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下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找出韶關現有流通模式存在的尚未構建農產品多方面流通渠道、農產品市場化程度低、農戶在農產品整個銷售鏈中處于劣勢地位、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模式不符合廣東經濟迅速發展的現狀等問題。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提出了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中間成本,構建流通新渠道;優化韶關地區農產品生產布局;健全韶關地區農產品的運送、存儲體系;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增強韶關地區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宣傳特色農產品;著重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等措施。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改革;農產品流通模式;韶關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12
0 引言
韶關位于廣東北大門,是一個以第一產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業大市。韶關在農業方面表現突出,氣候優良、資源豐富,其土地非常適合種植農作物。擁有著水稻、煙葉、水果等主導農業產業。還有特色農產品如南雄板鴨、翁源三華李、火山粉葛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逐步向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生產。但現有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并不能滿足韶關地區農產品日益擴大的生產規模,農產品不流通,滯銷情況時有發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江建秧有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的實施政策、企業的人員管理、高校發展人才等角度探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流通之間的協調發展機制。王曉平等人也通過探究我國農產品流通現狀,分析農產品流通模式存在的問題,基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來搭建農產品流通體系基本框架。在此研究基礎上,我認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有效改變農產品庫存過大的現狀,能夠進一步發展韶關地區農業經濟。優化產能就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內容,要將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逐漸轉向高級,轉向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資源要從配置型轉向再生型;第二個方面,增長方式要從對外擴張轉向內涵開發;第三個方面,增長驅動方式要從要素向創新轉變;第四個方面,經濟增長運營方式要從資源、產品、資本三種運營方式向運營方式轉變。轉向的最終目標是深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供給流通的效率,保障供應過程中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產品的種類,提高供應數量,讓大眾買到最優的農產品,從而形成一個有完善架構、安全可靠的農產品供給體系。
1 農產品流通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
農產品流通是產銷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關乎人們的生存生活需要、影響到農民收入、牽動著農業發展的大局。因而,要想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做好農產品流通產業的創新。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平衡,可以有效優化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還能對提高農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和效率起促進作用,最終能夠對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有促進作用。對消費者而言,它能精確的提供符合需要的多品種、高質量、健康、綠色的農產品,更好的滿足消費者日漸提高的要求。
1.1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提升優化有推動作用
農產品流通由連接供給與需求、連接城市與農村、引導生產、引導消費等功能。并且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對農產品質量、生產運輸效率、產業結構完備、供給結構對當地的適應性、供應的靈活程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在這種改革的大趨勢下,所有農業產業的發展都會被委以更高的要求,而為了適應這種要求,產業要提高自身的適應性,這是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其中自然有農產品流通產業,流通產業必須實現自身的優化升級。第二方面,我國各職能管理部門已陸續出臺涉及各環節的相應政策及實施的保障措施,用以保障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在推動改革的進程中,農產品流通產業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帶來的紅利,結合自身優勢所在,升級產業結構、創造流通新模式,更快更好的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
1.2 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優化升級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經步驟
