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綠色產業發展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保護中開發,在發展中保護”的綠色經濟理念成為普洱市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這一大環境下,普洱市身體力行的踐行著這一指導方針,充分開發綠色產業,以期建成綠色生態經濟大市。但在經濟發展過程所面臨的挑戰、發展現狀還需在本文對其進一步展開討論。
[關鍵詞]普洱市;綠色產業;經濟發展
普洱市因其自然氣候資源獨特,且生物資源優勢,具有水能、熱區、礦藏、森林四大資源優勢:其森林覆蓋率高達62.9%,全市用地與森林面積居于全市第一,林產工業規模相當,是目前云南最大的林產工業基地。因而近年來,普洱市委及市政府在綠色經濟理念的倡導下提出了“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發展戰略,以推動普洱市綠色經濟的不斷發展。
一、普洱市綠色產業的發展現狀
?。ㄒ唬┚G色農產業發展情況
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與實現農民增收的主體力量,在綠色經濟發展理念下,普洱市堅持以農民增收作為經濟發展突破口,調整農業結構,打造特色生物產業基地,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至2012年,普洱市咖啡種植產量一躍位居全國第一,也成為中國區最大出口供應基地,被譽為咖啡之都:茶葉、烤煙、橡膠、蠶桑、生物藥業、漁牧業等綠色產業發展快速,均居于全國、全省前列,其經濟成效顯著,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支持。
?。ǘ┬蓍e、旅游業的發展突破
在國務院、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明確指示下,休閑旅游度假產業成為建設普洱市綠色經濟示范區的重要載體之一,而文化旅游養生產業也被列入重點發展呢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這也進一步突出了旅游產業的經濟發展地位。截至2012年,普洱市旅游業總收入在全使GDP中占比達13.9%,其發展勢頭強勁,成為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這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普洱休閑養生部落、普洱國際休閑農業旅游等項目工作的積極展開,并成功引進了大批有實力的大企業進行旅游業投資,其協議投資金額達600億元:由此可發現普洱市旅游養生產業的規模、效益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綠色工業發展情況
隨著普洱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并積極引進星巴克、新海豐、雀巢等一批重環保、理念新的大企業,進一步推動工業產業集約發展,從而加快綠色特色產業的工業化進程,其工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尤其在“十一五”末,茶、林、電、礦等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比70%以上,成為全省第二:而以生物資源開發為主的特色產業、林產工業體系等也初具規模,至2012年,普洱市森林覆蓋率增長至68.7%,人均森林活立木蓄積量為全省2.6倍,其綠色工業的快速發展,在普洱市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二、普洱市綠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當前普洱市在發展綠色產業中仍有較多方面有待完善,首先因工業經濟發展滯后,使得園區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融資較困難,相較于全國、全省發達地區,普洱市工業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進入園區的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其投資與生產規模較小,對于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其產業集聚效應不強,對于引進大項目入駐企業的難度增大。其次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其對于抗自然災害能力欠缺,在農產品企業中具備出口條件的創匯企業少,產業鏈短,例如咖啡、茶葉等多屬于農產品原料初加工企業,這使得產品升值空間較小,對于帶動農戶能力較弱。而龍頭企業在各個區域較為分散,還未形成集群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不顯著。最后在旅游休閑產業發展上還需進一步完善,普洱市旅游經濟總量仍處于偏低水平,小、散、弱的局面仍未得到明顯改善,旅游業自身對于環境與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多數游客為過境游,觀光旅游產品在經濟貢獻率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同時文化類的旅游項目開發有待深入,旅游基礎設施水平低,在現有的市場體系中,其主體不強,缺乏有影響力、有帶動力的龍頭旅游大企業:且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等各個領域的融合度低,尚未完全形成大旅游工作格局。
三、普洱市綠色產業發展對策
?。ㄒ唬┘涌炀G色新型工業化進程
首先突出綠色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打造出內部上中下游環環相扣的產業鏈,確?,F有原料型與資源型產品在產業鏈延伸下形成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終端產品。同時加快對普洱茶產品交易中心的建設,積極引進加工型企業,突出加工環節,并圍繞核心產品發展配套產業,促進其與農產品等相關企業的發展。其次加強對工業園區的建設,做好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確保園區建設保持在應用的水平與檔次,并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有針對性引進大型企業,充分發揮出集聚效應。最后實施政策優惠,審批事項能取消則取消,能合并則合并,最大限度放寬政策。
?。ǘ┩苿蝇F代農業發展
一方面加快對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的建設,以優化結構、提供質量為主加強對主導產業的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基地;并通過政府引導、政策驅動等措施培育特色企業,使其成為品牌。同時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專項貸款力度,引導產業內各個企業的聯合、兼并與重組,并發展一批運作有序且管理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全使供銷社組織優勢發揮其帶動作用,從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將農戶與投資者的利益關聯,讓農戶在通過勞動獲得工資的同時也能采用出讓土地模式獲取地租,有效解決其失去土地后的經濟保障問題。
(三)深入發展旅游休閑產業
首先提升旅游休閑目的地的形象,豐富旅游產品體系,通過旅游廣告、歌曲、標識等擴大普洱知名度:并充分利用現代傳媒進行營銷,建立以旅游網站為陣地的網絡營銷平臺,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其次深挖普洱市旅游資源的潛在價值,策劃設計精品旅游線路,進一步加大跨地區、跨境旅游市場的開發力度,吸引更多境內外游客,拉動旅游業發展。最后將旅游業與當地城鎮建設、生態文明、民族文化等相互融合,提升旅游業的支撐點,從而夯實其發展基礎,拓展旅游業發展空間。
四、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以謀求良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目標的綠色經濟成為了21世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這也要求普洱市在展開綠色產業的經濟發展中,明確其發展現狀與不足,加快綠色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并深入發展旅游休閑產業,進而實現促進邊疆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6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