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階層視角下的青少年網絡平臺偏好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互聯網時代,不同階層的青少年在文化娛樂消費方面產生了分層現象。借鑒馬克思韋伯關于社會階層財富、聲望、權力三維度,以b站和快手兩個文娛平臺為案例討論青少年的階層差別。首先通過對比青少年喜愛的游戲視頻,分析文化消費的分層現象及其產生原因。其次,探討兩個平臺社會聲望上的差異。最后,城鄉青年在話語權上也存在分層現象。研究結論倡導主流社會尊重鄉村文化,架起溝通城鄉文化的橋梁。
關鍵詞: 社會分層;社會聲望;話語權;城鄉關系
中圖分類號: F2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36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休閑娛樂逐漸依賴于互聯網資源,當今的青少年是不折不扣的 “互聯網一代”。然而,扁平化的互聯網不是一個徹底平等和融合的空間。不同社會階層的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審美品位和娛樂態度,當他們借助互聯網進行文化娛樂消費時,他們的消費方式和偏好也產生了相應的分化。
1 理論視角
本文將借鑒馬克思韋伯關于社會階層,即財富、聲望、權力三個維度,來討論青少年的階層差別,尤其關注這種階層差別在娛樂消費中的體現。
首先,城鄉青少年的家庭財富資本是不均等的。在韋伯的定義中,財富即產權,家庭財富的差異將會導致子女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的程度,帶來了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現象。城鄉青少年在家庭財富和資本方面存在差異,城市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良好的教育環境。如今“課外補課”的風行,不同階層的家庭財富的差距導致子女教育機會的差距加大。而教育水平不同的青少年在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方面也將產生差異。
第二,在韋伯的理論中,聲望是指個人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所得到的聲譽和尊敬,是社會分層的社會標準之一。城鄉青少年受教育時長和學軌差異能夠部分決定性未來的職業,學歷越高越能獲得更高評價,普通教育比職業教育有更高的評價。在這方面,發達城市就讀普高有望進入大學的青少年擁有更高的聲望。在消費層面上,聲望的評價表現為社會對品位高低的評判。因為不同的教育機會,孕育了不同的審美和興趣品味,也導致了社會差異化的評價。某些群體喜好的文化形式可能會被主流社會看作缺乏品味。
第三,權力也是衡量社會分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聯網空間中,權力主要表現為話語權。尤其是在辯論哪一種娛樂形式更有趣、更有意義、更有格調時,話語權存在很大的差異。話語權的不平等分配會導致鄉村青少年的需求和價值被污名化,被主流社會否認。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在青少年的世界中,教育與以上財富、聲望和話語權都有直接的關系。財富會導致教育機會和獲得的差異,從而導致了截然不同的聲望和話語權。鄉村青少年的娛樂消費被看作缺乏品味。相對城市青少年在意見平臺上的活躍,鄉村青少年缺乏在主流平臺上的發聲的機會和能力。
2 分化的網絡平臺
b站是網頁平臺Bilibili的簡稱;快手是一款熱門的手機app??焓峙cb站的用戶都以青少年為主,是當代青年文化典型代表,主要內容都是中短視頻。但兩者在用戶構成方面有很大的區別。本文以青少年喜愛b站和快手兩個網絡平臺為例,進行質性的案例研究,來探索不同階層的青少年差異化的文化生活。
首先,在用戶方面,至2017年底,快手已擁有近八億用戶,80%的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平均教育水平高中以下,20%左右用戶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b站的用戶大多數來自沿海較發達地區,集中于14-28歲左右年齡段的青少年,幾乎沒有來自縣城的用戶。
其次,快手與b站都是視頻平臺,但是兩者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不同。在形式來說,快手的視頻更短小,大部分在1分鐘以內,邏輯簡單易于理解,制作簡潔內容單一。而b站大多是中長視頻10分鐘以上,大多數邏輯縝密,錄制手段也更多樣復雜,制作細致,編排更加精巧,觀看這些視頻需要觀眾具備一定的知識背景。
