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與分析師盈余預測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公允價值計量一直是理論界與實務界所討論的熱點問題,財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允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并對分層信息披露問題進行詳細規定。以2009—2016年披露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信息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是否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產生影響。結果發現,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并降低預測分歧度。
  關鍵詞: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盈余預測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0-0114-04
  引言
  公允價值計量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所討論的熱點問題,其中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是討論的焦點之一。2014年1月,為推進公允價值在財務報告中的合理應用,提高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我國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以下簡稱CAS39),CAS39對公允價值計量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并明確了公允價值層級理論,規范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披露,將公允價值計量所使用的輸入值劃分了三個層次,逐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CAS39準則頒布后,是否能夠提高企業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質量,以及其是否有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成為了準則制定機構、企業和信息使用者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分析師作為上市公司信息的重要使用者,相比普通投資者而言,擁有更多信息獲取渠道,對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進行歸集、整理和分析,準確地解讀有關目標公司的當前經營和財務狀況以及未來前景的信息,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預測企業盈余。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將提供更加豐富的公共信息,從而影響分析師盈余預測。因此,以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頒布與實施為研究背景,從分析師的視角出發,探討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希望側面證明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能提高其信息的可靠性,也豐富了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研究,并為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完善會計準則提供理論依據。
  一、文獻綜述
  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研究,學者們較多關注其與歷史成本對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比較和檢驗。普遍發現,公允價值具有價值相關性。Barth(1994)認為,相對于歷史成本計量方法,公允價值估計更加相關;劉永澤和孫翯(2011)也發現,不論是金融行業還是非金融行業,公允價值信息具有價值相關性。但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受到部分學者的質疑,Benston(2008)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損害了可靠性。公允價值層級理論的引入后,學術研究轉向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各層次的價值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研究,Song(2010)研究發現,公允價值第一、二層次價值相關性高于第三層次,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能夠緩解低層次輸入值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莊學敏、羅勇根(2014)發現,可靠性程度越高的公允價值信息越具有價值相關性。
  關于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因素,Behn等(2008)研究發現,審計質量越高,分析師盈余預測的準確度越高,分歧度越小;白曉宇(2009)發現,企業信息披露政策越透明,分析師跟蹤人數越多,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越高、分歧度越小;龔光明、王熠琳(2018)發現,擁有較強產品市場勢力和較高內部控制質量的企業,分析師盈余預測更加準確,分歧度越小。信息披露的質量、信息透明度與信息的復雜度皆是影響分析師盈余預測的重要因素。
  在公允價值信息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方面,Kothari(2010)認為,公允價值相比歷史成本更加有效地反映資產和負債的真實價值,提供企業經營財務狀況的信息,提高分析師預測準確度;曲曉輝、畢超(2016)也認為,公允價值比歷史成本更好地反映了市場價值,能夠有效提高分析師盈余預測的效果;但Givoly和Hayn(2000)則認為,由于公允價值以證券的市場價格為依據,隨價格的變化而改變,會增加盈余的波動性,從而降低了分析師的預測能力。關于各層級公允價值信息,李端生、柳雅君(2017)研究發現,公允價值分層計量信息第一層次披露越充分,分析師盈余預測的準確度越高,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能夠增強第一層次公允價值計量信息與分析師盈余預測的相關性。但是,鮮有學者將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與未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與否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企業財務報告是分析師進行盈余預測的重要信息來源,分析師通過分析財務報告中各部分內容的信息含量及可信任程度,來決定如何運用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盈利情況。因此,包括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披露信息在內的各項能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信息都是分析師盈余預測的關鍵信息。CAS39準則要求公允價值按輸入值的性質不同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披露各層次輸入值的依據,該分層信息披露的要求打開了原本公允價值計量整體的“黑盒子”,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公允價值信息,并可能提高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當披露的公允價值更具有相關性時,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當企業披露的公允價值信息質量提高時,分析師會增加對財務報告信息的信賴程度,減少私人信息的收集,從而降低分析師預測的分歧度。
  由于金融企業與非金融企業存在的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規模和類型存在較大差異,金融企業存在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大且類型復雜,分析師盈余預測的難度較大,從而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會對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的盈余預測帶來不同影響。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一:在一定條件下,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并降低預測分歧度。
  假設二:相比金融企業,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在非金融企業中效果更加顯著。   三、實證研究
