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針對專業開展畢業分流教學,是本科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闡述了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概念與實踐的發展,并以武漢工商學院為例,分析了該校會計學專業英語、數學的分層教學以及專業方向分流、“3+1”畢業分流和學分制改革,重點介紹了分層教學與分流教學相結合的載體——會計學精英實驗班,最后對分層分流教學模式提出完善對策。
【關鍵詞】 會計學;分層;分流;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8-0114-04
一、我國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概念
分層分流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對其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的出現解決了傳統班級授課制不易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弊病,減少了畢業生的同質化程度,以滿足社會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所謂分層教學又稱為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所謂分流教學,一般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社會多元化需求,在高年級分設幾個方向的畢業生教學模式。分層教學主要針對學生較多的公共課程,實行分層分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有差異的教學內容,教學難度有差異,而分流教學,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需求,開設不同的方向,供學生自主選擇。分層教學與分流教學各有側重點,二者也可以有機結合,分層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分流方向。
二、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的背景
(一)會計學專業新生生源充沛和來源多樣
武漢工商學院創建于2002年,學科群以商科為主,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是全校最大的本科專業。隨著高校的擴招,武漢工商學院會計學專業從2012年開始,新生規模龐大,而且新生生源多樣化,給教學管理增加了難度。從2012年開始會計學本科新生穩定在400人以上,最高時達到733人。2014年開始,從會計學專業拆分出財務管理專業,再加上會計專科每年250—480人的招生規模,大會計范圍內的新生規模連續5年在1 000人以上。會計學新生不僅規模大,來源也多元化、多樣化。既有普通高考升本,又有技能高考中職生升本、少數民族預科生升本、少數民族民族班、大專生專升本。
?。ǘ媽W新生英語、數學等課程成績差異大
會計學專業新生從高考英語和數學成績來看,差異很大,高分的有130多分,低分的只有40多分,尤其是預科升本生和技能高考升本生。普通高考生要么英語和數學成績一般,要么英語成績較好、數學成績較差,要么數學成績較好、英語成績較差。預科新生和普通高考本科新生分數往往相差100—200分,英語和數學基礎薄弱。技能高考中職生在中職階段,英語和數學的學習非常松懈,甚至不開英語、數學課。若簡單按照自然行政班為教學單位上英語課和數學課,則會導致優秀學生“吃不飽”、后進學生“消化不了”的局面。2014年,武漢工商學院首先從會計學專業開展英語和數學分層教學的試點。
?。ㄈ媽W學生就業升學途徑多
從歷年就業、升學情況來看,會計學專業有考取國家公務員、考取碩士研究生、出國留學、進入事業單位、進入工商業企業、進入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等。新生入口多樣化,畢業生畢業途徑同樣多樣化。若專業課程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材來授課,根本滿足不了畢業生就業的需求。
?。ㄋ模W生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層次差異大
通過對會計學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的部分家長的調研,家長對學生的期望是多層次的。有些家長希望學生能夠在畢業時順利考取碩士研究生從而提升學歷,有些家長希望學生在校期間盡可能考一些財經類證書,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有些家長希望學校多開發一些實踐類課程,特別是計算機與會計學專業結合的課程,要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科技日新月異背景下的實踐能力??梢钥闯?,家長的需求是多層次的,也就決定了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太僵化,必須靈活設置來滿足家長的需求。
因此,面對龐大規模的會計學專業學生,專業分流教學勢在必行。從2012級開始,會計學設置專業方向進行人才分流。
三、以就業、升學為目標的應用型分層分流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武漢工商學院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廣泛的社會需求調研、校企對接研討、專家論證等多個環節,最終形成人才培養方案。會計學專業調研對象包括中國石化為代表的大中型國有企業,以大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為代表的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以長江證券為代表的大中型證券公司,以湖北慧誠財務咨詢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中小型會計代理記賬公司以及其他中小型民營企業。經過廣泛的調研,總結出企業對會計學專業的需求點,即抗壓能力強、實踐動手能力強、做事既踏實又不乏靈活、人際溝通能力較強、具備一定的專業職業證書。會計學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有:(1)企事業單位的出納工作,負責現金收付、辦理銀行存款結算,票據管理和費用核算等出納工作。