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我古代國立嗣制度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立嗣是婚姻、血緣之外的第三種親屬制度,立嗣行為的萌芽是形成在原始部落戰爭,在氏族戰爭的時候人數的多少是戰爭能否取勝的關鍵,所以在每一次戰爭之后勝利者都會把身強力壯者留下來將自己部落的姓賜予戰俘,戰俘則會舍棄原來的姓,為新的姓氏而戰。之后再漫長的社會演變過程中,立嗣制度也在逐步趨向完整。
  【關鍵詞】立嗣制度;古代;嫡長子繼承制
  一、立嗣制度發展
  在西周的時候,繼承是按照血緣的親疏劃分的,即所謂的大宗與小宗?!白趶R之祭,大宗主之,世守其職,不可無后”祭祀是大宗的宗子的重要任務,小宗只能是陪祭,故大宗的血脈是不能斷的,對古人來說小宗可絕,大宗不可絕,這就是立嗣制度最開始的由來也。在先秦時期宗法制度,無子而立嗣的情況僅發生在上層社會,即所謂“士之子為大夫……無子,則為之置后”,根本目的就是傳宗接代,保證宗族祭祀、家統不絕,家火不滅,以保證上層社會的貴族家庭世襲的身份和地位的穩定。到了秦漢時期,由于受戰爭的長時間影響,氏族家庭散失,人人各自為宗,宗的觀念開始薄弱,家的觀念開始深人人心,成為主流,因此立嗣不僅僅是貴族家庭的事平民社會也開始了立嗣行為,從此立嗣觀念深入人心?!叭е?,無后為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罵別人斷子絕孫,這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來看,是最惡毒的一種詛咒。無子準確來說是沒有兒子被視為人生之大不幸,所以無子而產生的立嗣,開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立嗣的習俗也由此形成。到了東晉時期,開始有了關于立嗣的規定,“無子而養人子,以續亡者后”唐朝時期關于立嗣制度的規定可以說是趨于完善,規定了“收養異姓男子罪”,以防止血脈的混亂。宋代的《宋刑統》規定立嗣必須是同宗之人,禁止收養三歲以上的異姓之子。明朝第一次明確提出“立嗣”一詞,到了清朝的時候的立嗣制度已經更加完整,清在各朝代的基礎上特別是明朝的吸收和總結,使得立嗣制度達到了包羅萬象的完備程度,承繼與獨子出繼的兼祧繼承有了重要的變化,使得“獨子能不棄所生,又能濟他房無后”。由此可以看出立嗣制度幾乎存在于整個古代,對我國社會的影響非常深。傳統立嗣,以現行民法概念來分析,兼具“收養”與“繼承”的性質,屬于身份法的范疇。但是對立嗣制度的全面研究的著作卻很少,如仁井田陞的《之那身份法史》、滋賀秀三的《中國家族法原理》,均是上過世紀早期研究中國古代法制史的重要的著作,但是大多的著作都是偏向于立嗣與身份、財產的繼承,很少有研究完整立嗣制度的著作。因此,本文從多方面研究古代的立嗣制度,通過對古代立嗣制度的淺要剖析,從而使我們更直觀的看到古代的立嗣制度的可借鑒之處,便于吸收精華,更好的彌補現代收養制度的不足,對于我們研究現代收養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二、立嗣制度的概念
  立嗣制度是中國古代的習俗之一,它是一種擬制的親屬制度,主要解決古時候男子在無子的情況下關于繼承與祭祀的問題的一種制度。“人之無子,而至于立繼,不過愿其保全家業,而使祖宗之享祀不忒焉耳?!?,在古代人們認為血脈的繼承只能由男性才能完成,所以在擬制的血親中,擬制來的繼承人被稱為“嗣子”,相對的在立嗣制度中的被繼承人則被稱為嗣父?!八谩弊诌€是一個原本理應兒子是嗣而實際上意味著養子的語感很強的用語,在古代“嗣子”這個詞已經完全技術性的成為了承繼的養子的專用語,“宗子奉祀者,今俗亦稱嗣子為承繼子”“謂承繼奉祀祖先之宗廟也……俗稱嗣子”。
  三、立嗣制度的產生相關文化背景
 ?。ㄒ唬┳诘挠^念
  在中國古代提到立嗣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宗族”,宗的范圍是指生長在某地的共同祖先,可以說立嗣制度是古代宗族制度的一方面的反映。古代的宗族制度可以說是以男子的血緣為紐帶建立的一棵大樹,逝去的祖先為樹干,每一代的繼承人為樹葉,而血脈的繼承則是這棵大樹的營養液,只有營養跟的上樹才會生長的枝繁葉茂,家族才會經久不衰。
 ?。ǘ┭秤^念
  古人認為人的死亡之上形體的毀滅,并不是真正的消失,他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世界,而亡者的存在方式是以在世的人(一般是至親血脈)的祭祀,如果祭祀的中斷意味著逝去的祖先的血食得不到供養,變成鬼的祖先就會餒,就會被認為成“不祀之鬼”這在古代是人最應悲哀的不幸的命運,還有祭祀不僅僅意味著只是對自己的祭,還意味著對自己父親以及以前男系祖先的祭也必須托付給后繼者,另一方面則意味著這個家族的血脈的消失殆盡,家族的滅亡。這對古人來說是十分不愿看到的。所以對于古人來說子嗣問題是已經不僅僅是小家的事而是影響整個家族存亡的關鍵了。
 ?。ㄈ┤寮矣^念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了整個古代社會,儒家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塵,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笨梢娙寮倚⒌乐行⒕锤改赴ㄉ暗馁狆B、死后的喪葬及每年的祭祀。當然這一切的行為主體是家中的男子,而且在這一點我們還可看出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的觀念可能更偏向是對親人的思念。受這種忠孝觀念的影響,傳宗接代延續子嗣是恪盡孝道的主要的任務。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把“不孝”列為最重的“十惡”之一。孝道觀念深入人心,而祭祀祖先,使氏族的血脈得以延續是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無子而使祖宗的血脈“絕后”,是最大的不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26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