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我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鄧 灼
王全,反反復復地向來看望和采訪他的人說,是地震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大家的關心,他才有了比地震之前更好的新家。為此,新家掛上了對聯。上聯:大地震,毀家園,黨的政策來解難;下聯:小別墅,標準間,茶坪百姓好喜歡。橫批:震后新生。
山上綠樹成蔭,山澗流水潺潺,地震的遺存已慢慢退出我們的視野,這就是位于青城后山山坳里的茶坪村。
元月7日,我們走進茶坪,走進了“聯建第一房”――茶坪村村民王全的家。
這是一幢上下兩層238平方米、披檐閣樓、青瓦白墻的鄉村別墅。還未走進樓里,鮮紅的對聯映入眼簾,上聯:大地震,毀家園,黨的政策來解難;下聯小別墅,標準間,茶坪百姓好喜歡。橫批:震后新生。走進房里,清一色塑鋼窗,地上實木地板,墻線包了紅木。寬敞明亮的客廳里擺放著超大的高清晰液晶電視、三組深紅色的真皮沙發……這一切無不讓“蝸居”在都市的我們羨慕不已。
王全不在家,85歲的老奶奶熱情地招呼我們:“吃飯了沒有?”當我們對老人說“您的孫子好能干呀!”老人笑得合不攏嘴:“能干啥子喲,是大家在幫他!”
聊天間,跑過來一個精干的小伙子,不用說,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王全。
得知我們的采訪意圖,王全的第一句話是:“如果不是聯建,我就沒辦法建好新房。”王全是村里的能人,2000年就開始飼養“跑山豬”,是茶坪村第一個“跑山豬”專業戶。“這些豬全部不用喂飼料。”王全說,之所以叫“跑山豬”,是因為這些豬都敞放在山上,吃的都是天然食品。作為村里“跑山豬”養殖協會的會長,王全的事業發展得挺好。可一場地震,房子塌了,豬也死了幾十頭,就算把所有積蓄都拿來修房子還嫌不夠,更別說重新發展養殖業了。
“不等不靠,自己努力最重要。”這是地震以后王全的口頭禪。“災難大,受災廣,受災人口多,國家哪兒來那么多錢嘛?”早在去年6月,從帳篷搬進活動板房時,王全就決定:“自己蓋房。”
6月26日,成都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災后城鄉住房重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允許農民和城里人合作建房。消息靈通的王全當天就聽到了消息,他聯系上經常買他“跑山豬”老臘肉的成都老板張忠貴,老張說,“沒問題,搞吧,”老張提出,蓋房的基本款28萬元他出,只要給他在旁邊再蓋一套。這正是政策允許的,于是王全干了起來。7月10日,王全在鎮里第一個開建新房。
由于建房沒有花錢,王全就決定把家裝漂亮點。他花4萬多元購置了真皮沙發、液晶電視等,樓下一層自己一家人住,樓上4間房裝修成賓館標準間,作為“鄉村客?!保瑴蕚浣衲晗奶鞂ν庹袛埧腿?。“張老板也會把他的房子租給我,讓我一并管理經營?!蓖跞€花了7萬多元從都江堰開回一輛嶄新的東風雪鐵龍,“開店和養豬都用得著?!?
10月30日,王全搬進了新家?!?級抗震!”對新家,王全很自豪。這套兩層樓房可不是過渡房:一般蓋房需要40噸水泥,他用了60噸。
對未來,王全信心滿滿地說:“我把剩下的豬兒都賣了,資金回籠了一部分,今年,我還將大筆投資,繼續我的‘跑山豬’事業。”
有了王全的“吃螃蟹”之舉,8月底,成都市政府在青城山組織聯建咨詢會后,茶坪村被紛至沓來的投資客擠得滿滿當當。現在,全村有34戶參加了聯建蓋房。
12月22日,茶坪村發生了一件全國矚目的大事。災區農房聯建全國首份集體土地使用證,就分別發給了王全的鄰居王正良和聯建者成都市民鄧小林?!巴恋刈C”的發放,讓所有參加聯建的農戶和聯建方都吃下了定心丸。
“土地證”的取得讓王全很羨慕,雖然他是入住聯建房第一戶,但因為自己是異地聯建,領證要多兩個步驟。如今,他只需將原宅基地復耕,就可以領證了。
茶坪村的變化不僅僅是住房。茶坪村人的觀念也在變。茶坪村地震前的農家樂,曾經陷入惡性競爭,價格低到20-30元吃住一天?!白匀环找埠貌坏侥睦锶?。今后要提升檔次,規范服務,成立公司統一經營管理?!蓖跞f。
“到夏天我們的鄉村客棧就要開張了,到時你們一定要來!”
會的,我們一定會來,因為你們的未來有我們大家的牽掛。
鏈接
2008年9月中旬,成都市出臺了《關于重災區農戶災毀住房聯建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成統籌[2008]93號),實際上肯定了茶坪村的做法?!翱绯鲞@一步就實現了城鄉統籌的一個突破,并且具有推廣的前景。”省委政研室研究員陳一農說,這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實現了農村與城市土地的同地同權,與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土地的政策精神完全吻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74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