(2)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負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等會計要素核算工作以及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3)企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負責企事業單位內部的領導離任審計、項目審計、業務審計等工作。(4)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負責資金籌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收入管理等工作。(5)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審計工作,負責上市公司年報審計、驗資審計和資產評估等工作。最終形成了2017版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系統掌握會計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能勝任企事業單位的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以就業、升學為目標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為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實施指明了方向。 四、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成果
武漢工商學院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總原則是“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專業分流,對接需求”。
(一)會計學專業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
分層教學模式主要針對英語和數學等通識課程。
第一,英語分層,以學院為單位按照高考英語成績進行分層。高考英語成績(滿分150分的至少100分及以上,滿分不是150分的按照2/3的得分率折算)占全學院前10%的學生,組建英語A班,班級規模35—50人。其余學生組成英語B班,以40—50人為單位組建。A類班級和B類班級使用同一種教材,教學知識重點一致,教學設計和方法根據學生情況有所區別;在A類班級采用幾乎全英文的教學方式,B類班級相對較少;A類班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安排高于B類班級,并在A類班級輔以大學英語四級輔導,允許A班學生在大一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報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第二,數學分層,以管理學院為試點進行分層。數學A層為提高層,以覆蓋考研學術碩士數學的內容為教學重點,主要是針對要出國和考研升學的學生;數學B層為應用層,以覆蓋專業課程必備的數學知識為教學重點,并兼顧專業碩士的考試范圍;數學C層為基礎層,以覆蓋專業課程必備的數學知識為教學重點,大幅降低計算的難度,同時保證學生能夠具備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必備基礎計算能力。會計學專業分為2個數學A班,2個B班,2個C班(預科生、技能高考生及高考數學低分學生)。數學教學班規模為50—70人。對于數學A層學生,教學上加大了難度,重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理論和公式的推導和深化,除了掌握普通計算方法,還在日常教學中融入了考研級別的計算技巧和方法;對于B層學生,基本按照未分層前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對于C層學生,弱化理論推導,強調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計算,降低教學難度,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對于全日制專升本新生實行2年制教學,參考本科大三大四課程,編制單獨人才培養方案,不開設英語和數學。
?。ǘ媽W專業分流教學模式的構建
第一,會計學專業設置2—3個專業方向。2012—2013級設置財務會計方向、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方向、企業財務決策與控制方向。2014—2016級設置了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方向(簡稱ACCA方向)和會計信息化與XBRL方向(簡稱信息化方向);2017級設置了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方向和證券分析師方向;2018級設置了CMA與內部控制方向、財務顧問與直接投融資方向。新生入學時就分好專業方向,同時不同專業方向打通,可以互轉,專業方向隨著人才培養方案每1—3年左右調整一次。
第二,“3+1”畢業分流。畢業分流實行“3+1”分流。所謂“3+1”是指:提前結課參加校外實習的,可以在大三第六學期提前加開大四第七學期課程,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可以完整實習1年時間(畢業論文答辯時要請假回校);“非3+1”是指不提前實習,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第七學期正常開課。2011—2013級實行“3+1”自愿分流,在大三第六學期和大四第七學期實行畢業分流,學生自愿選擇。
“3+1”其實是實習分流方向,第六學期提前上完課。非“3+1”分流,又實行2個方向,即考研方向和跨專業綜合實訓方向。其中考研方向,在第七學期增設考研英語、考研數學、考研政治等考研課程,跨專業綜合實訓方向開設大約40學時的跨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在實驗機房模擬企業的全程跨專業企業經營操作,涉及企業戰略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會計核算、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金融投資等各個方面?!?+1”實習方向要求學生至少實習6個月以上,學生參加校外實習基地的集中實習或自主分散實習,在畢業論文答辯前有一次畢業實習答辯。
