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節能減排任務的推進,天然氣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上海建立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該平臺作為天然氣產業市場化的一大產物,在促進上下游競價與掛牌交易、預測價格走勢、形成中國價格方面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運用SWOT法,對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為該平臺今后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天然氣產業;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SWOT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0-0047-05
引言
在國際、國內日益關注環境和氣候問題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的替代使用正被提上日程。天然氣作為高效清潔的能源,在國內發展速度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來存在巨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政府大力支持天然氣產業市場化改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鼓勵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和用戶積極進入天然氣交易平臺交易,價格由進入交易平臺交易的上下游企業決定。因而,上海和重慶首先響應國家號召,建立了一東一西兩大天然氣交易中心,目前寧夏中衛、新疆克拉瑪依、河北曹妃甸等也在規劃建設區域性天然氣交易中心天然氣交易中心也處于建設過程中[1]。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作為首個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平臺,信息覆蓋面正在逐步擴大,其公布的競價方、日成交價格與成交數量為擴大線上交易范圍奠定了基礎。但與成熟的美國市場相比,缺少足夠全面的信息,包括非交易性服務,如天然氣儲運、調峰和船運等服務在內的信息服務[2]。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發展,充分體現其競爭優劣勢,本文運用SWOT法對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進行了分析,并為該平臺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我國線上天然氣交易平臺建立的必要性
天然氣的進口貿易主要由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參與實施。從下頁圖1可以看出,長期以來,三大石油公司在天然氣進口端占據著領導地位。2016年三大石油公司的進口天然氣占全國天然氣進口量達到98%,其他進口企業進口天然氣占進口總量的2%。其他進口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燃氣等地方城鎮燃氣公司、發電企業、化工企業等。因此,天然氣進口端基本處于壟斷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天然氣產業是在政府指導控制下發展起來的,我國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又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遠離消費地區,中石油又集中建設和控制了天然氣輸送管道(尤其是干線)。因此,我國天然氣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縱向一體化的格局[3]。除此之外,目前我國的天然氣體系仍然是傳統計劃體制,低效率的體制不能完全配置資源。壟斷狀態在影響了天然氣市場化的進程的同時,也無法完全反映天然氣市場的動態供求情況,很可能出現供求失衡的情況。最優化的資源無法運輸到天然氣需求量大或天然氣承受能力高的地區,壟斷式的線下交易模式極有可能導致天然氣資源的浪費。
目前,我國已基本具有一個天然氣電子交易平臺的建立所必需的條件有:一是政府逐漸放松管制,天然氣行業上下游市場化起步;二是目前已有9個省市出臺政策(湖南、福建、黑龍江、江蘇、陜西、山東、湖北、江西、廣東),關于管輸與終端銷售分開,天然氣終端消費價格實現“網銷分離”;三是天然氣管網覆蓋率已超80%,基礎設施基本完備,未來必定會實現輸氣管網全國大聯通[4];四是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進入天然氣市場[5]。上海天然氣市場活躍,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中信期貨等金融機構參與平臺指導,一系列的優勢使得未來極有可能出現與亨利樞紐中心并列的上海樞紐中心。
二、交易中心平臺簡介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建設,致力于陸上管道氣(PNG)、液化天然氣(LNG)、汽柴油的現貨交易,為上下游天然氣企業提供交易場所、技術服務和價格指數計算的信息服務。平臺實行會員制,不同會員等級可劃分為特級會員、A類會員、B+類會員、B類會員、C類會員共五個等級,符合會員資格要求的國內外交易商都能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交易。此外,平臺還計劃擇機推出中遠期現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該平臺設立的目標是推進我國天然氣產業市場化進程,為我國的石油天然氣企業提供一個參與亞洲地區乃至國際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平臺。
