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全面營改增對地方財稅管理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進入新時期后,財稅領域正在全面施行營改增,其在根本上意味著重大性的稅制改革得以推進。面對營改增的現階段趨勢,有關部門針對地方財稅體制也應當逐步予以變革,確保地方現有的財稅體制能夠真正符合營改增的宗旨與思路。在此前提下,有關部門就要著眼于轉變并且創新地方財稅機制,從而將營改增的手段與措施滲透于財稅管理中,并且給出可行的轉型對策。
  關鍵詞:全面營改增;地方財稅管理;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63
  營改增作為我國財稅領域的重要變革,對于平衡稅負、優化經濟結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從根本上來講,推行營改增的舉措有助于帶動當地需求與當地投資,而與之有關的財稅體制影響也表現得較為顯著。同時,地方財稅與營改增之間也體現為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地方財稅體制本身包含了較多層次,因此在推進營改增的當前實踐中就要明晰地方財稅機制受到營改增給其帶來的影響,從而因地制宜探求轉變并且優化地方財稅機制的路徑與方式。
  1 地方財稅管理受到全面營改增的影響
  營改增的基本內涵就在于運用增值稅來替換原有的營業稅,從而實現了全方位的稅收改征。對于當前現存的各類應稅項目來講,企業在經歷上述稅改的前提下就要轉變為增值稅的全面繳納。與此同時,增值稅僅限于繳納相應的增值部分稅額,但在上述稅額中僅限于服務增值與產品增值。通過運用上述的稅收變革措施,企業不再有必要反復予以納稅。依照現階段的全新轉型趨勢,營改增在客觀上符合了總體性的深化改革目標。這主要是由于,開展營改增的初始動機就在于調動積極性并且縮減企業稅負,同時也轉變了原有的財稅運行模式。
  對于各地企業本身而言,營改增具備的價值就在于培育全新的行業推動力、促進消費以及產業全面升級、深化改革供給側并且培育高端的新型科技產業。在目前看來,各地都在逐步轉向工業化以及城市化,以至于增值稅與營業稅呈現全面并存的狀態。營改增的途徑與舉措有助于優化整個稅收體系,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來實現全方位的稅收體系轉型。
  近些年來,各地都在致力于推進營改增。由于受到營改增引發的相應影響,營業稅不再被納入地方稅原有的體系中。因此可見,地方稅務局因此也將會顯著縮小原有的征管稅收范圍,而與之有關的稅收規模也在逐步受到局限。在營改增給各地帶來的全方位影響下,增值稅轉變為地方以及中央共享,因此不再限定于主體性的地方營業稅。某些地方財政本身就呈現收不抵支的趨勢,受到營改增的干擾與影響,上述地方財政就會突顯更加艱難的狀態。
  2 地方財稅體制的具體問題
  在“營改增”沒能得以全面推進的狀態下,稅收體系呈現了并行的增值稅以及營業稅狀態。稅收體系由于受到上述現狀的突顯影響,以至于表現為征稅重復的不良狀態。因此可以得知,運用營改增的基本舉措可以給原有的財稅體系帶來全方位的沖擊。在此前提下,地方財稅體制逐漸表現為如下的具體問題。
  2.1 相對較大的征管難度
  從當前現狀來看,地方稅收正在面對欠缺完善性的稅收征管體系,以至于表現為相對較大的征管難度。這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部門仍然沒能及時共享現階段的地稅信息以及國稅信息。面對營改增的全新稅收體系轉型趨勢,地稅部門針對原有的某些稅收信息無法再去予以全方位的掌控,以至于弱化了上述部門原有的稅收征管權限。地方征稅的范疇主要應當包含企業以及個人的所得稅、營業稅、印花稅、營業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以及其他有關稅種。在上述的各類稅種中,很多地方都主要依賴于營業稅,并且將其視作核心性的地方稅收來源。然而面對營改增引發的顯著影響,地方稅體系日益表現為欠缺主體稅種的趨勢。與此同時,地方財稅的整個體系也表現為減少的財政收入整體數額。