第四,學分制改革分流。2017版人才培養方案,是學分制改革背景下的方案。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中心,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狀況的計量單位,并按照學分進行教學安排和學籍管理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旨在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加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權,實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2017年之前的培養方案,不存在學生自己選課的情況,連專業選修課都由系主任指定,全專業方向學生所上課程全部一致,可謂“統一培養,統一畢業”。與會計學專業相關的學分制改革具體做法是:(1)全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總學分統一為180學分,其中165分課內學分,15分的課外創新創業學分。(2)全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合計學分統一為50學分,全校公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包括專業方向課)全校打通可以任選。(3)學生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學業導師的指導下,按課程前后銜接的要求選擇課程,每個學期至少須修讀14學分,最多不超過35學分??傊?,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自己主動“分流”自己。
?。ㄈ媽W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銜接
會計學專業分層教學模式和分流教學模式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機整體。它們之間的銜接就是會計學精英實驗班。2014年,武漢工商學院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創新實驗班改革,一共有8個校級創新實驗班得到立項資助,其中就有會計學精英實驗班。
為了讓更多成績拔尖、思維創新的學生考取研究生、進入大型企業就業,滿足社會、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期待,進而提升管理學院教學的核心競爭力,做強會計學專業,增加對新生的吸引力和擴大學校生源數量和提高生源質量,管理學院從2014級開始,每年從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新生中選拔一批優秀學生組成會計學精英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進行特色培養。實驗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60%以上的學生生考取碩士研究生,80%以上的學生高質量就業(包括考研、出國留學、考取公務員、進入大型企業和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梢?,實驗班目標清晰,特色鮮明。
實驗班的具體做法是:(1)每年,從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新生中選拔60名學生組建,新生自愿申請,以高考英語和高考數學總成績為標準篩選出入圍名單,再進行面試,考察其考研意愿、抗壓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后最終確定名單。(2)實驗班的英語和數學按照英語A班和數學A班的要求進行教學,以考研要求為主線安排授課內容,提高難度。(3)實驗班實行動態調整,大一入學時組建,大二開學時和大三開學時調整兩次,每次調整10%—30%,成績優秀而且有強烈考研意愿的學生一共有3次加入會計學精英實驗班的機會。(4)實驗班集中住宿,集中組班上課,選擇最優秀的師資承擔英語、數學和專業課的教學,有嚴格的早自習和晚自習考勤制度,全校、全院、全系給予政策傾斜。(5)單獨制定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突出考研課程,在高年級,有考研英語、考研數學、考研專業課的課程。(6)實驗班注重班級文化建設,每年邀請校外知名教授、財務總監給學生舉辦講座,同時注重支持學生參加英語、數學、專業校級及以上競賽。 從以上做法可以看出,會計學精英實驗班本身是英語和數學分層教學篩選后的結果,同時由于側重于考研,本身也是畢業分流方向之一,也可以認定為一個專業方向(單獨的培養方案),實驗班在學分制改革背景下選課更加靈活。
?。ㄋ模媽W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成果
2014—2017年,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經過試點運行,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主要成果有:
第一,英語分層后,教學效果良好。英語A班絕大多數學生有著較強的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表現出良好的英語基礎,課堂活動和學習任務完成效率和效果較高,基礎較好的學生之間有相互激勵的情況,2014級英語A班在大一學年第一學期首次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就取得了70%左右的通過率。英語B班的學生總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且班級凝聚力較強。
第二,數學分層后,教學效果提升明顯。數學A班和會計學精英實驗班的數學成績,要比按照B層教學的學生成績總體高出很多,學生你追我趕,學風好,不少學生積極參加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并取得不錯成績;數學B班和數學C班的期末考試成績及格率明顯上升。
第三,專業方向設置和“3+1”畢業分流后,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日益提高。學生入校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其中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方向的學生積極參加考證,考證學生畢業時CMA累計通過率超過80%。許多學生畢業時被大型國有企業、商業銀行、大型會計事務所和國家機關錄用,就業率逐年穩步提升。
