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定理的實踐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科斯定理是經濟學中產權理論的核心部分,在解決現實情況中非效率問題時應用極為廣泛。在明晰科斯定理的內涵后,以造紙廠為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詳述其分析思路與結果,最后辯證性地總結其局限性,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與經驗。
[關鍵詞]科斯定理;資源配置:帕累托最優;局限性
實現最大的社會福利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最終目標,即以較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與社會需求相比,物質資源與能源資源都是稀缺資源,因此,我們需要在社會活動的各個主體之間合理配置經濟發展要素——社會資源。眾多學者從社會資源的特點出發,通過不同的角度對社會資源的配置進行了探究,重點討論如何通過配置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效用。本文通過造紙廠實例來研究科斯定理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試圖找到最優配置的相關條件。
一、核心理論
科斯定理是現代產權理論的核心。它強調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為零,無論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
二、科斯定理的應用
生活中,很多例子都說明了上述情況。例如:對造紙廠來說,造紙廠往往是污染大戶,他會把廢水排放到周邊的湖泊里,這樣就影響到了靠湖泊養魚為生的漁民。那么假設造紙廠有如下選擇:其一:假如廢水不加任何處理直接排放進湖泊,沒有廢水處理成本,利潤是最大的是100;其二:假如對廢水進行部分處理再排放進湖泊,利潤是40;其三:假如對廢水進行與湖水一樣清潔程度的完全處理,成本會更高,利潤將降為10。分別對應上述三種情況,漁民的利潤和社會總利潤如表1所示:
由此可知,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是部分排污。對照經濟發展,一方面我們不希望經濟發展對污染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能做到不要任何工業和污染。所以,更好的辦法是再污染和不污染中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那么下面我們假設的就是,假如政府不介入的話,能否達到社會總利潤的最大化。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前提是必須要把產權確立清楚。
假設一,湖泊歸造紙廠所有,造紙廠有權利污染湖泊,那么在沒有交易的時候,造紙廠一定會不加任何處理將廢水排放進湖泊,社會總利潤為140。此時,漁民就會與造紙廠進行協商,對造紙廠廢水處理費用進行一定的補償。從上個表格可以看出,對廢水進行部分處理造紙廠的成本是60,而對漁民來說,利潤可以增加100,因此整個社會付出的成本是60,收獲的利益是100,利益大于成本,可以改變資源配置。這種資源配置的改變應該由漁民做出補償,而漁民對造紙廠所做的補償最低不得低于造紙廠的成本60,最高也不會高于自身的所能增長的利潤100。這樣就可以把資源的配置從完全排污轉變到部分排污。
假設二,湖泊歸漁民所有,漁民有權利不讓造紙廠污染湖泊,那么在沒有交易的時候,造紙廠必須對污水進行完全處理才能排放進湖泊,社會總利潤為160。從上個表格可以看出,無論是從造紙廠還是漁民都有動力從完全不排污轉變為部分排污。因為對廢水進行完全處理比部分處理造紙廠的利潤增加了30,而對漁民來說,利潤只減少10,因此如果允許造紙廠支付60而不是90的成本,可以將利潤從10增長到40,漁民的損失則是從利潤150減少到140。那么整個社會付出的成本是10,收獲的利益是30,利益大于成本,這種資源配置的改變則是一種帕累托改善。這種資源配置的改變應該由造紙廠與漁民進行協商,對漁民的損失進行一定的補償。而造紙廠對漁民所做的補償最低不得低于漁民利潤減少的10,最高也不會高于自身的所能增長的利潤30。這樣就可以把資源的配置從完全不排污轉變到部分排污。
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到科斯定理中所指的含義,不管產權歸誰所有,只要產權的所屬明確,通過利己動機所引導的私人之間的自愿交易,還是可以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即帕累托最優條件的實現。
三、科斯定理的局限性
?。ㄒ唬┘僭O過于苛刻
科斯定理規定:如果想達到科斯定理所說的帕累托理想狀態,交易成本必須為零。但交易成本在我們日程生活中隨時都可能出現,若想使交易成本為零幾乎不可能。
(二)存在策略性行為
策略性行為使得就算交易成本為零,也不會有科斯定理所說的結果。而且,策略性行為絕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恐嚇行為、西北航空公司的掠奪性定價、城市拆遷的“釘子戶”等就是策略性行為的一種體現。
(三)產權難以界定
產權的特點就是專一和排他。可是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說的河流湖泊之類的環境與生態等資源是屬于公共產品,產權究竟是屬于造紙廠還是屬于漁民還是屬于誰呢?根本做不到產權的絕對明確,不清晰的產權界定就可能會限制理論的應用。
?。ㄋ模┖雎允杖敕峙?
忽略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科斯定理最具局限性的原因。科斯定理試圖證明有效的資源配置是不受不同產權分配的影響的,也就是說,科斯定理認為產權任何一種分配方式都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一旦面對到相對稀缺的資源、通行的公平觀念、社會利益關系和力量對比,科斯定理似乎就失去了作用。以上的局限性就大大限制了科斯定理的適用范圍。
四、啟示
產權的本質是一種權力安排。沒有產權必將導致整個社會效率越來越低下、資源配置越來越無效。它約束著人們的某些行為,要求雙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過權利交易將資源利用到低成本高收益的地方,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會引發外部性問題,但只有當這些行為所引發的外部性問題具有經濟價值時,它才能變成人們為之而競爭或者合作的資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56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