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社區就是我們的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社區,讓小偉舜站了起來
  小偉舜是偶然中進入我們視線的。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沙園街殘聯理事長和殘聯干部在經過一個住宅小區時,遠遠看到一位七八歲的男孩由一位老婦人攙扶著,在助行器的支撐下很吃力地站在樹陰里,他們本能地向孩子和老人走去。寒暄后了解到男孩名叫梁偉舜,老婦人是他的祖母。小偉舜一生下來就發現患有腦癱,家里的積蓄就被他花光了。孩子的母親走了,父親仍支撐著,康復治療斷斷續續,就學更是奢望。由于經濟負擔重、工作繁忙,父親對小偉舜疏于照顧,祖父祖母把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邊,但給予的僅僅是生活上的照料。殘聯干部一聽,馬上將街道社區康復服務中心設有康復站、弱智兒童日托班的事介紹給老人,當時老人答應找時間去看看,可是街道殘聯幾次主動與其聯系,均遭拒絕。后來了解到老人是擔心孩子的戶口沒在沙園街,費用會很貴,殘聯干部馬上告訴他們只要是住在沙園街的殘疾人都可以享受到街道的優惠,并親自帶他們去了解情況。當兩位老人親眼看到康復員如此熱情細致、老師如此細致入微,他們欣然同意將孩子送來了。
  小偉舜剛來康復站時,因長時間沒有訓練,雙下肢肌張力很高,踝關節明顯內翻,膝關節僵硬得不能跪,在助行器的協助下也只能是勉強站立,更不要說走路了??祻蛦T郝甲子對他進行了檢查評估,然后制定了康復訓練方案。每次為小偉舜進行關節牽拉、沙袋負重訓練時,瘦弱的郝甲子都累得汗流浹背,可當她看到小偉舜忍著不叫痛時,郝甲子很欣慰。在幫助小偉舜依靠助行器進行行走訓練時,郝甲子的腿和腳總是被助行器碰得青一塊紫一塊,看到孩子稚嫩的臉孔充滿了對美好明天的期盼,滿臉汗水的她從心底笑了。
  日托班設在社區康復服務中心的五樓,小偉舜要上去是件很艱難的事,工療站的站員們每天將他背上去。小偉舜不能行走,大小便不能自理,老師就改裝了一把椅子專用于他活動。老師教他寫字、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小偉舜很刻苦認真,很快就學會了書寫1~50的數字,看完動畫片后也能流利地敘述故事情節。
  經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老人看到自己的孫子能跪了,比以前站得穩了,會寫字了,感激地說:“不論怎樣,我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在中心好好地訓練和學習?!毙ニ锤桥c康復員、日托班的老師結下了深厚感情,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每天都要爺爺、奶奶送他來社區康復服務中心。
  
  社區,讓李志華感到關愛
  海珠區南華西街兆龍里社區殘疾人李志華,患有小兒麻痹癥,一家生活比較困難,是街里的低保救濟戶。為了解決其生活住房上的困難,街道幫助其申請了690元的租賃補貼。去年,他得了頸椎創傷,街道得知他無力醫治該病,便給予他慈善治療的資助,同時安排他的妻子到街敬老樓工作,進一步緩解了其生活的壓力。
  李志華經常到街道工療站接受康復治療。工療站還不時向李志華借出康復器材,解決其日常出入問題。志愿者還會定期上門為李志華一家打掃衛生和整理房間。
  自從安排了李志華妻子到敬老樓工作之后,行動不方便的李志華減少了到工療站康復的次數,工療站的康復協調員親自上門為他做康復治療或接送他去工療站。李志華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感激。如今,康復協調員自愿利用業余時間幫助李志華進行康復,不但消除了其妻子的顧慮,也使她有了多余的時間照顧家庭里的老人和兒子。
  除了康復協調員的熱心幫助外,街道領導還不時上門看望李志華,為他適當地添補生活用品,為他解決了生活困難,還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和感情,真正做到“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
  
  社區,智障人士的家園
  素社街工療站建成和啟用于1985年,設有工療室、技能訓練室、娛樂閱覽室和多功能大廳,配有管理人員4名。目前在站站員26人,其中精神病患者6人。作為廣州市康復園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承擔社區康復期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士的安置、技能培訓和康復服務工作。
  20多年來,為500多人次的社區貧困智力殘疾人和康復期精神病人提供了勞動安置、技能培訓、醫療幫扶和轉介服務。成為智障人士參與社會的平臺。在社區康復員的悉心指導下,不少智障殘疾人士學會了寫字、讀圖、繪畫、數數,記住了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個別還學會了背詩誦詞,轉介到中小學跟班隨讀,經過康復訓練,站員基本上能獨立參加手工勞動和團隊協作活動。
  老站員阮清華,家庭經濟困難,自理能力較差,無家庭成員照料。街道殘聯多次上門了解情況,并將她安置到街道工療站。進站初期,阮清華參與意識較差,對陌生人存有戒心,不愿與別人相處,工療站的工作人員根據阮清華的個人特點,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案,對阮清華開展手工藝制作、產品加工、縫紉、字畫練習、讀書識字等內容的工療、學療訓練,并輔以體育鍛煉、器械操作等體療訓練。使阮清華逐步掌握基本勞動技能,參加基本勞動生產。
  此外,還幫助阮清華辦理了低保證,幫助她添置了家具,解決經濟困難。由于阮清華管理能力較差,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教導和協助她管理家庭開支賬目,使她的日常生活井井有條;組織市紅會醫院志愿者與她結成幫扶對子,定期上門送醫送藥;安排她的兒子到街道“愛心家教”參加免費補習,并幫助她的兒子辦理學費減免,成績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2004年,阮清華丈夫患了肝硬化、肺積水,為使病人得到及時醫治,工作人員陪同阮清華一起,長途跋涉送她丈夫回家鄉清遠市治療。經治療后病人病情穩定,但回到廣州后不久,病情突然惡化。工療站的工作人員顧不上疾病傳染,馬上將病人送醫院搶救,在搶救期間堅持每天下班后到醫院與阮清華一起照顧病人,每天早上,工作人員買好早餐送到醫院交給阮清華后才去上班,直到病人去世。
  正是在街道、工療站和社區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下,阮清華逐漸變得能主動接觸別人,主動參與集體勞動。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殘聯工作人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2794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