總體而言,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一種B2B的交易模式。上下游能源企業都可以在此平臺上進行交易,而交易中心則充當一種中介服務,撮合交易的形成,從而減少無效和低效的供需匹配。在微觀層面上,交易中心主要為交易用戶提供了交易平臺、金融平臺以及信息平臺。首先,新華社咨詢數據庫,交易商基礎數據庫,油氣行業深度數據庫為交易中心交易的運行提供了支撐數據[6]。交易用戶市場交易形成的數據,又成為信息服務體系的數據基礎。其次,交易中心利用估價方法論對PNG、LNG、汽柴油和路上運費進行估價。聚焦油氣行業交易、庫存、市場行為等大數據,形成中國乃至世界權威行業數據庫。
第一,交易主體。由圖2可以看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在交易方面扮演了中間方的角色。上游企業主要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進口油氣資源企業;下游企業主要包括城市燃氣、工業用料、化工、天然氣發電、油氣企業等。在我國上游市場化發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地方燃氣公司會加入到天然氣的采購活動中。同樣的,下游使用天然氣的企業也會參與到競價、拍賣活動中去。長此以往,交易中心必然會實現價格發現的功能,乃至形成中國價格。
第二,交易標的。LNG、PNG和汽柴油是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交易的產品。用于掛牌交易和競價交易的PNG主要接受地在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以及部分東北地區。而LNG的主要接收站分布在我國西北部、東北部、華東、華南等地區。汽柴油尚未上市交易,但在官網上會公布我國0號和92號汽柴油批發價格。該價格是運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全國范圍內主要經營單位和社會經營單位的汽柴油批發價格數據,用于反映中國汽柴油批發市場供需及走勢。 第三,交易方式。在交易方式方面,交易中心采取掛牌交易和競價交易兩種交易方式。掛牌交易是指買方或賣方在平臺上發布產品信息,包括產品種類、數量、交收地點等,其中價格是指掛牌買入價或掛牌賣出價。賣方與賣方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摘牌成交或雙方通過協商議價成交。競價交易是指買方或賣方在平臺上發布產品信息,包括產品種類、數量、交收地點等。其中,賣方在買入最高價以下報價或由買方在賣出最低價以上報價,并在規定的時間里按照“時間優先,價格優先”原則,以賣方最低報價或由買方最高報價成交。
三、運行效果分析
第一,管道氣成交量周期性循環。由圖3可知,自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成立運營(2015年7月成立),PNG和LNG成交量的走勢圖。經過觀察可以發現,PNG的成交量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剛進入冬季,即北方供暖開始時,成交量出現大幅上升的態勢,而在進入年末后,天然氣交易量驟減。分析得出,當進入冬季時,PNG全部用于北方供暖,交易平臺無剩余管道氣用于線上競價。而LNG運輸方式更為靈活,上游企業可以隨時采購。因此,盡管在冬季也會出現交易量減少的情況,但仍有容余用于線上交易。特別是在2017年年末,LNG與PNG的成交量均為零,這也與我國當時的“氣荒”一事相互呼應[7]。
第二,液化天然氣價格指數分析。下表是我國14個地區的LNG出廠價格指數,對近50個LNG工廠和接收站統計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東北三省、山東作為我國的北方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量最高,LNG出廠價格指數最高。而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作為西氣東輸起點的新疆,其LNG出廠價格指數最低。
四、交易平臺SWOT分析
?。ㄒ唬﹥瀯莘治?
1.政策優勢。交易平臺作為我國天然氣產業市場化的產物之一,不僅受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新華社經濟信息部門支持,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交易中心在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如在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的通知》中,國家明確鼓勵上下游企業進入天然氣交易平臺交易,鼓勵交易中心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
2.發展優勢。采用電子商務這一先進的交易模式,交易中心創造性地使用全新自主研發的方式,專門針對油氣現貨市場交易定制了交易系統,使得系統操作簡單快捷,交易系統數據交互迅速,并配備專有系統數據與網絡安全實時保障。在產品交易設計上采取首創雙掛牌與雙協商交易方式相結合,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靈活性和成功率。
3.股東優勢。國家大力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鼓勵上下游企業不斷探索基準價格形成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8]。圖4顯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最大的股東是新華社,其出資額為3.3億元。三桶油各出資1億元,其他公司包括亞美能源、中國華能以及部分地方城市燃氣公司,如新奧燃氣發展有限公司。該平臺注冊資金共計10億人民幣。新華社以其自身信息來源為基礎為交易中心提供數據服務,使得平臺在推廣上具有原始優勢。這一優勢將進一步推動交易中心發展,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ǘ┝觿莘治?