  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雖然CAS39于2014年頒布,但受到美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FAS157號影響,自2009年我國已有部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公允價值分層計量信息,因此,選取2009—2016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并按以下原則進行篩選:剔除ST或ST*的樣本;剔除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為0;剔除當年跟蹤該公司的分析師少于3個的樣本;剔除數據缺失的樣本。最后得到2 321個觀測值。公司是否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通過手工整理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附注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一欄獲取,其余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運用Stata1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實證分析。
  2.變量定義。被解釋變量為預測預測準確度(Accuracy)與預測分歧度(Dispersion),計算公式見式(1)和式(2),Accuracy值越大,表明預測準確度越高,Dispersion值越大,表明預測分歧度越大。解釋變量為是否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Disclose),當年財務報告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時,Disclose取1,否則為0。
  基于Barron(2016)、尹宗成(2016)等學者的研究,選取企業規模(SIZE)、盈利能力(ROE)、內部控制指數(Index)、股權集中度(Top10)、時間跨度(days)、分析師跟蹤數(Follow)、盈利波動性(Volatility)、盈虧狀況(Loss)、審計質量(Adit4)、股權性質(State)作為控制變量,同時控制行業和年度因素。
  3.模型構建。具體如下:
  4.描述性統計分析。表1為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預測準確度的均值為-0.339,標準差為0.470,預測分歧度均值為0.282,標準差為0.385,說明不同公司之間盈余預測準確度和分歧度的差異并不明顯。Disclose的均值為0.574,表明所選樣本中平均有57.4%,即1 333個樣本披露了公允價值分層信息。
  5.相關性分析。各個變量之間的皮爾森(Pearson)相關系數均小于0.5,可以認為多元回歸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公允價值信息披露指標Disclose與預測準確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39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相關性分析表省略),部分表明了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但還需考慮到其他變量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使用多元回歸模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6.回歸分析。表2為假設一和假設二的檢驗結果,第(1)列使用整個樣本,第(2)列和第(3)列分別為非金融企業與金融企業樣本。所有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第(1)列中Disclose對預測準確度的系數為正(0.0563)并且顯著,對預測分歧度的系數為負(-0.0509)并且顯著,表明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使得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更高且預測分歧度更低。第(2)列和第(3)列結果顯示,在非金融企業樣本中,Disclose對預測準確度的影響系數為0.0908并且顯著,對預測分歧度的影響系數為-0.0385并且較為顯著,而在金融企業樣本中,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未顯著影響盈余預測準確度,仍能顯著降低分析師預測分歧度。總體來看,回歸結果驗證了假設一和假設二。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降低分析師預測分歧度,但可能是由于金融企業存在較大且復雜的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增加了分析師預測的難度,從而使得分層信息的披露對其分析師預測準確度的影響不顯著。
  7.進一步分析。在內部控制質量不同的公司中,公允價值信息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企業,公允價值的輸入值可能更加可靠。因此,內部控制質量的中位數0.703將總樣本劃分為內部控制質量高和內部控制質量低兩個樣本,探討不同內部控制質量的企業中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與否對分析師信息環境的影響是否存在不同之處。研究結果顯示(由于篇幅原因結果未列式),在內部控制較高的企業中,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與分析師預測準確度的系數為正(0.0974)且顯著,與分析師預測分歧度的系數為負(-0.101)且顯著,表明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能顯著提高分析師預測準確度和降低預測分歧度。然而,在審計質量較低的企業中,公允價值信息披露與分析師預測準確度和分歧度之間的關系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回歸結果的差異說明,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組公允價值的輸入值可靠性較低,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的要求仍未能顯著改善其可靠性。要使得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實施能顯著影響公司披露信息的質量,以致影響分析師盈余預測的準確度或分歧度,還應從企業自身進行完善,如增強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以提高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結語
  通過以2009—2016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公允價值分層信息的披露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研究發現,披露公允價值分層信息能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度并降低預測分歧度,并且該影響效果在非金融企業中表現更加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企業中,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對分析師盈余預測的影響更加顯著。因此,建議加強規范公允價值分層信息披露機制,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以提高披露的公允價值信息質量,從而改善分析師盈余預測質量。
  參考文獻:
  [1]  Barth M.E.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Accounting Review,1994,(1):1-25.
  [2]  Song C.J.,Thomas W.B.,Yi H.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Accounting Review,2010,(4):1375-1410.
  [3]  白曉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對分析師預測的多重影響研究[J].金融研究,2009,(4):92-112.
  [4]  龔光明,王熠琳.產品市場勢力、內部控制與分析師預測[J].會計之友,2018,(3):130-135.
  [5]  劉永澤,孫翯.我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2):16-22.
  [6]  李端生,柳雅君,鄧潔.公允價值分層計量與分析師盈余預測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2017,(11):101-107.
  [7]  曲曉輝,畢超.會計信息與分析師的信息解釋行為[J].會計研究,2016,(4):19-26.
  [8]  尹宗成,馬夢醒.公允價值分層計量與股價相關性研究——來自滬深A股金融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的分析[J].經濟問題,2016,(9):107-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26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