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蔚縣杏扁產業發展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杏扁產業是蔚縣重要的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本文通過了解蔚縣杏扁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研究了制約杏扁產業發展的因素 ,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指導蔚縣杏扁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    杏扁;產業發展;歷史;現狀;對策;河北蔚縣
  中圖分類號    S6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85-02
  杏扁又稱大杏扁,是河北地區對甜仁用杏的統稱,是我國特有的干果之一,因其適應性強、抗旱、抗寒、耐瘠薄、栽培技術簡單、管理方便,而且結果早、收益快、經濟壽命長,近十幾年在我國北方地區開始種植和推廣。蔚縣位于冀西北山區,四周高,中間低,南部為深山區,中部為河川區,北部為丘陵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優良的自然條件適宜杏扁種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蔚縣已經成為我國杏扁的主要產區,杏扁產業在蔚縣縣域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蔚縣是中國的杏仁之鄉(國家林業局命名)、河北省優質用杏仁示范基地,但近幾年由于連續受凍花凍果等自然災害因素制約,造成杏扁減產,甚至絕收,嚴重挫傷了廣大群眾種植杏扁的積極性,放松了杏扁生產管理,影響了杏扁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對蔚縣杏扁產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從而找出蔚縣杏扁產業發展的對策。
  1    蔚縣杏扁產業發展歷史
  蔚縣杏樹種植歷史悠久,主要是農村庭院分散種植,20世紀60年代末蔚縣開始引入并大面積種植杏扁。在剛引進杏扁的幾年內(即1972—1974年),蔚縣杏扁種植高潮發生在常寧、北水泉等鄉鎮,種植規模巨大(逾666.67 hm2),但是由于種植經驗不足以及管理不科學,杏扁產量沒有達到理想的經濟效果,導致民眾的種植熱情逐漸下降。
  從1984年開始,通過張家口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技術人員的指導,杏扁種植技術及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常寧、北水泉等鄉鎮再次出現了杏扁種植熱潮,杏扁產量逐年升高,價格日漸上漲,激發了蔚縣其他鄉鎮的種植熱情。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杏扁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開始變得明顯。具體來說,因為蔚縣屬于丘陵旱坡地,正常種植糧食作物的產量約為2 250 kg/hm2,當時糧食的市場價格平均為1.4元/kg,經濟效益不是很高(約3 150元/hm2);而對于同等種植的杏扁,雖然產量僅825 kg/hm2左右,但是當時的市場價格是30元/kg,產值高達24 750元/hm2,是當時種植普通糧食的7.8倍。其中,蔚縣常寧鄉杏扁產量達到2 587.5 kg/hm2,產值超過7.5萬元/hm2,達到了全國的最高記錄。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激勵杏扁產業的發展[1-2]。
  20世紀90年代后期(即1996年),蔚縣政府對杏扁種植基地進行了重新規劃,1999年又提出了“擴杏工程”,對杏扁產業進行了全方位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南北杏扁種植經濟林帶,并逐漸確立了杏扁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龍頭地位。
  2    蔚縣杏扁產業發展現狀
  2.1    種植基地發展情況
  經過30余年的波浪式發展,截至2017年,蔚縣仁用杏基地面積4萬hm2,其中掛果面積2.33萬hm2。2017年,全縣杏扁仁產量5 500 t,產值1.98億元,建成了黃梅、北水泉、常寧等面積超過666.67萬hm2的仁用杏重點栽培區15個,66.67 hm2以上仁用杏基地村119個。成立了蔚縣杏扁經銷總公司、常寧鄉杏扁經銷公司、蔚泉農產品工貿公司三大龍頭企業為主的多家加工營銷企業,正常年景仁用杏主產區農民仁用杏年人均純收入達120元左右,約占果農年人均純收入的40%。仁用杏已發展成為當地產業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開發前景好的農業特色產業。
  在加快杏扁基地建設的同時,狠抓苗木基地建設,除卜莊、南樊莊、君子疃等國營苗圃外,形成了以常寧鄉東、西金河口等為中心的杏扁苗木集散地。依靠政府引導扶持,建成了泰杰林業有限公司、杏扁公司苗圃、柏樹王莊苗圃等投資高、管理好且有一定規模的集體和私人種苗基地,除了給蔚縣的杏扁建設提供種苗之外,剩余的苗木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開始銷往山西、內蒙古、遼寧、河南、東北、西北等地,累計支援外省、市優質杏扁苗600萬株。
  2.2    龍頭企業建設情況
  為發展壯大杏扁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整合優勢資源,蔚縣政府在1995年組建了蔚縣杏扁經銷總公司,以對蔚縣的杏扁產業進行有效管理。該公司自從成立以來,瞄準將全縣杏扁產業做強、做大的目標,抓住“市場開拓、加工增值、科技開發”三大環節,帶動全縣杏扁產業走上產業化經營的道路。