1.受制于油氣體制改革進程,交易規模較小。政府放松對天然氣價格的管制,不過度介入天然氣行業是市場化進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歐美國家的天然氣市場化發展了幾十年才取得成功[9]。對比于我國更復雜的天然氣產業,市場化改革仍然面臨很多的問題。目前交易平臺競價交易模式雖然已經取得部分可觀的成交量,但是與實際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要求和國際平均成交量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2.議價能力弱,信息服務不完全。目前交易平臺的主要賣方來自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這三家公司,其余少量為地方燃氣公司。在面對持有大量天然氣的廠商時,交易平臺處于被動地位,無法保證大廠商在平臺交易而不是直接與下游大工業用戶接洽,如何引入更多的上下游客戶以提高議價能力是平臺目前遇到的一大問題。除此之外,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基本覆蓋交易性信息服務,而非交易性信息服務方面,如天然氣交收動態追蹤、進口LNG船舶定位等非交易性信息服務的覆蓋面較窄。
?。ㄈ┟媾R的機會
1.交易平臺發展潛力巨大。相比于新加坡,上海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場更活躍。這也是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最先建成并投入運營的一大原因。與新加坡與日韓等國不同的是,中國參與交易的企業除去三大油氣企業外,還有大量地方燃氣公司,天然氣市場活躍[10]。其次,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為上海天然氣交易平臺的運行提供了保障。另外,中信期貨等金融機構參與了天然氣現期貨交易的指導為交易中心交易業務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基礎。因此,一系列的優勢使得我國極有可能出現與亨利樞紐中心并列的上海樞紐中心。
2.結合大數據精準交易信息。在“互聯網+”大時代下,交易平臺可以順應時代大環境,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需求量和供應量等數據進行分析。這一想法一旦落實,既有利于調節上下游企業的儲氣量,又有利于實時調整交易氣量,促使交易平臺精準化和高效化發展。大數據將改變社會的運行方式和人們的生活,也深刻地改變天然氣產業的競爭形態和企業的管理方式[11]。
?。ㄋ模┟媾R的挑戰
1.創新性的業務發展需要適應期。作為我國首個落地的天然氣現貨交易平臺,其特有的電商模式對平臺中的上下游企業來說仍是一個創新的模式。交易平臺進行的現貨業務是對傳統長貿協議的一種協調和補充,上下游企業需要一定的適應調整時間。企業只有在計量成本利潤,保證靈活便利的基礎上,才會在交易平臺上掛牌或競拍交易。
2.國內新建天然氣交易平臺的競爭。對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來說,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即將成立的新疆天然氣交易中心在位置、自然儲量等方面占據優勢地位。不可否認的是,對于中國形成在國際和亞太地區上天然氣定價話語上他們之間的區域合作協調性大于競爭性。但就國內而言,上海作為西氣東輸的末端,PNG進入天然氣交易中心進行交易后,加權計算得出的指數無法代表我國總體水平,這一短板極有可能導致對我國未來價格走勢的錯判。 3.亞洲初步成熟的天然氣市場的沖擊。在亞洲,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作為三大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強國,在天然氣交易平臺建設方面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尤其是金融市場開放活躍的新加坡,其政府希望放開天然氣批發價格(目前仍與原油價格掛鉤)。這一掌控權的放開,屆時會動搖現有的亞洲地區天然氣價格與原油掛鉤的計價方式,中國也會受到極大的沖擊[10]。
五、對策與建議
第一,積極探索開發金融衍生品。由于現貨市場形成的價格無法起到規避風險的作用,因此,在天然氣交易平臺形成了權威公允的天然氣價格后,可以圍繞價格形成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工具,諸如遠期、掉期、期貨等金融產品,為進口到岸的天然氣長約的套期保值提供重要保障。以天然氣期貨為例,這一工具可以為各類市場參與主體提供一個管理價格風險的平臺,促進天然氣產業的良好發展,同時也為政府進一步管理天然氣市場提供保障。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也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天然氣市場、掌握定價話語權的一大籌碼[12]。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可以借此實現相互補充、相互發展的目的。一方面,既解決了上或下游企業想在遠期交割的愿景,刺激我國天然氣產業的活力。另一方面,上游企業可以減少庫存所需的維護成本,提高天然氣庫存的周轉率。
