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表演專業化妝發型設計課程教學方式的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優化服裝表演專業“化妝與發型設計”課程教學質量,提出積極調整課程教學策略的建議。文章從管理形式、教學方式即教學內容三方面,探討了當下服裝表演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教學方法和策略做出較詳細探究。希望與同行分享教學經驗,共同優化學科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關鍵詞]服裝表演專業 化妝與發型設計 課程教學 現狀 策略探究
服裝表演是我國最近幾十年中開設的新專業方向,迄今為止全國已經有近百所院校創設了該專業,并對專業學生進行規范性培養。“化妝與發型設計”課程是服裝表演專業重要課程之一,課程教學內容在滿足了模特舞臺造型需求基礎上,也積極向普通群體的化妝造型領域拓展。“化妝與發型設計”作為服裝表演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當下發展已較為成熟,本文對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作出探究。
1我國高校服裝表演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形式較為死板
新時期下時尚產業獲得很大發展空間,此時很多模特公司樂于在高校中選拔學生進行表演活動,這在無形中影響了學校管理體制實施的效率,部分表演專業的學生出現退學的情況,該種現象不利于專業持續發展,應得到管理者與教育者的一致重視。此時高校服裝表演專業管理者與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是,怎樣是學生在習得課業知識的基礎上,有較充裕的時間參與校外比賽與演出活動。
1.2教學方式滯后性顯著
化妝與發型為時尚類課程,對流行性和與時俱進要求相對較高,在課程教學中,應積極了解國內外本專業發展趨向與變化形式,結合國內市場需求與學生能力,連續調整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和內容,更新模式。如未能將市場需求、實踐能力等因素貫穿到整個課程教育中,很可能造成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畢業后、就業時無用武之地,增加就業壓力。
1.3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
當下,有很多高校教學中未能樹立“走出去、引進來”的思想觀念,服裝表演專業教學內容若局限在教材中,此時學生很少有機會了解國際市場本專業發展現狀與行業需求等,無法全面包裝、完善自我,知識面極為狹窄。此外,學生與環境接觸的機會越多,受環境因素影響的概率就越大,對其思想、思維發展模式產生一定影響?;瘖y與發型設計相關知識和元素是非常多元化的,也需要不斷的提高藝術審美理念,若能更多的開拓視野、接受藝術熏陶對于本專業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2提升服裝表演專業“化妝與發型設計”課程教學治療的方法
2.1銜接課程教學與市場需求的行業規范
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模特比賽以及武漢時裝周和北京大學生時裝周等等活動,使學生在更具有專業化氛圍的工作中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模式中,有效的將市場行業規范設為學科教學與實踐操作的標桿。在校學習中,開展期末結課秀,將不同年級的服表專業的課程結合起來共同完成一場服裝結課群秀,其中包括化妝發型課、編導課、服裝設計課等等的綜合成果展示,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與實操來完成一場服裝秀,作為課程群的動態展示。既運用到了課程中所學知識,又能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其次在老師們的指導和帶領下,對成果秀的要求也需要符合當下流行和行業規范,實現對學生在校期間對行業職業標準和要求有粗略認識,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2積極創新課堂
2.2.1在課堂教學中轉換角色
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以后進行,鼓勵學生擔任教師,在命題設定的范圍中,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興趣搜集資料研究最新最流行的妝發技巧和設計,在課堂中為其他學生授課。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快,在監督和要求下,可以促進他們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教師與學生角色的有效轉換,也能夠促使學生更深度的學習課程知識,以及目標的明確性,協助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同時也實現對自我整體能力的有效鍛煉與提升。
2.2.2積極落實實踐環節
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實踐在“化妝與發型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第二課堂,定期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造型與化妝實踐的機會,例如參與校內大型演出活動、校外實踐活動、創辦化妝社團等等。協助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實現對自我動手能力的有效鍛煉。重視校企合作,盡量符合行業中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機構合作伙伴關系,利用機構所持有的行業優勢,為學生創造更優異的實踐條件。
2.3推行跟蹤教育模式
這是促進學生長效發展方法之一。跟蹤教育事實上就是在學生在校課下期間以及離開學校以后,為其提供更專業化的理論和技術指導。如今通訊技術相當發達。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交流群,教師可以在群里發布新的好的與課程相關的課外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記憶,一起探討相對于課程大綱更加擴展方面的內容。跟蹤教育模式的構建,彰顯了服裝表演院校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及對行業發展的重視。
3結束語
“化妝與發型設計”為服裝表演專業方向發展的應用型課程類型。加強對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提升寫上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建議采用銜接課程教學以市場需求和行業規范、主動創新課堂形式、積極開展跟蹤教育模式等教學策略,希望在相關方法的引導下,能協助專業學生獲得更強的藝術設計能力與審美能力,勇敢的將新興元素整合到造型設計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3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