  為謀求杏扁產業更高層次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杏扁產品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知名度,蔚縣杏扁經銷總公司注重市場開發。一是創建蔚縣杏扁品牌,及時注冊了“華蔚”商標。該商標于1999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名牌產品”“河北省農業名優產品”稱號。目前,華蔚牌杏仁已成為香港、東南亞地區杏仁的知名品牌。由于杏仁加工過程沒有任何添加劑,也是準入條件極為苛刻的歐美市場的首選杏仁產品。二是合資、合作開拓國際市場。1999年,通過與香港東方企業合作,聯合建立了張家口東方杏仁開發有限公司,拓寬了國際市場。
  在杏扁加工方面,公司在1998年首先開發了杏扁脫衣白仁生產線,該生產線的年加工能力達到了580 t,年產值達到3 000萬元,加工品質優良,產品在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深受歡迎。1999年,蔚縣不滿足于中低端杏扁市場,開始研發新的產品進軍高端市場,包括開口杏核、巧克力杏仁、咖啡杏仁、奶味杏仁等12個杏仁品種。2000年,蔚縣杏扁產業開始注重杏扁核副資源開發,杏核殼活性炭加工項目應運而生,杏扁加工增值3 800~6 000元/t。   龍頭企業取得的加工增值效益,同時為其扶持帶動杏扁生產基地發展提供了條件。自1998年以來,按照“公司+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杏扁公司在15個重點建設基地開始大力組建分公司,深入種植一線,并且聘用專業人員作為在總公司和建設基地農戶之間的橋梁,負責相關資源的回收投放以及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近年來蔚縣杏扁產業逐漸成為縣域農業特色支柱產業,為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3    影響杏扁產業發展的主要因子
  一是氣候因素。近年來,由于氣候異常,蔚縣自然災害頻發,霜凍、干旱、沙塵暴等對當地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產生了很大打擊,制約了杏扁產業的發展。二是產量、質量提高緩慢。由于果農技術水平較低、管理措施不到位,加上投入較少,杏扁樹長勢衰弱,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最終導致杏扁產量不穩。三是基礎建設滯后,跟不上產業發展的步伐。目前,尚未形成較完備的杏扁種苗及產品交易市場,質量體系不健全,缺乏完備的信息系統,服務網絡和銷售網絡不健全。此外,受資金的限制,水利設施建設速度緩慢。四是缺乏市場競爭主體。目前,多數果農還是以生產為中心,市場觀念淡薄,盲目生產,分散經營,抗市場風險能力極弱。五是商品化處理水平低。采收后不注重分級、包裝,產品開發力度小,產品不上檔次,不能滿足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要求。六是缺乏科研經費,技術人員的待遇低,技術推廣、試驗研究因缺乏經費而難以開展[3-4]。
  4    杏扁產業發展對策
  一是通過與科研院所、知名專家教授等的合作,盡快攻克杏扁花果期凍害等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關。通過政府資金支持,保險公司運行,農戶少量出資,試推廣杏扁花期保險業務,使果農無后顧之憂。二是規范生產,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盡快提高產量和質量。按照河北省《大杏扁綜合標準》和《蔚縣杏扁生產管理操作規程》的要求,規范生產,加大投入,采取示范帶動,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廣泛籌集資金,興修水利,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籌建杏扁種苗和產品交易市場,建立市場咨詢與信息系統,完善服務網絡和產品供應與銷售網絡。四是扶持和引導廣大果農成立杏扁協會。吸納思想活躍、市場觀念強、經銷能力強的人員入會,參與市場競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帶領果農闖市場。五是加快加工營銷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科研開發步伐,重點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形成全方位、多品種的加工開發格局,鼓勵私企大戶參與生產、加工和經銷活動。六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穩定強化國內市場。在保住原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相關市場,采取多種發展方式,比如以合資、合作以及融資的方式進行開拓,打開國際市場,擴大市場需求量,進一步帶動杏扁的產量。
  5    參考文獻
  [1] 景晨娟,陳雪峰,武曉紅,等.2006—2016年河北省杏產業發展調研與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8(5):1-5.
  [2] 武曉紅,趙習平,李立穎,等.河北省杏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中國果樹,2018(2):82-85.
  [3] 劉方園.河北省涿鹿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2.
  [4] 崔子瑜,竹國森,李寅琪,等.依據氣候特點資源優勢,搭建杏產業經濟興縣富民[J].中國果菜,2011(5):50-51.
  作者簡介   趙斌(1970-),男,河北蔚縣人,高級工程師,從事農業氣象服務及農業新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