第二,吸引各方投資。明確交易平臺的發展前景并制定良好的商業計劃是吸引各方投資的前提。國家正大力推動上海、重慶、新疆等天然氣交易平臺的建設,上海的天然氣交易平臺可以充分利用其政策影響、地域優勢、金融環境,制定中長期規劃,由此構建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作為特殊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其優秀的管理團隊和技術開發人員可以為平臺的建設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只有在企業有了未來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廣告公司、投資公司等才會注入資金。
第三,支持國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迅速變革的天然氣產業內外部環境均發生了極大的變革:政企已經分開,市場化進程正在加速;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的方式正在轉變[13]。在天然氣線上交易方面,極有可能出現用戶權利被侵犯、不正當競爭等不利情況。因此,以本國天然氣上下游產業發展的現狀為立足點,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天然氣交易平臺用戶及管理人員都有極大的意義。上海天然氣交易中心作為國內首個建成并運營的天然氣交易平臺,需要注重與政府的溝通交流,協助國家政府構建完善天然氣交易法律體系,以形成有序、健康天然氣交易市場,為我國后續搭建多個地區性交易平臺,掌握亞洲乃至國際天然氣市場話語權提供堅實的保障。
第四,培育專業精英人才。隨著天然氣現貨市場的逐步推廣,“氣”與“氣”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天然領域的金融人才緊缺,熟悉天然氣電子交易規則的人員稀缺是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參股公司應培養人才用于指導用戶進行線上交易,解決線上交易的售后問題,公布國際天然氣市場現狀,探索天然氣金融衍生品,進而實現推動天然氣交易的全面化和專業化。
參考文獻:
[1] 楊光,劉小麗.2017年我國天然氣發展形勢與政策分析及2018年展望[J].中國能源,2018,(1):17-20
[2] 徐斌,劉杰帥.我國天然氣交易中心與地區基準價格體系的構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價格月刊,2017,(10):1-7.
[3] 顧海兵,李志云.國內天然氣行業壟斷程度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4):121-127.
[4] 羅東曉.實施全國天然氣管網大聯通的戰略構想[J].天然氣工業,2006,(10):154-156.
[5] 應俊惠,肖斐.上海電子票據交易中心的建設構想[J].現代商業銀行,2011,(4):38-40.
[6] 張艷平,郝增亮,劉鵬肖.我國天然氣期貨市場建設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15,(2):124-128.
[7] 鄭興揚,張彤,劉昊偉.大數據分析在國際石油貿易領域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石油科技論壇,2018,(3):41-46.
[8] 楊晶晶.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的研究[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12.
[9] 汪紅,姜學峰,何春蕾,等.歐美天然氣管理體制與運營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石油經濟,2011,(6):25-30.
[10] 張衛華.中新競爭亞洲天然氣中心[J].能源,2014,(3):82-85.
[11] 徐斌,王曉冬,林麗.大數據管理:企業轉型升級與競爭力重塑之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12] 董秀成,李佳蔓.我國天然氣“氣荒”成因及對策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2).(下轉73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3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