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普洱市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意義及防控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闡述了開展果蔬農藥殘留檢測的意義,介紹了普洱市2015—2016年果蔬農藥殘留檢測情況,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意義;防控措施;云南普洱
  中圖分類號    TS20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094-01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千家萬戶,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社會穩定、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農產品生產源頭監管力度不夠,一些生產者為追求利益,加大農藥使用量及頻率次數、不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采收規律或使用一些高殘毒農藥,導致源頭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開展農產品農殘快速檢測,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普洱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雨熱同季、干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5.0~20.3 ℃,無霜期在315 d以上,年降雨量達1 000~2 780 mm,可為許多熱帶、亞熱帶農作物的常年種植提供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森林覆蓋率達68.7%,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近年來,普洱市以“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為理念,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項目,全市10個縣(區)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配備了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農殘快速檢測儀等設備,加強檢測人才培養,開展農藥殘留檢測,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產業,主推生態農業品牌,有力地推動了無公害、綠色、生態、有機4張“名片”的提升。
  1    開展果蔬農藥殘留檢測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農產品初級產品越來越多,品種豐富多樣。因此,開展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意義重大。一是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工作能夠從源頭上對果蔬進行把關,避免農藥殘留超標的果蔬進入市場[1]。二是通過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可提高生產基地菜農、種植大戶的認識,并有助于查找超標原因,做到以后防范。三是加強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工作,能給入市的蔬菜設立門檻,推進標準化種植的開展,有助于農業品牌創建。四是開展農藥殘留檢測工作,有利于生產基地生產檔案建立,促進農產品可追溯管理。
  近年來,普洱市檢測體系不斷完善,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工作順利開展。2015年、2016 年累計檢測樣品91 530個,合格率達98.82%。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全市2015年、2016年累計完成“三品一標”認證企業194 家,認證產品420個,認證面積累計21.632萬hm2。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5家企業、125個產品,綠色食品22家企業、54個產品,有機食品147家企業、231個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個、地理標志產品8個,為普洱市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打造了堅實基礎。
  2    普洱市2015—2016年果蔬農藥殘留檢測情況
  由表1可知,2015年、2016年全市累計完成蔬菜樣品抽檢95 130個,抽檢樣品代表面積為1.8萬公頃次,產量為29.8萬t,合格樣品94 008個,合格率為98.82%。其中,生產基地蔬菜樣品抽檢12 082個,合格11 950個,合格率為98.91%;批發市場蔬菜樣品抽檢7 434個,合格7 161個,合格率為96.33%;農貿市場蔬菜樣品抽檢60 516個,合格59 747個,合格率98.73%;超市蔬菜樣品抽檢15 015個,合格14 836個,合格率為98.81%。檢測樣品覆蓋了6個大類100多個蔬菜品種,覆蓋率占全市流通蔬菜種類的95%以上。
  3    防控措施
  3.1     加快全市各縣鄉檢測體系項目建設
  截至2016年,全市10個縣(區)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配備了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等30臺套,全市103個鄉鎮共配備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106臺;各縣檢測站都配備了檢測員,縣(區)級每臺檢測儀器均配備專職檢測人員2名、兼職檢測人員2名,鄉(鎮)級每臺檢測儀器均配備專職檢測人員1名、兼職檢測人員1名,全市共有檢測人員 212人,完全能滿足全市檢測需要,做到縣、鄉檢測全覆蓋。
  3.2    加快檢測人員引進,提高檢測技術
  自2017年以來,普洱市各縣招考、遴選檢測人員逾20人,開展各項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培訓20期次,培訓檢測人員達1 200人次。培訓緊緊圍繞活學活用原則,從農藥殘留測定儀的基本原理、使用及保養、蔬菜中殘留農藥的快速檢測技術[2]、檢測數據網絡化管理等方面提高檢測人員的認知水平,并定崗定位,促使檢測人員刻苦鉆研業務,提高檢測技能,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積極開展蔬菜快速檢測,杜絕超標蔬菜流入市場
  要建立快速檢測機制、制度,適時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地、農貿市場、超市開展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對不合格的蔬菜拒絕上市銷售。2015年、2016年,全市2年累計完成蔬菜樣品抽檢95 130個,合格94 008個,合格率為98.82%,為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積極的保障。
  3.4    加強源頭監管控制
  自2016年以來,全市嚴格蔬菜基地管理,全市各縣開展轄區范圍內蔬菜種植專業戶(667 m2以上)全面進行摸底造冊活動,全面了解蔬菜種植戶的生產動態,并將《關于嚴禁在蔬菜生產中違法使用禁用、限用農藥的通知》印發至種植農戶手中。開展蔬菜標準化技術培訓24期次[3],發放蔬菜標準化技術栽培管理資料1 800份,向種植農戶認真講解如何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如何掌握農藥安全間隔期、如何測土配方施肥、如何使用降解地膜,確保從源頭上把控,生產出品質好、質量安全的蔬菜,保障人們安全消費。   3.5    建立健全生產檔案管理
  近年來,市農業環境部門狠抓標準化技術培訓,積極宣傳“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動員種植大戶建立生產檔案,按時記錄整地、播種、移栽、施肥、施藥、采收及施肥施藥量和次數等各個技術環節;保存好生產物資采購清單。2016年全市“三品一標”認證企業達194家,全部建立健全了生產檔案。通過生產檔案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3.6    加強農藥經營門店管理
  各縣農業執法部門要嚴格控制農藥門市經營管理,要求經營門店要具備相關農藥知識專業資格,建立經營進貨銷售電子臺賬;遵守《關于嚴禁在蔬菜生產中違法使用禁用、限用農藥的通知》文件,禁止銷售偽劣、過期、高殘毒農藥,并積極向購藥農戶正確推介蔬菜用藥;建立限用農藥專柜,全面記錄農藥銷售去向、用途等有關事項,并由農戶簽字確認。同時,農業執法部門要定期、不定期開展違禁農藥、高殘毒農藥專項檢查[4],對轄區范圍內農資市場和農藥銷售點進行拉網式清查,并加大查處力度,絕不姑息。
  3.7    建立農產品可追溯機制
  自2015年以來,普洱市先后在景谷、寧洱、思茅3個縣(區)5家蔬菜專業合作社進行農產品可追溯試點,配發農殘檢測設備5套,培訓合作社檢測及管理人員15人,要求合作社建立生產檔案,按時在電腦可追溯軟件錄入整地、播種、移栽、施肥、施藥、采收及施肥施藥量和次數、農殘檢測數據等內容,并為銷售的農產品貼上二維碼,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二維碼了解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達到全程監控追溯的目的。此項目可以點帶面進行推廣,進一步推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人們安全消費。
  4    參考文獻
  [1] 楊春紅.淺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J].農民致富之友,2018(14):50.
  [2] 趙彥濤.果蔬農殘現狀及檢測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0):139.
  [3] 徐楨.南安市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監管研究[D]. 泉州:華僑大學,2018.
  [4] 張麗娜,高志遠,劉現印,等.煙臺市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初探[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2):157-166.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