  此外,地方部門也將會面對顯著減弱的征收手段,尤其是涉及到其中的以票控稅手段而言。這是因為,地方稅種在當前階段整體上表現為零散、規模較小并且監管難度較大的基本現狀,而與之有關的收入彈性也將會顯著受到削減。因此經過歸納可知,地方政府在現階段很可能將會失掉原本穩定性較強的地方稅收來源,甚至表現為財政緊缺的狀態。
  2.2 失衡的地方事權與地方財權
  經由營改增的全面轉型以后,地方政府整體上呈現了失衡性的事權以及財權現象。其中的根源主要為,營改增針對增值稅原有的分享比例予以適度的調整。通過運用上述的稅收調整以后,應當能夠表現為較高比例的絕對稅額增加。但是與此同時,地方財政很有可能就會呈現遞減的趨向。因此為了填補當前現存的財政收支差異,地方政府就會呈現權力失衡的狀態,從而減少了綜合性的地方財政收入,并且埋下了潛在性的稅收領域矛盾。
  3 探求轉型對策
  各地在未能推行營改增時,稅務局整體上負責征收當地營業稅。然而不應忽視,地方政府本身應當擁有征收營業稅的相關權限,同時也有權獲得相應的收入與稅額。營改增給各地當前的整個財稅體制都帶來了多層次的相關影響,因此各地有必要著眼于如下的財稅體制轉型對策。
  3.1 適當分配增值稅收入
  有關部門當前如果要著眼于施行全方位的營改增,那么針對增值稅范圍內的地方收入比例就要予以適當提升。截至目前,地方稅種中仍然應當包含營業稅。增值稅即便已經取代了各地原有的常規營業稅,然而有關部門針對上述的稅收收入仍有必要予以妥善區分。由于受到較重的經濟壓力影響,運用營改增的途徑與方式應當可以全面拉動當地需求,從而保證其符合了當地供給由當地投資拉動的基本經濟規律。
  具體在實踐中,關于增值稅就要著眼于全面予以適當分配,從而確保地方以及中央都能適當予以增值稅的劃分。在此前提下,針對地方增值稅仍然有必要予以適度提升,通過運用此項舉措來全面優化地方稅務以及地方財政的氛圍。有關全面營改增在現階段予以推行時,仍需著眼于關注其中的法律保障舉措。由此可見,全面營改增在客觀上必須依賴于法律健全,通過運用健全立法的途徑與措施來約束并且規制有關的市場主體,從而保障上述主體都能真正遵循當前的營改增立法規定。立法在有序分配各方主體利益的同時,對于適度提升增值稅的舉措就要予以謹慎應對,避免其超出相應的限度。
  3.2 增設全新的地方稅種
  現階段有關部門正在著眼于增設各地的全新稅收,從而創設了多樣化的主體地方稅種。截至目前,各地財政支出并沒能真正獲得來源于財政收入的支撐。通過運用上述的地方稅完善措施,應當可以構建完整度較高的全新稅收機制與稅收體系。因此在現階段的實踐中,關鍵舉措就在于實現地方收入的顯著提升,借助主體稅種來完成上述的稅收轉型。與此同時,各地也要因地制宜靈活選擇稅源較廣并且稅基較寬的最佳地方稅種,從而全面突顯了當地特有的區域優勢以及其他稅收優勢。作為稅收管理的有關負責人員而言,其應當擁有更高層次的稅收監管意識,確保妥善處理多種多樣的稅收風險。
  有關法規針對主體稅種的規定是否能達到健全性與完善程度,其直接關乎營改增能夠獲得的成效性。因此在當前實踐中,關鍵舉措就要落實于實現地方稅種的合理創建,同時也要緊密結合當前的營改增現狀來增設必要的新稅種。從當前現存的狀況來看,整個稅收體系尚未達到應有的健全度,其中包含了亟待轉變的很多要素。為了從根源上加以轉型,那么首先應當健全現有的稅種,避免當前稅種無法覆蓋于營改增的各個層面。
  4 結束語
  經過綜合分析,可以得知營改增措施在客觀上有助于企業稅負負擔的顯著緩解,從而逐步優化了當前的地方財稅運行模式。但是不應忽視,地方財稅體系截至目前并沒能真正達到優化與健全,其中仍然表現為有待改進之處。因此在該領域的實踐中,有關部門仍需更多著眼于全面籌劃稅收,從而全面確保當前稅收機制能夠符合前瞻性與合理性,在此前提下服務于地方財稅體系的逐步健全。
  參考文獻
  [1]陳佩敏.地方稅收受“營改增”的影響和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07):158.
  [2]岳紅梅.“營改增”對地方稅收的影響及思考[J].財會學習,2016,(16):173.
  [3]任愛華,李閱歷,王寧.“營改增”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以河北省為例[J].會計之友,2015,(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1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