在內容方面,快手視頻大多是記錄用戶的生活,吃飯、遛狗、唱歌、開車、工作、游戲等內容都包含在內。除此之外,快手還包括部分自導自演的“迷你劇”,大多情節簡單,節奏迅速,但能直接迎合用戶的心理需求,例如主角在爭執中打敗對手,獲得小弟贊嘆,使觀眾感到心理快感。b站的視頻涵蓋的范圍更廣,但很少有人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做成視頻上傳。b站如今已經發展為涵蓋多樣元素的視頻網站,內容包含影評、歌曲、游戲實況和新聞等元素,展現出了快手所不具備的文化的多樣性,但同時也失去了快手呈現個人生活的潛力。除此之外,b站漸漸脫離了典型的青少年亞文化,向主流文化靠近。例如有不少視頻呈現了對臺灣局勢的討論,而“臺灣”這個關鍵詞在快手完全搜不到任何信息。青少年也會在b站中討論對國際關系的看法,上傳具有教育性的文化資料,例如“鳥瞰中國”等的紀錄片。
3 分化的娛樂——以游戲視頻為例
無論是對于發達城市還是較為落后城鄉地區的青少年來說,游戲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兩個平臺都呈現了許多游戲相關的視頻內容,但游戲種類和內容各有異同。本文以兩個平臺的游戲視頻為案例進行比較研究。
首先,兩個平臺上主流的游戲種類是不同的??焓謅pp上常見的游戲視頻絕大多數是關于“絕地求生”和“王者榮耀”兩款免費的手機游戲;而在b站中風行的游戲大多是PS4游戲,需要玩家配備搖桿和高配電腦,且每一款游戲都是要付費。由于快手用戶的經濟能力相對有限,大多無力支付過高的游戲成本,因此更少接觸這類電腦游戲。
其次,關于游戲內容,“絕地求生”和“王者榮耀”都屬于競技類游戲,而PS4的游戲不僅僅著重競技。例如最近在b站大火的“底特律:變人”,就是主推精妙的劇情,除了可玩性和觀賞性之外,還具備深刻的反思性。再例如一款叫“癌癥似龍”的小游戲,表達了制作者夫婦對自己因癌癥去世的孩子的思念,更引起了青少年對癌癥的關注。 第三,兩個平臺在游戲上的關注點也有差別。快手用戶的關注點主要在于“秀技術”以達到奪人眼球的效果。比如許多冠以“X殺”的爆火視頻,其內容多是玩家在短時間內運用高超技術或者極佳運氣連續殺死多個對手,或是隊友想要秀技術卻頻繁“打臉”的搞笑視頻。b站上也有“絕地求生”的視頻,但“秀技術”不再是重點。玩家有時會用刻意搞怪的英文和外國人對話,或是用游戲平臺來展現“鬼畜”等亞文化。這種搞笑視頻對快手用戶來說是索然無味的,因為許多快手用戶英文水平有限,難以理解這一類的視頻的笑點所在。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b站關于“癌癥似龍”的視頻的著意于為大眾提供了情感支持,觸發觀眾對癌癥的關注。而關于“底特律:變人”的視頻有意于引發觀眾對失業,種族歧視,人工智能,革命等社會問題等思考。
總的來說,以下三點是導致兩個平臺差異的主要原因:首先快手上主流的游戲本身具有簡化特點。在快手游戲視頻展示和炫耀的根本內容往往操作的敏捷性。手機版競技類游戲使得玩家不斷打敗對手以獲得一種“英雄”般的感覺。相比電腦端游戲,這些游戲的規則被大大簡化,著重于熟練度和技巧性,普通人只要不斷練習就能熟能生巧。由于快手上主流的手機端游戲失去了電腦版的豐富內容,單純的競技性也使其失去了提供其他游戲樂趣的可能性。
其次兩個平臺的游戲視頻制作者以及觀眾本身存在差異。大多b站的游戲上線時都沒有漢化版,這就將英語欠佳的快手用戶排斥在外。對于具有宏大背景的游戲,快手用戶在理解宏大歷史觀上存在困難,自然無法像b站用戶那樣贊賞游戲背后的歷史性思考和隱喻。
更重要的是,快手用戶在現實生活中大多處于被壓抑的狀態。試想不少鄉鎮青少年只身來到陌生的城市從事體力和半體力勞動。他們工作時間長,工作乏味,缺乏自我實現感,還可能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視,因此需要在游戲中釋放壓抑感。熟練操作可以通過長期訓練獲得,這些青少年只要勤加練習就可以在游戲中“稱霸”。當現實中生活中的問題無力解決時,他們更加渴望眼前的“爽”。對他們來說,玩游戲的目的是發泄,而b站游戲背后的深層次的思考對他們來說勞心費神,憑添壓力。對于生活艱辛的鄉鎮年輕人來說,他們更愿意在游戲中逃避生活,而不是在游戲中思考生活。
4 分層的社會評價
主流社會對兩個平臺的評價是有差異的,即其社會聲望有所差異。主流媒體、公眾號甚至網絡論壇的參與者大多對b站保有中立的態度,但對快手常有批判。
