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院校中藥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醫學是我國的國粹,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我國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而言,由于學習主動性偏低、基礎知識儲備量偏少。本文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中藥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和探索,重點關注課程導入形式、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方法不斷更新等幾個方面,從方法和手段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培養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在此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 中藥學課程 教學方法
中藥學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中藥藥性理論和各類中藥的性能、功效、適用范圍及使用注意等方面開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意在引導學生認識中藥、熱愛中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中藥的感性認識,建立起對中藥學基礎初步的認知,感受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因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基礎知識儲備量少、學習積極性低的,所以對學生的培養,必須精心準備教學設計,組織安排好每一堂教學活動,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提高主動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主要就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1課程導入激發興趣
一節優秀的教學課程,離不開精彩的開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導入環節顯得至關重要。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導入方式。
?。?)故事導入
中醫藥文化淵源流長,關于中藥的典故比比皆是。以故事導入的方法開展教學,學生可以深刻地記住與故事相關的知識。例如講中藥的發展起源時,以“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導入,了解中藥是通過口嘗身試、積累傳承而來,讓學生樹立“藥食同源”的意識,中醫藥的起源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的結果。在止咳平喘藥杏仁藥名講解中,可穿插中醫傳統文化名醫董奉的典故。干百年來,“杏林”一詞已成為中華傳統醫學的代名詞,自古醫家以位列“杏林中人”為榮,醫著以“杏林醫案”為藏,醫技以“杏林圣手”為贊,醫德以“杏林春暖”為譽,醫道以“杏林養生”為崇。
?。?)問題導入
引導學生順著設定的思路向學生拋出引導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或討論。問題導入法相比故事導入法,更具啟發性,學生可根據自身知識儲備和生活常識思考問題,最后通過教學內容予以驗證和回答。例如介紹中藥性能四氣五味章節時,圍繞四氣(寒、熱、溫、涼)可發出提問“為什么淋雨受寒患風寒感冒時服用姜糖水可以祛寒”、“為什么目赤昏花頭痛眩暈時服用菊花茶可以降火”等,引導學生思考以熱祛寒、以寒降火的原理;圍繞五味(酸、苦、甘、辛、咸)可提問“你所熟悉的中藥有哪些味道”,讓學生討論自身接觸過的中藥有哪些味道,進而引出五味的具體含義,加深記憶。
?。?)熱點事件導入
通過介紹與醫藥有關的社會熱點事件或新聞,導入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熟悉的醫藥熱點事件,引起共鳴,并在事件過程中穿插或貫穿跟中藥有關的信息,由此引出教學內容。例如講述中藥青蒿,可先向學生介紹屠呦呦女士帶領科研團隊發現青蒿素而成為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這一熱點事件,進而引出對中藥青蒿的講解。青蒿素的熱點事件既能讓學生深刻記住青蒿這一味中藥,也能讓學生記住其抗瘧疾功效。如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做到教與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交流融洽,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成為每個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2互動式教學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是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往復進行的交互動作或能動反應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配合教師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同時可以激發教師的上課熱情,并幫助教師通過與學生積極交流改進教學思想和教學水平,實現教與學的雙面提升。比如:
①賞藥名詩詞,古往今來,許多醫家除了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以外,大多是飽學之士,熟讀四書五經。他們巧妙地將藥名嵌入到詩文中,借助中醫中藥傳情達意、表露心聲,形成了風格獨特、匠心獨具的“中藥詩”或“中藥文”,為中醫中藥增添了獨特光彩。于《中藥學》教學而言,對教材各論目錄以及中藥名稱的熟悉,是后續教學內容順利展開的基礎保障。通過開展藥名詩詞鑒賞形式的課后作業,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引導學生熟悉教材目錄和常見藥名,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
?、诮o定詩詞素材,找出其中所含藥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當代名醫汪濟老先生的藥名信《致臺灣友人》“白術兄:君東渡大海,獨活于異鄉生地,如浮萍飄泊,牽牛依籬……惟時念海外干金子,常盼全家合歡時,望勿念寄生地,愿君早回鄉!弟杜仲頓首?!毙胖星擅畹貞昧藥资吨兴幟Q,構思精巧,殷殷盼回歸之情躍然紙上。
?、圻\用實物教具,增強感性認識。例如,在緒論講解與中藥相關的中藥材、飲片、中成藥術語概念時,除了多媒體課件中的高清圖片外,還可以通過實物教具,如天麻藥材、川芎飲片和成藥天舒膠囊,讓學生在視覺、觸覺、嗅覺上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形成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3拓展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學生以小組形式,共同討論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相較于傳統課堂單一型師生互動,該形式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并解決問題,切實提高自主能力。因此,該因素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未來的發展,都有更強的影響力。
4教學手段活躍課堂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量和學生接收的知識信息量往往相差甚遠。隨著教學手段的更新,慕課、翻轉課堂和PBL教學法的運用,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針對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小組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教師而后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回應和補充。一味的照本宣科會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降低學習興趣。優質微課知識點的播放,讓學生更能重點的掌握知識、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5教學體會
在高職高專院校實施以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中藥學課程更加的生動有趣,學生懷揣濃厚興趣全面地認識中藥,感受中華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初步建立對中藥的感性認識。孫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邮浇虒W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本,針對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實際情況,拓展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享受中醫中藥帶來的快樂。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傳播,也要又重視能力培養,還要重視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才能彰顯中醫藥教師的魅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3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