提高農產品流通產業優化升級速度,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提高質量增長效率、調節供給與需求、提高農民收入這三個目標的需要。首先,農產品流通連接著生產與消費,在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中,農產品流通充當中間人的角色,這是將農產品價值變現的有力保障。流通渠道的優化升級就是建設優化必要的流通環節,減少不必要的流通環節,從而在根本上加快流通的速度、提高流通的質量、降低流通中積壓的庫存,進而降低農產品的流通的交易成本,提高農戶的收入,最后促進改革目標的實現。其次,產品流通可以為消費者及農戶傳達市場價格的變動信息、市場的農產品供應信息、市場的農產品需求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農戶有目標性的進行科學化生產。吸引消費者主動購買應季適銷的農產品。優化農產品流通渠道可以更快、更準確的傳達各類信息,有力推動三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大提高了農戶的收入,還能讓不同地區的消費者購買到價格更低,質量更高,更為綠色新鮮的農產品。
2 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模式現狀
當前,韶關地區主要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有三種。
2.1 農戶——農貿交易市場——最終消費者
這是中國大部分以第一產業為主的地區普遍有的一種農產品流通模式,也是韶關地區最為主要的流通模式。對于農戶而言,可以與消費者面對面,繁雜的流通環節減少了,農產品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可以立即獲得收益。對于消費者而言,可以直接以相對于商場更低的價格買到更新鮮的農產品。但伴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的改變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這種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韶關農業的發展。
2.2 農戶——購銷商——銷售地市場——菜市場、超市——最終消費者
這是韶關地區存在的較為普遍的流通模式,一般是購銷商大規模地到農村收購農產品,然后運送到銷售地市場銷售給各種商販,再由商販運送到菜市場、超市銷售給消費者。這種模式雖然降低了農戶的交易成本,規模也較大,由于是上門收購,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壓價行為,就以整個流通過程來說,并沒有真正的降低成本,再者,農戶所獲得的交易信息大大低于販銷商,農戶無法得到應有的利益。 2.3 農戶——銷售地市場——菜市場、超市——最終消費者
這是以往在韶關地區占據著最大比例的流通模式,但在目前比例較少的一種,此模式下,農戶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市場,或者以較低的成本退出市場,然而由于流通所需的基礎設施的落后以及市場機制不健全,造成流通效率的低下。而且大多數進入市場的農戶都比較小,交易的次數增加了交易成功的難度增大了,因而農戶的市場風險就增大了。長此以來農戶的生存將非常困難。
3 韶關地區現有農產品流通模式存在的問題
3.1 尚未構建農產品的多方面流通渠道
韶關地處于廣東北部,多山巒,交通不便,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不完整、過于薄弱,農戶銷售難、消費者購買困難的問題凸顯。且買賣雙方實時信息交換滯瀉,交易信息流通受阻,很容易造成農戶無目的生產。例如:某一年市場上皇帝柑大賣,而原本專注于種植火山粉葛的大塘鎮火山村跟風種植皇帝柑,最終收成不佳,農戶虧損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村商品流通網絡規劃滯后;流通的集體化程度不高,運輸消耗占總成本比例很高;農產品流通網點數量嚴重不足,設施無法跟上發展的要求。
3.2 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較低
韶關擁有眾多的貧困區域,經濟發展與大城市脫節。其農產品流通的主要特征為:農產品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生產規模小、流通所需的基礎設施不齊全、自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手段不符合新時代要求,沒有現代化、組織性的流通。主要表現為:農產品價格始終處于較低的點,農產品質量高低不一;沒有以市場為導向而進行生產,有限的資源無法合理運用。
3.3 農戶在銷售鏈中位于不利一方
韶關地區的農戶大多都是分散從事農業種植,尚未形成成片的,有組織農業群體。但正是他們作為了農產品銷售鏈中的農產品來源,由于貨源的稀少以及貨源質量的不佳,因而難以與采購商建立長久的供銷聯系,無法組成利益一體化集體。分散從事種植的農戶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農產品流通市場的信息,難以對價格的走勢有正確的理解和判斷,通常在與購銷商的談判中,對采購商提出的價格只可以選擇被動的接受,導致農戶在整個農產品銷售鏈中不僅獲利最少還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3.4 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不符合廣東經濟迅速發展的要求
廣東作為國家經濟大省,經濟發展異常迅猛,而作為廣東眾多地級市之一的韶關卻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多數地區還是農村。韶關地區產出的農產品除供應自身以外,多供應給廣東其他城市。其他城市在整個流通體系建設中著重于渠道的建設,而韶關則恰好相反,忽視了流通渠道建設更為重視農產品生產,在投入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發展速度遲緩,與廣東經濟迅速發展,需求量日益增長的要求不符。
4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韶關農產品流通的影響
4.1 加快韶關農產品供給結構的改變
供給結構的改革重點在于去庫存、降成本。韶關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首要就是改變供給,改善供給結構。韶關目前農產品不僅產量大,且庫存總量也較大,而改革是要擴大農產品加工生產的總量、促進庫存農產品的加工轉化成其他產品、減少農產品在庫數量、降低儲存成本,進而改變農產品供應結構。
4.2 調節產銷矛盾,導向農業生產
廣東人多、地廣,而韶關作為廣東農業大市,理應優先將農產品供給本省。實施改革就是要求在韶關在自給自足的同時,更多將農產品流通到本省其他地區。進而調節了韶關農產品產出量大,銷售量低的問題,有效的引導農戶的準確生產。
