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我國上市公司資料,比較和分析我國資本市場近二十年來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方式與披露內容的變化情況與特征,并進一步就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的發展做出探討。
  [關鍵詞]年度報告 信息披露
  Baruch Lev等(2016)通過比較美國鋼鐵公司1902年和2012年的財務報表,探討百年來美國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的信息含量,進而探討其有用性是否弱化這個有趣的話題。由此及彼,在我國現代資本市場近三十年發展歷程中,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是否有所變化,發生了何種變化,其帶來的意義是什么?中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是否面臨著和美國市場同樣的問題?基于此,以我國最早參與A股市場首次公開發行、歸屬于“深市老五股”之一的x公司的年度報告為例展開比較分析,試圖解釋前述問題。
  一、年度報告披露方式
  在x公司官方網站“投資者關系”欄目,最早可以找到的年度報告是2005年的。在深交所網站“信息披露”的“定期報告”欄目,最早的資料是2001年年度報告以及2002年年度報告摘要。在證監會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網站——巨潮資訊網的查找結果與深交所網站一致。
  x公司的前身成立于上世紀八+年代中期,在八十年代末改造成為股份制企業并改用現名,同時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然而公司網站和監管部門網站沒有提供公司早期的財務報表。通過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最早并且較為完整的是該公司1990年年度報告摘要。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上市公司也啟用自媒體平臺如微博和微信作為信息披露新渠道。x公司使用這些平臺以新聞方式推送部分年度定期報告,其微信公眾號還提供了公司官網鏈接以供信息使用者查看。
  二、年度報告披露比較
  x公司在深交所網站最早披露的2001年年度報告和最新一期的2018年年度報告具有一定的歷史階段代表性。從頁數上看,x公司年度報告從2001版的77頁增加至2018版的327頁,在近二十年時間里篇幅翻了兩番。從披露樣式上看,2018版報告更為規范,增加“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來統一報告表述;雖然文字段落與表格仍然是報告最主要的信息呈現方式,但2018版對于表格使用的增多以及方框圖、餅圖等的引入使得信息的呈報更為清晰明了。
  相較這兩年年度報告,披露的內容也隨著監管要求和市場信息需求的更新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2018版的變化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從2001版“董事長致辭”到2018版“致股東”。信息披露口吻由報告人轉為報告對象,表達的意思由“受托責任”履行轉為“利益共同體”?!爸鹿蓶|”雖也表明公司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態度,但其敘述帶有更強烈的感情色彩,內容較為空泛。
 ?。?)突出報告重點。2018版將董事會報告和“重要事項”提至股東和高管信息之前,“致股東”章節之后,反映了報告向投資者傳遞的最主要信息。
 ?。?)公司治理章節信息披露從2001版的“結果”到2018版的“報告”。報告內容更為完整和綜合,不僅涉及公司治理結構,還將股東大會情況納入其中,并增加了對董事會、監事會、遵守《企業管治守則》情況、高管證券交易和薪酬以及公司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等特殊問題的披露。
 ?。?)對原有披露更為細化地補充。比如2018版增加持股10%以上股東情況的詳細信息和股權關系圖、主要股東擁有權益情況,增加分季度財務數據情況,增加高管經歷描述及兼職情況、高管薪酬明細表,增加員工分業務系統的分析等。
 ?。?)新增披露內容以符合監管要求和滿足市場信息需求。與2001版相比,2018版報告大篇幅新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及評價,這與近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自2010年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發布以來,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度對其內部控制規范的執行以及自我和第三方評價對市場公開。
  (6)更為完善的審計報告。年報中的審計報告篇幅由2001版的1頁擴展到2018版的7頁,根據修訂后的審計準則擴充了包括形成審計意見的基礎、關鍵審計事項、其他信息、管理層和治理層以及注冊會計師責任等章節的內容。
 ?。?)更為詳細的財務報表披露。財務報告部分篇幅由2001版的43頁擴充至2018版的195頁。相較于2001版,2018版新增了第四張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利潤表結構進行了調整,現金流量表變化不大,但資產負債表項目和利潤表項目得到擴充,比較報表也由兩年增加至三年情況披露。報表附注中的主要會計政策描述由6頁增加至34頁,關于報表數據的說明和解釋也由21頁增加至65頁。擴張的財務報表提供了更多的細節信息。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影響。由于x公司有通過外幣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在2001年時還需要根據國際會計準則調整凈利潤和所有者權益,而在2018年由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保持持續趨同的背景已不存在境內外會計準則差異的調整。
  三、年度報告披露摘要比較
  “年度報告摘要”是對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要點的摘錄,其來自于年度報告全文。這表明報告摘要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關于公司最重要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等信息。比較x公司來自于搜索引擎的1990年年度報告摘要,以及深交所網站最早披露的2002年和最新一期2018年。從頁數上看,幾乎不存在差異,后兩版均為17頁。與報告正文一致的是,2018版的信息呈現方式更為清晰明了。相較而言,1990版摘要與后兩版的年度報告原文結構更為接近。后兩版增加的解讀摘要的重要提示,更為嚴謹,也符合當期報告正文中要點摘錄的披露宗旨。
  四、基于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的探討
  1.擴張的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反映資本市場發展現狀。近二十年以來年度報告篇幅的劇增是源自于市場和監管方對于上市公司應當履行其責任信息披露的迫切需求。無論是重大事項、公司治理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以及因與國際會計準則全面持續趨同而不斷修訂的如Baruch Lev等(2016)所述的“會計處理的復雜化”,都通過相應的信息披露監管指南和規則的執行而形成。
  2.統一的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提供可比性信息。
  若忽略Baruch Lev等(2016)指出的當前提供給股東的年度報告對于市場變化沒有做出相應改進的問題,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從披露框架、原有披露的細化補充的一致性還是為使用者提供了可比性信息。信息使用者通過對歷年年度報告的閱讀可以獲取公司發展重點和方向、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動態信息并進行比較。年度報告是使用者主要信息來源之一。
  3.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有用性和信息超載問題。當前的年度報告更像是一份“包羅萬象”的大總結,涉及公司各方面,然而披露力度多寡不均。如淮建軍等(2010)所述,企業內在特性、外部環境、審計、社會公眾壓力等因素都影響著公司的披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會計研究》期刊對我國公司“信息披露”主題的相關研究超過百篇,然而對于信息披露有用性卻并未得到一致結論。與Baruch Lev等(2016)指出的美國上市公司報告存在的問題一樣,我國公司年度報告中關于內部控制、會計政策的內容與監管方發布的文件描述幾乎一致,這對信息有用性產生不利影響。此外,上市公司在經營年度的第二年4月底之前才保證可以對外披露的大篇幅年度報告的信息有用性和及時性受到質疑,歷史信息與管理層的估計判斷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對于市場的有效性顯然是滯后的。
  4.年度報告信息披露改革和監管一體化。事實上,市場對于公司信息的需求已不僅局限于財務方面,還包括了公司對于環境和社會責任的履行。無論是近些年興起的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還是如Baruch Lev等(2016)提出的要聚焦于公司戰略性資源與效果的報告,都表明在現有環境下基于市場需要有必要對年度報告信息披露進行改革,以有助于市場更為有效的資源配置。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統一信息披露監管體系的建立。對于公司通過年度報告“聚焦”全方位重要信息披露,通過全媒體平臺實現信息的及時溝通應是當前資本市場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3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