潛力的培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獨立思考能力和教師教學的著力點等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新標準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強調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自我評價和互評、一次性評價和連續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等的結合,同時,英語課程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也可以采取各小組之間的評價和組內成員評價、書面評價與口頭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開展各種形式的評價。評價應該創造自由、公平、民主的氛圍,在此基礎上共同協商,以教師為主,家長、學生及同行共同參與,使英語教學評價真正成為各相關主體的交互場所。
  
  (四)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英語教學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英語知識掌握的情況、英語運用的熟練程度,更要評價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能力、學習情感和方法。英語知識的掌握和熟練運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學生學習不斷出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依賴分數的終結性評價無助于我們全面、客觀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進展情況和學習能力的培育情況,因而我們應該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效結合。
  
  (五)動態評價和靜態評價的結合
  靜態評價只評價教學現有成就而未提供學生潛在發展的信息,只知道學生所能什么而不知道學生如何獲取,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歷程,同時以評價者為核心,忽視了師生互動,導致評價與教學脫離。動態評價相對于靜態評價應運而生,其跨越多個時間段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和發展潛能,同時使教學與評價結合,使教師與學生產生互動。因此,動態評價是英語教學的一種新的科學評價系統。
  
  二、現有高職英語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 評價方式單一,過分依賴終結性
  目前我國高職英語過分依賴終結性評價,更多地以英語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標準,尤其是在現行英語等級考試背景下,大多數教師甚至學校片面追求通過率。這樣就導致學校教學目標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育,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利于學生自主發展意識的形成。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使老師和學生皆肩負沉重,對于教學的不利影響表現為:考試分數不理想的學生逐漸失去自信心,甚至喪失自我發展的動力;使教師過度注重分數高的學生,從而降低從事英語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2 評價方式教條化、表層化
  英語教學評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情境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及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采取靈活的教學標準。因此,具體到英語教學的每一細節。都有著對評價標準目標的不同解釋,而不應該將其絕對化、教條化。我國英語教學采取的評價分為2類,考試分數評價和課堂評價,其中課堂評價基本上用的是同一種方案,即學校統一制定英語教學評價表,由特定的人群進行評分,然后統計分析,得出結果。這種評價將學生的能力、特長、興趣、情感等置之不理,使整個評價過程顯得機械、呆板。新的英語教學評價應該設置學生參與程度、師生互動程度等指標,提倡生動活躍的英語學習形態。
  3 評價側重定量,忽視定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側重學生考試成績,考評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數量與程度,易于操作,因而主要采取定量方法。新教學標準下的英語教學評價,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和教師所創造的學習氛圍等非智力的內隱因素,很難用精確的數字表示出來,在實踐中表現為隨意性與模糊性,難以操作,只能用語言定性地進行描述。比如,學生的積極性是評價英語教學的主要指標,但積極性指標代表什么呢?怎么有效地去衡量呢?等等,皆難以把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屬于內隱行為,內在的心理活動無法用外在明確的指標來評價,只能依據學生的外在表現定性推測學習的積極性。
  4 評價不科學,反饋失效
  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致使評價者和評價對象之間不再是單向運動,而是相互刺激的互動過程。我國高職多主體參與評價更多的是走形式,表現為:英語課堂評價中,許多教師和學生只是簡單地說一下感受;聽課者和評課者分離,使教師很難獲得有效、客觀的評價;學生評價的片面性和情感性,從自己的感性認識去評價教學老師,導致英語教師一味迎合,而不敢再嚴格要求學生;考試過程適當,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強迫自己按照教師的考試范圍短暫記憶,看不出學生的學習能力。
  5 忽略師生互動指標的評價
  從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評價內容來看,我們發現:現有教學評價以教師教學為評價的主要指標,比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書寫等,尚未將學生積極學習狀態、師生互動的情況等作為評價的內容;評價標準上,也沒有將學生的交際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作為考評的范圍,使師生在互動過程中失去了方向,感覺困惑;課堂教學評價上過分追求指標的可細化和可操作性,很多教師為了營造氣氛,使學生機械、被動地回答課堂提出的模擬性問題,不能將英語教學引入積極的軌道。
  
