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眾化階段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基本框架與開發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是在特定時期內、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目標而制定的教育質量規范性文本,是高等職業教育活動的依據和參照。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基本框架包括教育要素標準、教育過程標準、教育結果標準三部分和基本標準、發展標準兩大類。開發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可采用職業能力分析法,開發過程可分為開展供需調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對接教育質量標準、系統設計教育質量標準文本、檢驗和完善教育質量標準等幾個步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育質量標準;職業能力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3-0045-03
   Abstract: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normative document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 specific period, which is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al factor,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al result, and all the standar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ic standards anddevelopment standar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eps such as conducting supply and demand research, conducting vocational ability analysis, docking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s, system design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 texts, testing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qualitystandard; analysis of vocational ability
   隨著高等教育發展進入大眾化階段,數量、規模、級別的升格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大眾對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作為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種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承擔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職責,占據了高等教育總體辦學規模的半壁江山,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目標任務:到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總體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提出:構建教學標準體系,健全教學質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質量標準作為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管理、教學結果評價的前提和基礎。開發高等職業教育標準,對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內涵
  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內涵是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逐步深入的,迄今為止,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或內涵。袁振國認為,教育質量標準是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教育目標而制定的教育質量規范。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是其職業教育活動的一種操作規范和參照,是職業教育之綱[1]。另有學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是以國家政策法規規定的教育目標為指引、以教育目標的實現為宗旨,是國家教育目標的具體化。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是在特定時期內、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目標而制定的教育質量規范性文本,是高等職業教育活動的依據和參照。
  二、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基本框架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是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教學活動、教學質量評價的依據和參照,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系統論,必須圍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核心要素、關鍵環節來設計基本框架和邏輯結構,從教學基本條件、課程體系設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果評價等方面進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規范。本文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基本框架應包括教育要素標準、教育過程標準、教育結果標準三大部分[2],其中每一部分又可劃分為基本標準和發展標準兩類。
 ?。ㄒ唬┙逃貥藴?
  教育要素可理解為必要的教育元素和條件,它是反映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具備基本的教育要素方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達到基本標準后,鼓勵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完善教育要素,追求更高教育質量。
  1.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教師辦公場所、學生食宿場所、文體活動場所、教室及多媒體設備、實驗實訓場所、網絡設施、圖書館等生活條件和教學條件。高等職業院校必須配備足夠的基礎設施,并且有較穩定的途徑、能籌措到足夠經費用于定期更新基礎設施,以保證師生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性技術技能型人才,而技術技能必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因此,實踐教學條件對高等職業院校顯得尤為重要。高等職業院校應具備與在校生規模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條件,配備與產業行業接軌的校內實驗實訓室、實驗儀器設備及模型,具有穩定的、一定規模的、可滿足見習實習需求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能滿足開展實踐教學的需求。   2. 師資隊伍。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建立一支與招生規模相適應的、結構梯隊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以滿足基本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需求。師資隊伍標準包括師生比、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雙師型教師比例、行業兼職教師數量及比例,以及師資團隊年齡結構比例等指標,應達到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此外,高等職業院校應建立教師準入制度、教師評聘制度,激勵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在達到基本標準后,鼓勵高等職業院校建立人才引進制度,引進高水平專業帶頭人、吸引行業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參與教學活動。
  3. 學生隊伍。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根據產業行業需求、教育政策法規確定招生規模,制定招生具體規章制度,合法合規開展招生活動,確保生源質量與數量。學生入學后,高等職業院校應配備必要的學生管理機構、隊伍,為學生提供學業咨詢、生活服務、心理援助、職業生涯規劃等支持服務;成立合法學生組織,明確主管部門,為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設備;吸納學生參與教育質量管理過程,建立學生利益表達合法途徑。在達到基本標準后,鼓勵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刻苦專研專業技術。
  4. 圖書及信息服務。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擁有足夠的圖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能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去促進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使學生在完成教學基本任務后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拓展性學習。在達到基本標準后,鼓勵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深度融合,提升教師教學信息化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參與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競賽。
 ?。ǘ┙逃^程標準
  1. 教育計劃標準。高等職業院校一般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行業需求、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再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細化,制定出具體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制定應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的原則,精準對接經濟社會需求,注重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的協調,注重調動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在此基本標準基礎上,教育計劃應當體現高等職業學院的辦學特色與發展優勢。
  2. 課程設置標準。與普通高等教育遵循學科體系設置課程不同,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職業體系和職業發展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項目為驅動,以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素質、知識、技能為目標,合理設置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構建起理論和實踐比例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在此基本標準基礎上,積極開展課程改革,有機整合課程內容,將學院特色融入課程內容,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3. 教學組織標準。高等職業院校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溝通合作能力,使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注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自我發展潛力、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此基本標準基礎上,適時適當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式的、情景式的、小組式的、項目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優化教育教學活動組織過程,積極開展探索性、研究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動。
