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防控對中國的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猛,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投資,同時也頻頻遭遇風險,預防和化解風險成為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借鑒他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防控經驗是非常必要的。二戰后,日本采取了多種有效的預防風險措施,對外直接投資實現高速增長的同時,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在分析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防控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企業應采取的防控風險措施。
  關鍵詞: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風險防控;啟示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3-0106-04
  一、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概述
 ?。ㄒ唬┤毡酒髽I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歷程
  二戰后,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歷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二戰后到20世紀60年代,為起步階段。在該階段,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流量不大,速度較慢。據統計,從1951年到1966年,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總計11億美元,年均流量不足1億美元。第二階段從1970年到1989年,為快速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年均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保持在10億美元以上,投資增速不斷加快,在長達二十年間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在20世紀80年代后半段,增速更是維持在50%的高速。1986年投資流量首次達到100億美元,在1989年達到流量峰值675億美元。第三階段是對外直接投資收縮調整期,由于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不斷收縮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投資流量不斷下降。
 ?。ǘ┤毡緦ν庵苯油顿Y的區位特征
  在不同的階段,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集中在不同的區域。在起步階段,日本的投資更多集中東南亞國家和中東地區。當時日本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集中在自然資源獲取和市場開發上。在快速發展階段,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集中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0世紀80年代,日本對歐美的投資流量占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近七成。當時日本對外投資的主要動機是為了避免和歐美的貿易摩擦。在投資收縮調整階段,日本收縮在北美的投資,擴大了在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流量。
 ?。ㄈ┤毡緦ν庵苯油顿Y的產業特征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呈現從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等高附加值產業過渡的特征。在起步階段,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更多集中在生產制造、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產業附加值較低。隨著戰后日本經濟的恢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重化工業和礦產加工業。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更多集中在商貿領域、金融保險、房地產、服務業等高附加值產業。
  二、日本防控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主要措施
 ?。ㄒ唬├妹襟w宣傳企業責任,化解東道國社會風險
  為了消除東道國民眾對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抵觸心理,日本企業利用西方主流媒體,本國和東道國媒體、智庫、政府宣傳機構等多個渠道,對日本公司企業責任的相關事跡進行大力宣傳,打造良好的海外投資形象。經過幾十年投資,日本公司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領域均有投資,在能源資源、制造業等領域投資存量很大,而這些領域也非常敏感。在非洲、亞洲等一些地區,對于日本海外投資出現“新殖民主義”的說法,這可能引發東道國的民眾反抗和社會風險。為了應對潛在的社會風險,日本尼康、索尼、東芝等跨國公司在紐約、倫敦、巴黎等西方主要國家設立公共關系部門,專門負責和西方主流媒體、重要智庫、政府宣傳部門接觸,通過媒體將日本企業的企業責任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宣傳:截至2005年,日本海外企業雇傭總人數為413.9萬人,制造業企業雇傭340.4萬人,非制造業雇傭73.4萬人。[1]日本企業聘請較多東道國員工進入管理層,較大比例在東道國當地采購和使用原材料。通過全方位和大范圍的深入報道和宣傳,使東道國各界對日本海外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全面了解,有效預防和化解東道國民眾不良情緒帶來的風險。
  日本企業公關部門和東道國媒體、NGO緊密聯合,以多種形式定期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日本跨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事件。由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媒體缺乏話語權,報道覆蓋面窄,報道手段單一,宣傳效果不理想。為了提升宣傳效果,日企公關部門通過在東道國拍攝紀錄片、采訪當地居民、做專題報道等多種方式,通過多種語言在當地和日本主流媒體播放,宣傳日本企業的社會責任精神和公益事業。通過向社會宣傳,NEC提出的“自然(Nature)、 教育(Education)和社區(Community)”和三井物產的“良心仕事[2]等社會責任理念和口號為東道國民眾熟知,使日本企業在東道國的形象大大改善,與當地媒體、政府關系也得到改善,為投資和經營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媒體宣傳日本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改善當地兒童教育和醫療所做的貢獻:日本企業在東盟進行投資的同時,資助兒童癌癥研究中心和各種福利機構。在非洲和亞洲,日本公司對當地醫院、學校、福利院等公共機構進行資助,興建新辦公樓,較大程度上改善當地兒童的醫療和教育條件。通過媒體宣傳,東道國民眾對日本企業認同感增強,有效防范和化解企業在東道國投資遭遇的各種風險。