4.3 提升農產品價值,為農業的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可能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韶關地區農產品的價值,更準確的定位了其價格。改革通過影響以下四個因素:自然條件及對其改造利用的程度;投入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科學技術在農業方面的運用狀況及其發展水平;生產過程中的社會結合狀況,來影響農產品生產,鼓勵農戶維持原有規模的生產,甚至擴大原有規模的生產。
5 創新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措施
5.1 減少流通環節,減少中間成本,構建流通新渠道
目前,韶關的農產品供應鏈最主要有販購商上門收購、中間運輸、銷售地市場批發以及零售商售賣等環節,整個流通層次非常多,因而流通成本就高了,流通成本的升高直接導致了農產品最終售價的提高。所以,流通環節的減少,是能否將中間成本降低最為關鍵的因素。要采取多種措施,減少流通成本。具體的措施有兩點:第一點,要加速建設農產品配送網絡系統,設立新型農貿批發市場點,立足自身以點帶面對向其他大城市;第二點,在韶關積極推行“農戶超市無縫相連”和“產地直銷” 等多種新型農產品流通模式,讓消費者以盡可能短的距離和生產地接觸,有效減少流通成本。
5.2 優化韶關地區農產品的生產布局
目前,韶關地區農產品生產的布局還不夠合理,部分農產品產量高低不定造成農產品供求脫節,價格波動巨大,流通成本高昂。優化生產布局,要從以下三個供應鏈入手,著重建設:一是本市供應鏈,本市供應圈為解決本市自身的農產品供應,流通距離可能縮短。二是同省供應鏈,以同一省份的城市為目標,流通距離擴充至同省,流通距離相應拉長。三是外省供應鏈,目標是廣東以外的其他省份,范圍擴張至全國。做好規?;a和運輸,大大縮減開支。
5.3 健全韶關地區農產品的物流、儲存體系
健全運輸系統首要就是大力研發物流技術,減少流通成本的關鍵就是物流技術的創新。要針對復雜的農產品流通網絡和農產品自身新鮮期短、易變質這幾個特點著重研發。韶關政府要大力促進流通技術的研發,構建人工智能物流、生鮮儲存運輸、物流配送、電子化信息交易和自動識別等多種農產品物流技術支撐體系,盡可能的保障產品的安全質量,加快物流速度,延長運輸距離,降低流通成本。 5.4 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
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首先,要的就是要號召韶關當地的知名企業合資構建農產品第三方物流,針對運輸及存儲方面的技術加大投入研發力度。其次,暢通農產品市場信息交換渠道,通過加大對網絡、農業報紙、農業財經頻道等信息流通設施建設的力度,將更多的農產品交易、需求信息傳遞給農戶,引導農戶科學正確的生產。最后,要嘗試構建一條冷鏈物流系統,其目的是保障農產品質量,減少運輸途中農產品變質的可能性,也可以讓農戶選擇錯峰將農產品上市,盡可能的保證農產品的售價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維護農戶的利益。
5.5 增強韶關地區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宣傳特色農產品
第一點是篩選出韶關地區具有優勢、有特色的主導的農產品,確定其品種區域劃分,產量劃分,整合各區域的優勢特色品牌,發揮產品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的種植具有足夠競爭力的農產品種類,逐漸的樹立起和創造出韶關的龍頭品牌和知名產品,加強韶關地區知名農產品品牌的競爭力,形成每村都有知名產品、每鄉都有知名企業、每一地區有每一地區的特色的農業區域性布局以及集體化、規?;?、專業化的經營局面,引導當地企業爭創有韶關特色的名牌產品。第二點是要合理規劃各類有特色的名牌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基地的布局和不斷擴大其生產規模,建立相關的推廣體系,大力建設種植示范區。第三點韶關市政府應大力組織宣傳推廣,提高特色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對本地特色農業品牌大力宣傳,強化對特色性、品牌化、安全可靠性的宣傳,提高該品牌下產品的公眾曝光度及社會影響力,引導和促進農產品的健康消費。發揮農產品行業生產及銷售的示范作用,引導產業走向規范化。最后要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促進農業種植從散戶種植向集體化、產業化、統一化的轉變,樹立良好的韶關地區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增強韶關地區農產品在整個市場上的競爭力。
6 結論
農產品流通模式的創新是韶關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渠道是否創新,會直接影響到農戶在整個農產品流通中所需付出的成本,影響到農戶的最終收入與農產品的最終價格,最終影響到韶關地區農產品在農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韶關地區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創新將會為整個市場注入新活力。多層面的創新或許能為我國其他省市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變革提供新的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曉平,鄭忠義,李文龍,宛如星.基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5.
[2]任偉.區域農產品物流配送問題優化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8.
[3]岳秀紅.我國農產品流通管理體制的市場化思考[J].農業經濟,2017,(07):129-131.
[4]王宏智,陳業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優化[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9):11-13.
[5]孫偉仁,張平,趙德海.農產品流通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困境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8,(06):99-104.
[6]姚曉紅.山東省農產品品牌競爭力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2.
[7]許婷.淺析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重慶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5):167-170.
[8]江建秧.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機制探尋[J].農業經濟,2018,(12):138-1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