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了不斷提高大豆種植效益,需要關注其有效的種植技術。大豆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為了進一步實踐研究,本文通過對大豆種植技術的討論,總結了幾點有效的種植策略,同時為了進一步深入探索,也積極探索了病蟲害防治技術,希望結合進一步闡述,相關技術人員能夠提高認識,有效提升大豆種植技術水平。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5.651;S565.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06.009
隨著人們對大豆需求量的增加,提高大豆種植產量備受關注。本文通過有效的實踐,深入大豆種植實際,科學分析了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模式,能夠進一步幫助種植戶提高種植能力,以此促進農業經濟不斷發展。
1大豆高產種植技術
在大豆實際生產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多種因素都會對種植技術產生影響。因此提升大豆種植效益需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充分研究,以不斷分析與優化種植技術。
1.1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大豆播種前,需要對種植技術進行充分準備,擇優選種、科學處理種子。通過對比分析,優選應用高產量、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的品種;結合不同地區的具體種植環境、種植技術,結合試驗分析確定最佳的種植品種;選好種植品種后,需要科學處理、晾曬、除雜、除蟲、保存相對飽滿的種子。通??赏ㄟ^兩天左右的晾曬來提升種子的發芽率。
1.2整地與施肥
結合種植情況、地理區域天氣、氣候狀況等,及時科學的翻整土地,及時翻耕保墑,必要時可通過澆水造墑處理墑情不足的問題。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種植情況,以施加有機肥為主,保證底肥充足,隨后結合生長態勢,適時追肥,增加葉面肥、根肥施加量,促進大豆增產。
1.3播種
在進行大豆播種時,需要適時早播,保證大豆處于良好的生長態勢。根據種植區域的天氣狀況,了解季風氣候變化,在夏季開始前進行早播,在此過程中可向土壤中施加調制的辛硫磷硫酸顆粒劑,增加整地的有效性。及時播種、蓋種,以避免土壤中病蟲害的威脅,防止有早生螻蟻等。在播種過程中,需要結合大豆生長情況、產量計劃需求等進行合理密植。通常情況下,以品種為原則進行密植調控,適度深播。在此過程中,需要采用機械化作業保證大豆的品質與產量,提升播種的效率,保重精量勻播。結合國家政策,利用免耕機結合使用寬窄行種植模式,提升大豆產量,保證大豆的生產品質。
1.4 防草除草
為有效的提升大豆產值、產量,需要在種植過程中及時除去雜草,使用免耕機進行播種后,需要注意預防、控制雜草生長??赏ㄟ^噴灑乙草胺的方式在播種出苗前預防雜草生長,對土壤進行適當的封閉式管理。當大豆出苗后,可采用噴灑藥物對雜草進行清除,及時除去一年生以上的禾本科雜草,提升種植有效率。可以使用苯達松藥劑對蒼耳等闊葉雜草進行處理,及時消滅不同的雜草。
1.5 田間管理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田間種植階段采用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對實際種植情況進行分析。例如,幼苗階段,需要注意在田間及時的查苗補苗,根據大豆幼苗的生長態勢對其進行合理調整與管理,及時中耕滅茬,為大豆的后續生長提供良好的空間與充足的養分。在大豆分枝階段,需要進行沖溝培土、追加花莢肥,保證大豆生長營養充足,進而促進大豆增產。當大豆生長至開花結莢階段時,適時噴灑葉面肥,結合化學施肥為大豆植株穩定生長提供養料,此時適當增加壯素水劑、多效唑等肥料。若大豆苗生長發育至鼓粒成熟階段時,可適時增加水肥管理,為大豆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水分,利用強化管理增加大豆產值。綜上所述,在進行大豆種植過程中,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方式,提高種植技術水平,促進大豆增產,創造更大收效。
1.6 及時收獲
為了保證大豆的收成,需要在大豆豆莢成熟但尚未脫落之時,進行科學、及時的收獲,通過把握大豆的收獲時機,收獲飽滿圓潤的大豆顆粒。
2 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主要病蟲害