  (二)通過合資分散和降低東道國風險
  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在“雁行模式”投資貿易理論的指導下,向東南亞各國進行大量投資,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能源開采業。東南亞各國大多屬于發展中國家,政治生態并不成熟,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由于“二戰”時,日本曾經侵略過東南亞多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歷史因素使在東南亞投資的日資企業面對較大的風險。如果采取日資獨資,一旦東道國發生針對日企的騷亂,則企業損失慘重。日本企業沒有選擇獨資的方式,非常務實的選擇多樣化的方式:采取合資、合作、非股權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在東南亞投資,和東道國企業、第三國企業共同出資,共享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收益,以合資企業的身份規避東道國的各種風險。據統計,1970年底,對日本562家規模較大的海外企業進行調查,發現合資的比例為94%,獨資的比例為6%。而同期美國對外直接投資中獨資的比例遠高于日本。近年來為了更好規避和化解風險,日本中小企業的合資比例也在上升:根據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進行海外投資的中小企業的合資比例由1999年的27.7%上升為38.3%。在這些合資企業中,日資基本上是控股的,但東道國資本的占比也較大,合資模式既能利用日資先進管理經驗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又能利用東道國資本的社會關系防范和降低各種風險。   通過合資這種形式,吸收與東道國政府關系密切的本土資本介入,既豐富股權結構,在項目審批、國家安全審查等各項檢查中,合資企業較獨資企業更容易通過,降低了風險。另一方面,聘請本土管理人員進入企業管理層。本土管理人員能以更有競爭力的成本雇傭當地勞動力,協助日本企業處理涉及東道國政府、宗教關系等外商難以處理的事務,對于安撫民族主義情緒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有利于防范和降低東道國各種風險。
  (三)行業協會提供多項便利防范海外投資風險
  日本有五萬多個行業協會,這些民間行業協會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為海外投資的日本企業提供多種服務,防范和降低海外投資的各種風險。二戰后,日本企業能夠快速且成功在向世界范圍內直接投資,行業協會的作用非常重要。日本行業協會分為兩類:一類是同行業公司組成的行業協會,像日本鋼鐵聯盟、日本汽車工業會等,被稱為“業界團體”;另一類是跨行業的企業組織,主要是一些大型企業集團間的聯合和多行業的聯合,包括像經濟團體聯合會,全國中小企業團體聯合會等。[3]日本大中小企業都參加各種行業協會,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這些行業協會通過提供信息情報、專家咨詢、推動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等多個方面有效防控企業可能遭遇的各種風險。
  首先,日本行業協會為企業提供各種情報信息,幫助企業優化投資決策。行業協會利用自身在世界分支機構多,職員了解行業信息的優勢,全面搜集世界各國的行業信息,并進行提煉加工,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使企業了解東道國行業發展狀況和重點企業的經營情況。通過這些重要信息為企業海外投資的決策提供參考,降低企業因自身收集信息能力有限而導致決策失敗的風險。行業協會在日本企業和東道國企業間舉辦雙向投資洽談會、博覽會等大型商務活動,組織日本企業家去東道國實地考察,和東道國同行進行交流,日本企業家能夠真切了解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情況和營商環境,提高海外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日本行業協會第二個主要功能是為政府制定海外投資風險防范政策提供參考意見,提高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施行性。盡管日本行業協會性質是非官方的,但這些協會與日本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保持著密切聯系,協會將獲取的海外投資東道國的信息資訊加工提煉,制作成專題報告呈交給政策制定部門參考。這些專題報告主要集中在東道國一個季度或兩個季度發生的重大政治經濟事件、行業的發展情況等宏觀情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能夠為政府部門制定對外投資政策提供幫助。行業協會的成員還定期參加日本政府經濟管理機構舉辦的審議會。在審議會中,行業協會代表的比例達到30%。[4]在審議會上,行業協會充分利用自身掌握海外投資東道國信息的優勢,提出防范風險的建議,這些建議經過政府官員的借鑒,最終形成海外直接投資風險防范政策。
  三、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防范風險的啟示
 ?。ㄒ唬╈`活實施多元化策略,分散投資風險
  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應靈活推行多元化策略來有效分散投資風險。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頻頻遭遇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股權結構單一,中國海外投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中資獨資。作為獨資企業,在東道國是外資,在經營決策上享有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中資企業要獨自面對東道國的各種風險,這一點上不如合資企業。這些問題都會提高中國企業在東道國遭遇風險的概率。中國企業應靈活實施多元化戰略,分散和降低東道國的風險。
  目前造成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企業“獨來獨往”,海外投資的股本結構單一,基本都是獨資,這就造成了一旦東道國發生風險,中國企業只能獨自承受的局面。中國應借鑒20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實施海外投資多元化的經驗和做法。中國企業應多與東道國企業合資,利用東道國公司在當地的社會資源和消息網絡,妥善處理一些中國企業難以處理的生產經營問題和政府關系難題,降低東道國政治風險和社會風險。[5]同時,可利用東道國公司在當地的融資便利,解決海外融資難的問題,減輕中國企業的海外資金壓力。中國企業應當加強與發達國家企業聯合并購、聯合投資的力度,既能降低風險,也能學習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防范風險的經驗。
