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產業發展摸高起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周 玲 張微微

  在困境中奮起,在壓力中前進。三大產業的浴火重生、摸高起跳,構建起德陽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五月的德陽,綿延十里的東汽新基地在德陽八角井鎮巍然崛起,川西壩子田間麥浪翻滾,綿竹沿山風景如畫……從廢墟中挺立,從危難中崛起。在這一片曾經傷痛的土地上,災后產業重建再現勃勃生機,一個個更高更新的產業發展平臺正在搭建,德陽,將迎來三大產業發展摸高起跳的嶄新時期……
  
  高效農業托起致富新希望
  
  踏著紛飛的細雨,我們再一次走進了德陽。我們的第一站是位于綿竹市九龍鎮清泉村的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這是江蘇省援建綿竹農業產業重建的重要項目。進入園區的一霎那,我們看到的是一派新鮮的景象:爛漫的山花叢中矗立著一排排黑色的大棚,青青的麥田中一條條溝渠縱橫交錯,田間種植的草莓已經結出瑪瑙般嬌艷欲滴的果實,山坡上梨樹桃樹生長得郁郁蔥蔥……
  地震前,這里種植的是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現在,這里成了一個農業高新技術、名優品種的聚集區、展示區。發酵床養豬、發酵床養雞、大棚草莓……“我們依托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的技術優勢,按照‘一年定植、兩年掛果、三年成園’的總體規劃,投資2100多萬元,核心面積300畝,示范面積5000畝,輻射帶動面積將達到5萬畝。以綿竹現有的梨產業和生豬產業為基礎,引入適宜的品種加以培植,并嫁接江蘇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技術綿竹化、品種綿竹化?!眮碜枣偨r科所的研究員芮東明向我們介紹了園區的情況,“我們采用‘專家+勞模+能手+當地技術人員+大學生+跟班老百姓’的形式,力求讓先進技術在這里生根發芽,全面開花?!?
  在清泉村九組村民中國高大爺的家里,我們嘗到了剛從地里摘的新鮮草莓。去年9月,他在示范園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種植了0.6畝大棚草莓,自草莓12月開始陸續結果之后,就一直供不應求。截至目前,草莓銷售給他帶來了3500元的收入?!澳昙o大了,比不得年輕人有干勁,其他幾家示范戶都已經賺了上萬元了,不過,這已經比以前種小麥和水稻強到哪里去了。”嘗到甜頭的申大爺今年準備把自己連同兒子的地全部都用來種植草莓,大干一番。
  村民們看到了高效農業轉變為實際效益的過程,嘗到了高效農業的甜頭,紛紛來到示范戶家里“取經”。為了使更多的群眾能進入園區學習,園區還在不斷完善,在江蘇援建者的支持下,這里將配備各種先進的教學培訓設施,江蘇農技專家將和本地農技人員一起為農民群眾進行各種培訓。在不久的將來,高效農業之風會讓這片曾遭受地震重創的土地成為更加欣欣向榮的田野。
  
  新裝備、新園區引領工業提升轉型
  
  走進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赫然映入眼簾的是一列名為“東方紅”的機車。在東電已有的機車組中,這輛機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列專門用來運輸大型發電設備的機車,單憑它的外形就可以看出與其他機車的不同――它的車廂是凹進去的,而且可以自動升降,它的“力氣”也不小,一次可以拉動370噸的產品。
  “這個車在長大貨物運輸領域是一個新突破,它能夠對370噸的100萬定子進行運輸,這無論對國民經濟,還是對提高鐵路運輸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敝心洗髮W交通運輸學院高速列車研究中心周偉說。
  重建不是原樣復制,而是瞄準“世界一流”的上檔升級。如今的德陽,正在向中國最重要、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鑄鍛鋼制造基地強勢邁進。
  在下一個五年,德陽將以新能源為火車頭,全面推動裝備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變,“踢掉”裝備制造業學科專業單一、技術含量不高等“絆腳石”,一改過去“大”而不“強”的面貌,進一步提高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
  走出東汽,我們又來到援建產業園――一座座重新拔地而起的廠房,一個個更加現代化的車間,一條條更加先進的生產線,一個個更為廣闊的市場……行走在產業園,感受到的是德陽工業未來發展的強勁脈動。
  在靈杰工業園區的“北京一什邡產業合作園”里,園區道路、自來水處理廠、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正在緊張建設。作為推動工業上臺階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平臺,“北京一什邡產業合作園”產業規劃為都市產業、環保節能和新能源機械加工產業,目標直指3年內建成“百億園林生態園區”。
  工業園區引領著什部未來的發展??偯娣e達35.31平方公里的什邡經濟開發區,已正式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并被列入全省“1525”百億園區,已達成意向性投資10億元。
  漢旺新城南端,漢旺無錫工業園正在崛起。規劃用地1平方公里的工業園,主要承接機械加工、環保設備生產、儀器儀表制造、物流等產業。江蘇省對口支援綿竹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李亞平說,“我們要為綿竹留下一臺永不停歇的‘發動機’!”
  
  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走進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眼前不禁為之一亮,白墻灰瓦,飛檐翹角,加上紅色大門的點綴,喜慶十足。置身其中,仿佛整個村子正在籌辦一場熱鬧非凡的喜宴。
  紅豆村村民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能搬進如此漂亮的新房,更沒想到村里那棵紅豆樹會“點亮”他們未來生活的新希望。紅豆村的“點子”很浪漫:以村里一棵生長了1200年的紅豆樹為載體,發掘婚慶文化,開發婚慶產品,將紅豆村打造成為西南第一“婚慶民俗文化村”。
  “一村一特色,一鄉一品位”,在災后重建中,依托優勢資源,一大批特色產業建立起來。
  在綿竹,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過于鄉村公路沿線,那一幅幅映襯在川西民居上的,令過往游客駐足贊嘆的年畫。在這里,金花鎮玄郎村人重拾畫筆,辦起了年畫傳習所,搞起年畫游。龍門山下這樣的年畫村鱗次櫛比,與新近種植的萬畝玫瑰園、葡萄園、茶園一起,共同構成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沿山產業帶。在當地人眼中,這就是未來的“東方阿爾卑斯”。
  “特色”的背后,是對產業轉型和百姓增收致富的深層次考量。同時,也為德陽旅游業的恢復與提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新的機遇。農房重建基本完成,依山就勢,融入自然,一批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同時,援建也賦予了這里的城市獨特風貌與文化融合的魅力。無論是恢弘的京城氣度,還是典雅秀麗的蘇州園林,一座座嶄新建筑,一個個文化符號,都為當地增添了靚麗色彩。
  在困境中奮起,在壓力中前進。三大產業的浴火重生、摸高起跳,構建起德陽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它將有效地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將災區未來經濟發展的美麗藍圖徐徐展現給全世界,它將撫平災難的創痛,讓人們對災區嶄新的明天產生無限的憧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737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