第四,學分制改革后,學生可以選課選教師,主動學習熱情高漲。2017級學生實行學分制培養方案以來,學生在學業導師的指導下,需要自己主動選擇學科基礎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需要自己主動了解各門課程的授課內容,了解各位授課教師,先選課,再選教師,主觀性大大增強。選課后,為了取得學分和較好的課程績點,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整體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第五,會計學精英實驗班建設成果顯著。會計學精英實驗班自2014年組建以來,歷屆實驗班建設取得豐碩的成果。主要成就包括:(1)2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全校每年只有3—5個指標)。(2)獲得國家級各類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及以上共計9人次,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三等獎及以上者2人次。(3)2014級實驗班英語四級通過率100%,英語六級通過率77%。(4)2014級實驗班參加2018年考研,專業碩士初試過線率80%,高質量就業率75%。
五、會計學專業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完善
?。ㄒ唬┑蛯哟螌W生分流機制構建
武漢工商學院前身是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沿襲早期舉辦母體——中南民族大學的辦學模式,開設有少數民族預科班,比如,2016年招收預科生500人,其中湖北省招收400人,湖北省預科班只招收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縣、長陽縣辦理了少數民族優錄證明的考生。學校錄取的預科生最低分一般比二本(或三本)本科批次線低50分左右,生源質量較差。技能高考生是中職會計類畢業生,在中職階段往往不上高中階段的數學和英語,數學和英語基礎較差,但專業課經過3年學習,基礎不錯。這兩部分屬于特殊人群,分層分流教學模式必須單獨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比如預科生一般厭倦英語和數學,中職生對英語和數學感到恐懼,建議對現有的預科生和中職生劃歸英語B班的基礎上增設英語C班,又稱英語基礎班,單獨授課,降低授課難度,單獨出試卷考試;建議把預科生從在數學C班中分離出來,單獨組建數學D班,進一步降低難度。對于專業課,中職生已經學習過三年,有一定基礎,可以加大難度,拔高要求,鼓勵學生多參加全國級、省級、校級會計類專業技能大賽。
?。ǘ┩晟茖嶒灠嘀贫然ㄔO
從2014年開展了會計學精英實驗班試點,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學生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參加早自習和晚自習,還有一些家長貪圖“精英”二字的虛榮,想法設法托關系要把成績不好的學生塞入精英實驗班,學生重視考研英語和數學的學習而忽視專業課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等。為了促進實驗班的建設,必須在未來加強制度化建設力度,以制度管人。要嚴格實驗班選拔和動態調整制度、早晚自習制度,制定新的學生平衡學習的制度等。
?。ㄈ┩晟茖W業導師制度
學分制改革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分流發展的系統化工程。在試點中要發揮學業導師的指導作用。目前很多學生對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對所選的課程和任課教師缺乏深入了解,學生傾向于選擇一些名字看上去有趣、考試容易通過的選修課,甚至搞不清選修課之間的前后銜接關系而選了一些缺乏前置課程學習基礎的選修課?,F有的學業導師均由專職教師兼任,一般一人指導一個專業班級,人數30—40人之間。學業導師本身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也不是輔導員,不需要天天呆在學校,導致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時間有限。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學業導師制度,適當減輕擔任學業導師的教師授課任務,提高學業導師津貼,讓學業導師扎實工作,指導好學生的選課。
(四)持續性合理調整專業方向
專業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就業的細分方向。在經濟新時代大背景下,互聯網經濟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企業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傳統的核算會計崗位不斷萎縮,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工作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會計學專業要直面社會需求的不斷動態調整,要主動出擊,積極調整專業方向,開設更多的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課程,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
?。ㄎ澹┙ㄔO適應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
通過構建立體化分層分流教學體系,要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化需求的特點,培養個性化、應用型一線企事業單位人才,畢業生掌握夠用的英語、數學和計算機技能,掌握扎實的會計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此同時,培養適應分層分流教學模式的、綜合素質強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在此模式下,教師隊伍要高度關注社會多元化需求,高度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掌握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知識,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把握95后、00后年輕學子的心理特征,善于與學生溝通,適應新教學模式下教師自我素質和能力提升的壓力,自我調節,自我發展。學校也要從各個方面給予配套措施,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Z
【主要參考文獻】
[1] 葉琳,劉文霞.國內分層教學歷史發展概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3).
[2] 周光明,彭紅軍.尊重差異 因材施教 構建“和諧”教學新模式——高校分層教學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07,(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