  中國企業還可與多國企業共同投資某個項目來分散風險,特別是在一些風險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聯合第三國公司甚至多國企業共同投資,成為合資企業,合資企業面對的風險比獨資企業要小。在東道國遭遇風險,合資企業會受到多國政府的關注和干預,東道國政府勢必采取相應措施來維護合資企業的權益。建立合資企業的公司,往往是同行業存在競爭關系的公司,各方優勢互補,實現共贏,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資金、公共關系等方面的優勢,共同防控和化解東道國各種風險。
 ?。ǘ┣袑嵚男衅髽I社會責任,防范東道國社會風險
  中國海外投資的企業應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防范和化解東道國的社會風險。中國企業在東道國進行投資的同時,應當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在環境保護、商業道德、處理與東道國工會關系等諸多方面規范自身行為,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化解東道國的社會風險。[6]企業在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要通過媒體加強宣傳報道中國企業的公益事跡,積極打造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正面形象,通過真實行動和多渠道宣傳,改變中國企業“唯利是圖,漠視社會責任”的不良形象,贏得東道國民眾的認同,降低中國企業在東道國遭遇社會風險的概率。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成果的宣傳,改善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應當加強公益成果的宣傳,改善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形象。通過世界主要媒體和東道國媒體、世界著名NGO,宣傳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和在東道國承擔公益事業方面的成就。
  在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應當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使東道國民眾了解中國企業是重視社會責任的,是注重環境保護、遵守勞工標準、熱衷公益事業,是具備強烈社會公益感的企業公民。中國企業的公關部門應通過拍攝紀錄片、專題報道、訪談等多種形式,利用多種語言向東道國民眾和世界宣傳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社會責任;邀請NGO和西方主流媒體參觀中國企業在海外援建的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通過它們的宣傳,獲得更廣泛的認同。在工程建設中對生態環境、文物保護的情況,通過媒體報道進行及時的信息披露,使東道國民眾更好的了解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  ?。ㄈ┒啻氩⑴e提供高質量信息,降低海外投資風險
  加快成立海外投資信息服務局,專門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信息服務支持。目前中國政府職能部門里并沒有專門機構為企業提供海外投資信息。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承擔對外投資中所有服務職能,投入信息搜集的精力少,網站信息更新頻率低、有價值信息少。建立專門的海外投資信息服務機構——信息服務局非常必要。信息服務局定位于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它提供的公共產品覆蓋范圍廣,也避免各企業重復投資人力財力搜集信息。[7]它的基本工作內容包括:搜集整理并定期發布東道國的政策變動、經濟運行指標和重點產業、企業的運行指標,使中國企業及時了解東道國的情況,優化投資決策。對中國投資的近二百個東道國的政治制度、經濟運行狀況、法律法規等基本信息整理匯總,形成報告;對東道國常見的各種風險和防范措施整理,并聘請專家對東道國的政策法規進行解讀,避免中國企業由于不熟悉東道國政策而遭遇風險;對于東道國的突發情況、重大風險在第一時間向企業公布。
  對現有的信息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提升信息服務質量。海外投資信息服務局對現有的信息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對提供信息服務的各民間團體進行引導,提升信息服務質量,為企業提供豐富多樣且質量過硬的信息情報。[8]信息服務局將外交部駐外使領館、商務部駐外機構、各大型央企總部駐外機構、四大國有銀行駐外分行等官方機構處獲得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情報信息以及其他可向企業公布的資訊進行整合、匯總、挖掘、加工,定期及時向中國企業發布,提升信息服務的覆蓋面,利用這些信息防范和規避東道國風險。
  信息服務局對中國各行業協會、各省投資促進機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民間團體和商業性機構的信息服務加以引導和規范,提升信息服務的質量。利用行業協會、投資促進機構與東道國重點行業和當地政府交往頻繁的特點,定期面向企業推送相關信息簡報。信息服務局應對這些機構的信息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信息員采集、挖掘東道國信息情報的能力,有效提高信息簡報的質量。對于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國內評級機構的信息,信息服務局要向企業進行推廣和介紹,使更多企業了解和利用專業機構風險評估報告來優化投資策略。
  參考文獻:
  [1] 鈔 鵬.日本企業防控海外投資政治風險的啟示[J].亞太經濟,2012(6).
  [2] 鐘宏武.日本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8(9).
  [3] 石宏英.日本行業協會對企業信息情報功能與經濟功能[J].日本問題研究,2000(1).
  [4] 胡 磊,王建冬.中美日三國行業協會信息服務比較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9(3).
  [5] 施錦芳,胡丹鳳,郭亞強.日本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及其對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啟示[J].大連大學學報,2016(1).
  [6] 徐 煒,張 飛.日本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經貿導刊,2011(12).
  [7] 董翠玲.發達國家政府在對外投資中的積極作用及啟示 [J].商業時代,2008(2).
  [8] 蘇 杭.日本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理論探討與發展實踐[J].日本學刊,2006(5).
  [責任編輯:蘭欣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29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