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是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的直接依據,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存在造假、不及時等問題,就會給市場帶來錯誤的導向,從而無法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通過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86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也急速地擴大,出現了很多新型的上市企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由于我國證券市場體制不夠完善,有關上市公司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健全,使得我國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股權結構不夠優化,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資本市場治理效率低下等。一些投機分子開始通過偽造會計信息來謀求個人的利益,極大地擾亂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近些年來,我國有關部門開始意識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對市場發展的重要性,也對此作出了很多的研究,然而收效甚微。因此,本文深入地挖掘了當前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從而有助于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系統,以期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1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含義及種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簡單點來說,就是對外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有義務向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公布自己的會計信息,讓公眾知道該上市公司在近段時間內的財務現狀,從而便于適時地改變決策。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分為以下三類:(1)稅務信息;(2)財務信息;(3)管理信息。其中,財務信息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重點內容,也是利益相關者最關心的內容。
上市公司會計披露可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自愿披露。上市企業積極、準時、真實地公布會計信息,并且是證監會強制規定其要披露的會計信息之外的會計信息,公司自愿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公司享有自主權可以自行進行披露的信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自愿披露是為了資本市場貿易、控制權競爭、股票報酬、管理能力信息等目標的實現,和與資本利益有關的股東之間進行的會計信息交流。自愿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牽涉公司的運營信息、公司將來募集資金、投資成本及財務風險、公司整治的會計信息及人事資源信息等。另一種是強制披露。上市公司嚴格按照我國《公司法》、《證券法》與《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由有關部門強制性地公開該公司會計信息的一種信息披露方式。會計信息的強制披露可以通過法律法規來調整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行為,任何一個上市公司都要自覺地遵守,是它們應盡的義務。目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除了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還有審計單位出具的審計意見。
在現實生活中,強制披露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而自愿披露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一種理想方式。上市公司如果自愿披露該公司的會計信息,就能夠極大地減少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管理者的相關矛盾,促進會計信息的有效傳遞。
2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財務信息的完整披露需要會計報表對全部股東公開,不能隱藏真實會計信息,不能忽視重要的會計信息,是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證券市場與財務的有效聯合及雙向要求,也是會計信息不對稱減低的方法。但我國的上市企業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還存在如下問題:
?。?)公司償債能力的披露不完整。公司償債能力是股東評判企業所面臨資金風險的一個重要參考,通常通過核算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與資產負債率等指數來評估公司的還債能力。可是,這些指數本身的制約性致使會計報表使用者不能僅憑單一的指數值就對公司還債能力進行簡單的評判。但如今的財務報表系統中對公司還債能力的表述,通常都是通過評判這些數值來分析的。
?。?)資產投資動向及收益率等方面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全面。公司資產投資走向直接決定著公司收益的來源,但收益的來源又決定著公司的收益水平。這些年來,很多公司實行了多元化經營策略,許多非主營業務收益在公司的總體收益中占比日益增大,但信息披露卻不詳盡。
?。?)大的財務事件披露不全面。對于公司的或有事件、承諾事件和后續事件披露不完整、不詳細。盡管財務報表附注對這些部分有所披露,但這些很有限的會計信息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我國現在的財務體制只是強制上市企業披露該項信息,但對非上市企業卻沒做要求,就造成一些企業故意隱瞞該項信息,導致企業對這項信息的披露不夠。
2.2 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真實性
我國證券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報表普遍缺少真實性,提供虛假會計報表的情況普遍存在,對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非常不利。企業決策層通常出于運營管理上的想法,示意企業會計人員造假,編造會計報表的現象很多,浮夸風現象特別嚴重。一些公司為了贏取上市資格,造假手段也是層出不窮,過度粉飾招股說明書就是一種典型現象。包裝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很多上市企業采取“主體上市,原有公司變更為母公司的形式”把原有的集團企業變為股份制公司的控股股東,集團企業對原有總資產實行抽離,虛設一個新的會計主體即股份企業。因為上市企業的復合多元結構,使其對外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包含了母、子公司及各種運營企業的經營狀況,借此上市企業能夠通過產品貿易、資本轉讓、提供服務等方式在關聯公司之間進行虛假貿易,包裝上市企業的會計報表。
3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3.1 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其信息披露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上市公司在其內部要構建起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制。對于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來說,其通常的股權結構為“一股獨大”,促使了股權的集中化。一些私營企業的內部出現了全部治理層進行參與的狀況,這就會使得其內部的股權以及管理職能無法進行區分,也無法做到切實有效的監督,所以對于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其不但要對內部的治理機構進行優化,同時引導中小投資者的廣泛參與,使其能夠依法來對管理者進行約束。其次,要構建并加強內部監事會的監督和獨立董事制度,制定監事人員和獨立董事的保護機制,從而保障其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同時公司要給予獨立董事更多的權利,使其能夠在公平性原則下更加自由地發表相關言論。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內部要構建起信息披露差錯追究制度,如果發現內部員工尤其是管理層存在舞弊等行為并嚴重影響到了信息披露,那么要進行嚴格的審查與嚴厲的懲罰,唯有如此才能對管理內部信息的人員進行震懾與約束,最終使得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得最為真實有效的信息。 3.2 加強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
就目前的證券市場而言,其穩定運行離不開相關證券法律的支撐。各國政府為了規范發行秩序、確保證券市場穩定運行,通常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規范會計披露信息。當下在全球范圍內,存在諸多此類型的法律文件,諸如在《證券交易法》、《會計法》以及《公司法》等中,均有涉及對于會計披露信息的要求。法律制度的是否完善,不僅會對公司行為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約,同時還會影響投資者利益以及市場的穩定性。因此在法律制定過程中,需做到下述幾點:強制進行披露、強制進行審計以及依法承擔責任等。其中就法律責任而言,具體含義為:當公司發布虛假且不合規范的會計披露信息時,要依法追究發行人、公司各層相關人員、審計會計師以及證券公司等主體的法律責任。通常由下述幾部分構成:即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等。一般情況下,法律責任是否實現明確劃分、懲治程度是否得當、訴訟過程是否順利等,均會對違法者的處理過程造成影響,進而會影響會計披露信息質量。
3.3 增強以注冊會計師為核心的監督功能
接觸公司相關信息涉及最廣、最全面的人員除了其公司的內部員工之外,注冊會計師當屬另一類符合的專業人員。在信息披露中不僅需要證券監管機構發揮應有職能,同樣需要注冊會計師在源頭上肩負起監管的職能,避免上市公司出現違規披露信息的情況,從而最大程度維護其自身以及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監督職能,在內外部同時保障監管職能的有效發揮。
3.4 嚴格執行退市制度
由于退市制度不嚴格,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如今依然存在一些由于自身業績不佳、經營不善、串通舞弊等對財務數據進行捏造的上市公司,其總是心懷僥幸地認為即使東窗事發最多的懲罰不外乎罰款與終止上市,等到行政處罰結束之后對相關人員進行換調、對收到損失的人員進行補償等后續事宜,依然可以在不觸動其根本利益的同時繼續上市。所以對于證券監管機構來說應該發揮其重要作用,在對市場宣傳加大的同時增加違規公司在相關方面的處罰力度,如果公司滿足退市的要求那么則堅決對其進行退市處理,促進“重大違法退市”的常態化進行,嚴禁存在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的公司心存僥幸。
參考文獻
[1]趙宇,鄭幼蕾.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
[2]楊紅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7):80-81.
[3]范增斌.互聯網時代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工貿,2018,(04).
[4]王璐.上市公司強制會計信息披露執行小效果及其完善[J].市場研究,2017,(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