大豆常見的病蟲害包括:在大豆幼苗階段、生長過程中,出現在幼苗、葉子上的大豆霜霉病,嚴重時會造成大豆減產,威脅大豆生長質量,此病多爆發在潮濕的夏季,因此在雨天種植過程中格外注重預防;大豆蚜蟲病不僅會導致大豆減產,甚至會導致絕收。此類病蟲害,常匯聚在大豆頂葉,也可能出現于幼嫩葉背面,致使大豆植株生長能力逐漸降低直至消失,葉片表現為卷曲狀態。此類病蟲害有較強的傳播性,需要及時控制,避免大面積的影響;根蛆病蟲害是較為常見的大豆蟲害,又可稱之為大豆根潛蠅,此類蟲害以啃食大豆植株根為主,其排泄物會增加大豆植株根部腐爛問題,有較強的傳播性;大豆食心蟲害,俗稱為大豆蛀莢蟲、小紅蟲,多表現為幼蟲孵化后通過豆莢邊緣處蛀入,在溫度適宜時,化蛹成蟲,當雨量較大時,會增加土壤濕度,大大增加了食心蟲害的繁殖能力。
2.2 有效防治技術
針對不同的大豆病蟲害,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式,及時防治,將危害降到最低。常見的措施為:適時采用農業方式對大豆霜霉病進行防治,同時可結合藥劑增強防治效果,其中主要的農業防治方式為輪作種植法,同時結合使用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噴灑乙磷鋁溶液、甲霜靈等,增強大豆的病蟲害抵抗力;采用涂抹藥劑的方式防治大豆蚜蟲,一般會采用樂果乳油、氧化樂果乳油等藥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產量、種植量等合理配比不同藥劑,進而強化藥物防治能力;采用攪拌藥劑的方式對根蛆類病害進行防治,通常是對樂果乳油配比種子量進行攪拌,大大提升藥劑防治效果;可采用合理輪作、優質品種、不連作等方式防治大豆食心蟲,適時增加化蛹期在豆茬上的中耕次數與頻率,完成豆茬麥地收割后進行翻耕。采用化學方式處理成蟲,常使用倍硫磷、殺螟松等藥劑防治成蟲、幼蟲。具體的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措施如下: 2.2.1農業防治 對大豆常見的病害,可首選農業防治的方式,降低防治措施對植被的影響。如可通過農業防治技術,處理預防霜霉病、灰斑病、褐紋病、根腐病等,防治蚜蟲、食心蟲、蛤蠟等。此時,要在種植初期充分檢驗植株與種子,選擇最適應本地區生長的大豆品種。認真分析大豆品種的抗病害、抵御風險的能力,擇優選擇最佳的品種。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嚴格篩選,避免出現迎茬、重茬種植等類似問題,合理設計、科學輪作,通過調控田間管理,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大豆病蟲害發生率。在此基礎上,需要不斷的實踐與探索,結合田間農業種植情況,合理選擇、確定播種最佳時期,并做好幼苗期的清雜工作,定期清理田間的有病毒植株。及時抑制病蟲害影響,避免或控制病蟲害的擴散,降低影響效果。同時在中耕大豆時需要注意控制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病蟲害的威脅,保證大豆的良好生長態勢,降低病蟲害的影響。
2.2.2 化學防治 處理病蟲害時,需要適時采用化學方式,增加抑制、控制、防治病蟲害的能力。在播種時,需要在初期使用藥劑包衣,強化保護種子的能力。對大豆生長不同階段,采用不同化學藥劑,處理不同病蟲害,有針對性的對待不同蟲害侵蝕的差異性,科學合理的噴灑和涂抹藥劑。通常情況下,可選擇滅病威膠懸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在幼苗期進行病蟲害防治。可選用涂抹溴氰菊酯乳油處理食心蟲,選擇乙磷鋁可濕性粉劑防治大豆霜霉病等。在進行化學防治時,需要對施藥方式進行合理控制,發揮化學試劑的最大防治功效,進而提升大豆整體生長質量,促進大豆保質增產。
3 結語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應該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并且要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以確保種植技術不斷提高,進一步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杜宏玉.簡析大豆種植和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J].南方農機,2018,49(23):80.
[2]竇麗霞.試論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23):94.
[3]宋少田.北安市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21):70.
[4]韓艷平.淺談大豆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12):136.
作者簡介:李秀玲,大專學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5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