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欠發達起點上的科學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和艱苦創業的老區精神為動力,立足欠發達地區實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的總體思路,大力開發石油煤炭、綠色農產品、特色文化三大產業,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加快革命老區又好又快發展中,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5月中旬,人民論壇雜志社組織了全國人大、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有關專家及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經濟時報等中央媒體記者組成專題調研組,走進隴東,深入探索慶陽發展的經驗。
  
  四大難題困擾慶陽發展
  
   促進慶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正視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影響慶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結構不合理,地方工業“短腿”的問題突出。慶陽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市,地方工業發展滯后,尚處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工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原材料、農產品初加工和基礎性產業比重大,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小,且發展很不平衡,很難對全市經濟發展發揮主導作用。
  農業基礎脆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大。慶陽屬典型的雨養農業區,干旱少雨,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西北部山區,立地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產品加工仍處于粗加工和初級加工階段,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不高,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能力有限。
  基礎條件滯后,發展制約因素突出。慶陽水資源貧乏,交通條件滯后,還有16個鄉鎮、952個行政村不通油路。城鎮化水平低,目前全市城鎮化率僅為24.6%??h區、小城鎮規模小、檔次低,聚集力不強,投資吸引力弱。生態環境脆弱,環縣北部的毛烏素沙漠南移,東部、東北部子午嶺林線后移,使降水量逐年減少,水土流失嚴重。
  財源結構單一,統籌城鄉壓力大,人均水平不高,城鄉收入差距明顯。同時,社會保障、就業、再就業、勞動力輸轉壓力大。體制、機制不活,發展制約因素比較突出。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一些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下,影響著慶陽的發展。
   這些困難和問題,既有歷史、自然、區位、基礎等因素的制約,也有思想、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影響,直接關系慶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是慶陽目前面臨亟待破解的難題。
  針對上述問題和困難,慶陽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把慶陽建成甘肅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極的戰略定位,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兩大戰略,加快建設能源化工、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全國香包民俗文化產品生產經營三大基地和紅色旅游勝地,以優勢資源的大開發,促進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慶陽工業發展路徑與實踐
  
  
  從慶陽工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慶陽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實踐,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全力支持石油開發。慶陽從改善投資環境、改進地企關系著手,真心實意支持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在慶陽二次創業,開發西峰油田,引進中石化華北分公司開發鎮涇油田、延長油礦集團開發環縣姬元油田,擴大產能建設。慶陽石化300萬噸煉油/年搬遷改造項目開工建設,慶咸輸油管道建成運營,鐵西輸油管線即將建成,西一聯、西二聯原油處理集輸站等一批大型石油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煤炭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經過三年多的大面積勘查開發,慶陽現已開展分級(普查、詳查、精查)勘查區塊6處,面積1370平方公里,勘查累計投入2億多元,查明煤炭資源儲量92.36億噸。同時,引進華能集團等4戶企業對正南、沙井子、羅川、甜水堡等煤田(礦)進行分區開發。煤炭資源開發工作已由大面積地質勘查轉入重點礦區開工建設階段。
  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從2002年開始,慶陽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實現戰略性轉移,由地方國有經濟轉移到發展非公有經濟上。通過國企改革和制定扶持措施,催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非公有制工業企業,涌現出了一批農產品加工出口龍頭企業,非公有經濟領域中工業企業比重快速提高。私營工業企業由2002年的247戶增加到1100多戶,2007年底,規模以上66戶工業企業中,非國有企業占到了93%以上。
  圍繞特色農產品加工,積極鼓勵發展非公有經濟,采取招商引資、典型帶動、減負治亂、銀企合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民間資本向工業領域聚集,創辦了慶發綠色食品公司、通達果汁廠等一批具有明顯帶動性的龍頭加工企業,農產品出口創匯連續6年位居甘肅市州前列。
  加強項目建設。慶陽市委、市政府堅持不懈實施工業突破、項目帶動戰略,多次組織縣區和部門負責人到周邊地區考察學習,加強與國家部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聯系,積極爭取重大工業項目立項上馬,先后出臺《關于實施工業突破戰略的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市財政每年專列1000萬元建設項目扶持資金等,有力地帶動了全市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張和實力的增強。
  
  推進技術創新。幾年來,慶陽市堅持不懈地狠抓企業新產品開發,堅持每季度開展新產品開發檢查、評比工作,市政府每年列支專項資金,補助和獎勵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開展產品評優創優活動,提高產品知名度,每年開發市級新產品達到70項以上,累計創出5項?。ú浚┘壭庐a品和11項省級名牌。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裝備和技術,提升了工業裝備水平,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全市工業企業基本消滅了無標生產,工業產品質量和包裝水平整體提高。
  通過以上工作和措施,慶陽工業呈現出快發展、大發展的局面,其主要特點表現為:
  發展速度加快,工業實力增強。到2007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達到173.6億元,比2000年增加65.6億元,工業經濟綜合實力由2000年全省市州第十位前移到2006年的第三位。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過產權制度改革和資產重組整合,市內工業企業戶數由2002年的14573戶減少到2007年的1016戶,實現了“由小變大”的轉變。
   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經過地企緊密合作,隨著西峰油田和鎮涇油田的開發,石油工業已成為慶陽工業經濟的“頂梁柱”。
  近年來,慶陽市在工業建設上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長期積淀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比較突出。主要是:工業經濟規模增大,占GDP比重較大,但地方工業非常弱小,絕大多數縣區工業經濟占GDP比重很低;受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因素影響,缺少大項目和科技含量高的工業項目;水資源貧乏,交通不便,城市化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制約慶陽市工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對此,慶陽市有關領導表示,要強力實施“工業強市、產業富民”戰略,加快建設“大能源、精食品”工業基地,努力形成具有慶陽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體系。
  
  資料鏈接
  慶陽資源優勢
  
  
  慶陽是西部油城。已探明油氣總資源量32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37%。石油地質儲量5.21億噸。2001年新探明的西峰油田,三級儲量達4.25億噸,是國內近十年發現的最大陸上油田,2007年全市原油產量達到270萬噸,煉量達到115萬噸。
  慶陽是隴上煤都。煤炭預測儲量達2360億噸,占甘肅全省煤炭資源儲量的94%,其中千米以上淺層資源量達190億噸,具備建設億萬噸級大煤田的資源條件。
  慶陽是特產大市。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尤以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風靡餐桌。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品享譽國內外。
  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以及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和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范基地,是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的“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黃花菜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杏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625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