由于快手的視頻內容與主流媒介的審美有所不同,大家認為快手視頻制作比較粗糙,劇情少有邏輯性,只是為了個人快感,常常充斥著黃暴和低俗的內容,視頻下方的評論滿是“666”或臟話謾罵??焓忠苍?017年以來多次被政府要求整改,可仍然難以在公眾心中消除惡名。事實上,b站也包含部分黃暴和低俗內容,2018年有關部門要求b站進行整改,刪去不適合青少年的視頻內容。但與快手的惡名難消的情況相反,針對b站動漫的整改情況,主流媒體的態度相對中立。各類媒體大多將b站界定為青少年亞文化聚集區,對其態度比較寬容,尚無嚴重的批評意見。
具體來看,b站用戶全程參與了主流社會對b站的評論,很多外界社會對b站的不合理評論都會在網絡空間中受到反駁。而快手用戶大多教育程度低,本來就不關注主流媒體的報道,更是很少去閱讀評論類公眾號,所以很難參與到主流社會對其的評論中。即便他們閱讀了負面報道并有意為自己辯駁,但受限于教育水平在文字論辯中不占優勢。
實際上,快手上流行的那種短小、簡單且方便理解的視頻,受到了小城市與鄉鎮青年喜愛,視頻中所展現出的“土味文化”正符合許多收入偏低、從事工業或服務業鄉鎮青少年的品位。除此以外,快手平臺的視頻也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包含很多反映鄉鎮青年日常生活的健康而自然的內容,“吃玻璃渣”等極端視頻只是其中少數。在娛樂、獵奇、技藝、工作與日常等多主題的視頻內容,被外界廣為批評的僅僅是作為少數的“獵奇”導向的視頻。主流媒體和公眾號的評論者并不使用快手,也沒有完全了解快手,他們以獵奇視頻概括快手的內容的做法是以偏概全的。
然而在主流輿論中,平等的青少年的健康的娛樂卻被標定為不平等的品位,兩個平臺的社會聲望出現了分層。
5 分層的話語權
誰是網絡輿論的制造者?不難發現,網絡輿論的制造者大多是正式媒體、自媒體和積極參與的論壇網民。這些能夠用文字順暢地表達自己觀點的人大多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目前恐怕工作生活都在城市,自然適應城市文化而對鄉鎮的土味文化感到不適。故而,他們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批評鄉鎮文化。
歧視意味著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評論別人。主流輿論的制造者存在歧視快手用戶的嫌疑。比如一篇很火的文章《鄉村的殘忍物語》就不公正地批評了快手的鄉村文化。在城市人聚集的平臺上,例如b站和知乎都存在大量對于快手所代表的鄉村文化的歧視言論。
這種歧視言論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話語權的角力場上,快手平臺的用戶是缺乏話語權的??焓钟脩舸蠖嗍浅踔谢蚵毟弋厴I后外出打工的青少年,大多無法順暢地運用文字來發表觀點。這就是為什么快手視頻的評論欄中鮮有完整的語句,大多都是表情和“666”。在社會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共同建構兩個平臺的聲望時,快手用戶幾乎沒有機會參與爭論。大多數快手用戶不知道外界對他們有著怎樣的評論,而少數知道的也因受到的教育水平所限完全無法參與到城市青年的討論中,更別提為自己辯護了。
由于城鄉文化在話語權上的分層,快手文化作為鄉鎮青少年自己的文化,無疑受到了主流文化歧視。
6 余論
快手公司有一句響亮的宣傳語:“每個人都有發光的權利”。
鄉村青年在社會分層中處于不利地位,在社會聲望和話語權中已經劣勢,而“快手”卻提供了少有的“發聲”平臺。通過這一媒介,他們自由地抒發情感,滿足了自尊心和虛榮心。對于鄉村青少年,他們的確無法欣賞b站“高雅文化”,但城市青少年不應該以此來歧視他們,而是要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的處境。而城市人給予他們的不是幫助,不是溫暖,而是高高在上的輿論傷害,未免有些過分?
城鄉差異是中國社會的一大問題,將會在城鄉青少年身上延續。但就本質來說,所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本無差別,如果我們能放下自己的傲慢與偏見,完全可以雅俗共賞,架起溝通城與鄉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劉詩捷.從快手到微博:“土味文化”的發展歷程[J].視聽,2018,(7).
[2]蔡娟.韋伯社會分層理論對中國當代社會分層的啟示[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2,(4):42-45.
[3]劉詩捷.從快手到微博:“土味文化”的發展歷程[J].視聽,2018,(7).
[4]葉柯霖,王云飛.當代中國階層固化趨勢探析——基于馬克斯·韋伯的階層理論[J].安順學院學報,2014,(4):94-96.
[5]曹曉靜.從小眾亞文化走向主流的B站[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