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提高與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校的職責是培養人才,因此高校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提高與創新在現階舉足輕重,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培養優秀的實踐教學團隊,從而帶動整體教學水平的上升,以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動力,科學合理的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建立起完善精良的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適合發展的課程目標,努力做好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
[關鍵詞]高校教師;實踐能力;跨校修學分;創新
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從教師理論教學向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也是大學教育發展主旋律,而實踐能力和創新的主要推動者是大學教師,大學引領了時代的發展,大學教師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始終是引領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原始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高校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開始逐漸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時就需要高校教師們首先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要進行創新研究。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更透徹的學習知識,才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創新型和技能型人才。
目前高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的來說課程運行質量不高,課堂對學生普遍缺乏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效果不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不強,學科專業能力及職業技能水平不高。并且,由于教學效果不好導致辦學質量及人才培養效益不高,畢業生不能讓社會及用人單位滿意,甚至直接影響有效就業。
高校教學總體上質量不高、效果不好,其根源和主因不僅僅在于教師的課堂操作能力,也在于教師對這門課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如果教師對課程的把握不當,則可能是因為對專業的實踐能力不夠或者是教學的創新力不夠。如果教師對專業的實踐能力不夠或者是教學的創新力不夠,則可能對課程性質及目標的把握不到位,進而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取舍及體系構建失當,課程效果不明顯。這樣,即使教師的基本教學素質比較好、課堂操作能力比較強,該門課的整體教學質量也可能不高,最終效果也不會好。
近年來,為了提升課程質量與教學效益,各高校從有關師資及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到教師個人,在教學發展及師能培訓方面投入的時間、精力及金錢可謂很多,但收效一般。原因是,常見教師培訓有如下主要問題:一是培訓過程過于”散”:培訓單位往往只是根據一個大致的培訓主題來“拼湊”培訓課程及其實施方案??偟膩碚f培訓內容往往是“拼盤”式的,缺乏系統。二是培訓內容過于空洞,理論培訓抽象浮泛,不切實際,缺乏可操作性:實踐培訓流于”經驗”,即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但是缺乏創新和實踐。培訓內容往往停留于散點式、表面化的一些技巧及策略,所以導致可推廣性不足,可遷移性差,可借鑒性不強。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高校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研究僅僅依靠培訓是不夠的。根據現在現實情況來看,現在需要的是各位高校教師真真正正的去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比如學生跨校修學分,跨校修學分本身就是一個創新性的舉動,這不僅是對各個高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對各大高校教師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考驗??梢哉f在教育體制不斷創新和變革的今天,跨校修學分也是一大趨勢??梢哉f跨校修學分有著諸多的優勢。首先,在教學資源共享中深入推進跨校修讀與學分互認制度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次,跨校修讀與學分互認是各高校之間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其本質是基于“互聯網+”教育理念的一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它借助互聯網的技術與平臺優勢,以第三方網絡教學管理平臺為依托,在前期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高校間的協議選擇課程完成學習并修得學分,在本校審核后給予認可??梢哉f用互聯網思維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校際壁壘,能有效緩解高校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最重要的是,跨校修學分需要雙方教師在課程大綱、學習進度以及考核方式等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這種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夠促進教師跨校交流與教學經驗的分享,和各大高校教師實際的操作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校教師的創新研究針對的對象自然是各大高校的學生,高校教師的創新研究主要指的就是創新教育,那么創新教育是什么呢?其實創新教育指的就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F在的創新教育不僅僅指的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內容的更新,而是教育觀念、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面性、結構性的教育改革。當然要想做到教育創新,首先要做到是教育方法的創新。有以下幾個方法:
1.系統學習與持續跟進指導相結合,一體化持續推進。緊密結合教學工作實際,多途徑開展團體性或個別性的線下現場或線上網絡等多種方式的研討、評析、咨詢、輔導、答疑等活動,給予及時不間斷的持續跟進指導,確保課程學習質量,并切實促進教學能力的有效生成及持續提升。
2.探究式與講授式相結合,優勢互補,以體驗式、參與式、研討式培訓為主,促進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注重互動、啟發,確保學習質量及實效。
3.課程與教學設計、實施、評價與研究能力發展“四位一體”,一體化全面發展、系統性整體提升。
4.理論研析、技藝分析、案例評析,“三位一體”,理論解析與實踐訓練相結合,以應用性的操作訓練為重,促進教學思想理念及理論知識向教學實踐運用能力的轉化,切實促進教師教學技藝水平的持續提高。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結構,其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高質量的教師代表了學校的水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推動下,更要身先士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能力,不斷通過學術交流和工程實踐工程來完善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教授學生。
高校教師只有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才能促進各高校的成功轉型,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因此,教師就要利用好這個教育平臺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現科學的教學模式,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6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