  (二)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機制改革的方向
  英語評價機制改革應該做到:內容的全面性,評價的實踐性,標準的適用性,方式的多樣性。
  1 內容的全面性
  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包括聽說讀寫譯及交談能力,也包括學生學習的策略和

情感態度,如學習動機、自信心,也包括學生外國文化的意識。
  2 評價的實踐性
  是指上述評價內容很難通過考試或其他測試來實現,只有通過形成性評價來檢驗。真正的綜合英語語言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形成,在實踐中評價,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3 標準的適用性
  是指必須打破終結性評價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效地整合。這套新型的標準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設置,具有可操作性和崗位的實用性。
  4 方式多樣性
  是指評價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自我評價,甚至學生家長對教學的評價。學生的角色也是多樣的,有時是評價對象,有時是考官,有時是無關者。
  
  三、高職英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整合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整合和評價過程中,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和自身業務水平得到了發展。近些年,高職英語教師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其自身能力的提高成為了人們的共識,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必須科學化與合理化。目前教師進修顯得過分強調技術和技巧,而現在我們更強調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包括科研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互動的基礎上,強調教師評價自己的教學成效,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這為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形成性與終結性的有效整合不但使學生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成績,更為強調英語學習的實際性和生活性,體現為英語的工具性和實用性,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育提供了現實條件。如其中的任務性教學,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我們在評價學生完成這項任務時,評價的核心放在學生的態度、能力和運用語言的過程,語言的知識和技能是融在全過程之中的,同時也不放棄成績的衡量。新評價體系的教學理念,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使素質教育思想融入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
  
  (三)有利于改進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
  形成性評價不但強調課內評價,而且強調課外評價,這樣就大大擴展了學生學習資源和學習思維,有利于學習策略的改善和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課堂要求完成作業任務,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效率,確立自己的標準,對學習內容分析、比較、反思,在資料方面,廣泛收集課內外資料,特別是各種書籍、網絡等擴寬了學生的視野,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適合自己的認知策略,培養出一種自我調控能力,形成了在信息時代下合作發展、資源共享的學習共識。
  
  (四)有利于以人為本評價思想的發展及與行政部門的有效溝通
  形成性教學評價揚棄了以統一標準衡量所有學生、強調客觀性的評價思想,發揮人的主體性。傳統英語教學評價側重實證性評價,強調定量、程序固定和以客觀數據作依據,忽視過程,不適合社會性極強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而形成性評價強調師生交流、學生學習和交際能力的培育,成為目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所不能缺少的一種新型理論和實踐。同時,新評價體系還及時與教育行政部門溝通,緊密配合,使英語教學評價思想和體系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并成為教師教學的規范,有力地推動著教育改革的發展。
  
  四、高職英語教學新評價體系構建的對策與建議
  
  (一)準確把握英語教學評價的本質
  形成性評價蘊涵著人文性特征,立足于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通過多元、過程化的評價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其次,形成性評價對學生是全方位、全過程、多角度的,能夠更好地揭示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最后,形成性評價強調改善功能,全面了解學生英語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過程,診斷其問題,改善其學習方法和教學模式。
  
  (二)科學定位英語教學評價的結構
  英語教學評價方式要多樣,重視個體的學習階段評價和情感評價,而不應該按照統一標準要求所有被評價者;遵循民主原則,要求學生、教師、學校等把被評價對象作為平等主體,消除對立情緒;采取多元化評價,促進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相結合;科學看待測試結果,學生的評價不只關注結果,更應該重視發展、過程和改進。
  
  (三)合理比例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在于明確學生課程學習目的的程度,主要從橫向比較;形成性評價側重縱向比較,通過分析、診斷來改善學習方法與教學過程。這兩種方式都是必要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學生年齡等采取不同評價比例。在具體操作上,應更重視定性評價。數據可以從多種測試中獲取,但學生發展能力、素養狀況難以量化,同時評語的形式也很關鍵。
  
  (四)不斷探索評價方法
  學生的差異我們應該尊重,而不是消除。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評價應進行層次劃分,不同的英語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指標體系和要求,使之獲取成就感,增強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自信心。在時間上,采取分層評價,評價學生在不同時間階段上的學習狀況。有利于幫助每種層次的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明確其學習目的,保障英語學習目標的完成。
  
  [責任編輯 陳梅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469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