  4. 成績評定標準。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建立科學、系統、全面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體系和評定標準,對學業考核類型和考核評定方法作出明確的規定和說明,能真實有效地考核學生的素質、知識和技能;考核內容必須針對人才培養目標、教育計劃和課程內容,考核的頻率、次數和方式適當,重視考核對學生學習的導向作用,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匯貫通地學習;考核完成后,必須運用科學統計方法對考核結果進行系統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反饋給責任教師、學生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用于診斷教育問題、改進教育效果;制定成績評定相關管理規章制度,設置專門機構、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成績考核工作,加強考核過程管理,嚴肅考風考紀。在此基本標準基礎上,高等職業院??煞e極開展評定方法改革與研究,探討過程性、形成性、多元化、多主體成績評定方式的有機組合,有效發揮成績評定這一指揮棒對教育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
  5. 教育管理。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建立層級分明、職權清晰的教育管理部門,配備專門教育管理人員,承擔教育計劃、組織、領導和監控等管理職能,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建立規范合理的教育管理規章制度,明確規定教育活動各方主體的職責權利、工作程序,并依據規章制度管理教育活動過程;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建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等專家咨詢機構,審議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計劃、教學改革與研究等重大教育活動事項。在此基本標準基礎上,高等職業院校應與上級教育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及社會各界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積極爭取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大力支持,提高辦學的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效益[3]。
  (三)教育結果標準
  1. 畢業生質量。畢業生質量可從素質、知識、技能三方面進行描述[4]。在素質方面: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擁有健全的體魄、充沛的精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嚴謹的職業態度,良好的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能力,有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強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在知識方面: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和操作能力較強,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踐問題。在技能方面:高職院校畢業生應掌握行業、職業、專業對應崗位群所需要的專門技術技能,尤其應突出技能和操作優勢,完成在校培養計劃后可順利從事實際生產、建設、服務、管理技術技能工作。
  2. 利益相關者滿意度。高等職業院校應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門、畢業生、教師、用人單位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的滿意度調查機制,經全面科學評價,高職院校的辦學成果、社會效益能獲得各利益相關者的基本認可;高職院校能從調查結果獲取有效信息用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教育計劃和教育過程。在此基礎上,鼓勵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定期開展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充分利用調查信息持續地改進教育教學活動,有效提高利益相關者滿意度。   三、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開發路徑與步驟
  高等職業教育在蓬勃、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諸如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詬病、與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雷同等等,使得越來越多學者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要提高教育質量,在理念和結構上必須要突破傳統學科體系框架,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職業體系框架下的教育質量標準。
  職業體系框架的教育質量標準,其開發路徑要以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獲得職業能力為目標,通過工作任務分析逐個分解職業能力,再精準對接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質量標準的開發一般采用職業能力分析法[5],以專業為單元、以職業能力發展為主線,對標職業崗位群,具體分析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素質、知識和能力,再進一步對接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質量標準。具體開發步驟如下:
  1. 開展供需調研。編制好調研問卷、確定調研訪談提綱,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所高職院校、行業用人單位開展供需調研;了解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狀況,調查行業用人單位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對調研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差距、查找原因;鎖定目標職業崗位群,確定初始就業崗位、可晉升就業崗位,形成供需調研報告。
  2. 進行職業能力分析。聯系行業專家、教育專家,對目標職業、崗位群和崗位進行分析,列出目標職業、崗位群和崗位的核心工作任務,再按任務項目逐個分析所需的職業能力,明確教育宗旨和結果目標。通過逐層剖析,確定將來從事該崗位的高職學生應該學習的領域、各個領域應達到的具體要求。對目標職業、崗位群和崗位的分析,既要緊跟經濟社會發展,也要有一定前瞻性,在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人際關系等進行全面了解基礎上,通過專家評議或專家論證方式確定職業能力的范圍和條目。
  3. 對接教育質量標準。在職業能力分析基礎上,聯系行業專家、教育專家,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將生產過程與教育過程相對接、職業標準與教育標準相對接,分析為了實現教育宗旨和結果目標,高等職業院校在教育要素、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方面分別應達到的基本標準和發展標準。為了達到教育目標,高職院校必須達到的標準,稱為基本標準,具有強制性的特征;在實現既定教育目標前提下,高職院校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可努力達到的標準,稱為發展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但具有推薦性特征。根據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高等職業院?!叭珕T、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活動都應有相應的質量標準規范,“全員”包括了從高職院校最高領導者、中層干部到普通專任教師、一線管理人員、學生等所有參與教育活動的主體,“全方位”指的是從教師的教授過程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等所有橫向的教育活動,“全過程”涵蓋了從教育計劃、教育組織、教育評價、反饋改進等所有縱向的教育環節。
  4. 系統設計教育質量標準文本。根據系統論原理,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應是一個完整協調的系統,教育條件標準、教育過程標準、教育結果標準三部分有機互補、缺一不可。因此,可把教育要素標準、教育過程標準、教育結果標準分別細化分解,編制成可以具體實施的標準性文本方案,再進行有機地整合、統一。其中教育要素標準可從基礎設施條件、實驗實訓條件、師資條件、圖書和信息服務等教學資源方面進行規定。教育過程標準可圍繞教育計劃、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成績評定、教育管理等教育活動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陳述。教育結果標準主要從畢業生質量、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兩方面進行規定。
  5. 檢驗和完善教育質量標準。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初步編制完成后,可征求行業專家、利益相關者意見,進一步地修改和完善。經過完善后的教育質量標準,可在小范圍內試行,通過實踐去檢驗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尋找其不足的地方,經過多次反復修改,最終確定標準文本方案。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產業、行業和職業不斷地發生變化,相對應地,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也應定期進行調整和修正。
  參考文獻:
  [1]袁振國,蘇紅.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及其制定[J].教育研究,2013(6):4-16.
  [2]Landwehr.R.P.Steiner.Schulinternes Qualit?tsmanagement nach dem Modell Q2E: Referenzrahmen[DB/OL].http://www.q2e.ch/my Upload?Data/files/Q2E-Referenzrahmen.pdf,2016-01-05.
  [3]唐以志.關于以效果為導向構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6):12-16.
  [4]郭廣軍,趙雄輝,方建超,等.新時代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框架與建設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8,10(39):29-33.
  [5]查英,龐學光.功能分析法開發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標準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69-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4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