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 真正的商業思想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任正非,這位一手把華為公司打造成世界級科技王國的企業家,不僅創立了開中國先河的企業治理大法,在判斷企業市場時也極具預見性,在企業繁花似錦時總能未雨綢繆,帶領企業度過“寒冬”。任正非是企業家,更是為觀念而戰斗的商業思想家。
2019年3月14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上海舉行的華為HILINK生態大會2019上表示,目前華為中國中高端手機市占率34%,預計年底將達到50%。中國只要賣出3臺手機,就有1臺是華為。2019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5億?2.6億臺,沖擊世界第一的市場地位。
經過30余年發展,華為已經成為世界級的通訊信息公司。它的發展過往,是一次不斷自我蝶變的旅程,是與市場充分博弈的縮影,是奮斗者天助的典型。
這背后繞不開任正非這個名字。作為華為公司創始人,他成為了傳奇的締造者。有人說,當代中國從來都不缺企業家、政治家,但從來都缺乏真正的商業思想家。而任正非正是被外界看作是少有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華為基本法》 確立企業發展戰略
1997年3月27日,華為聘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春波等人為華為起草了一個企業戰略規劃,被稱為《華為基本法》。任正非要求起草人弄清楚3個問題:華為是誰?華為從哪里來?華為要到哪里去?
后來,它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制定的第一部企業管理大綱。
在《華為基本法》的第一條中,任正非明確提出:“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為了實現目標,任正非制定了專業化發展戰略,“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 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
《華為基本法》里確定,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這3個核心的管理原則被認為奠定了華為的成功,并幫助其在行業內取得領導地位。
其中,任正非把以客戶為中心作為不容置疑的最重要的原則。他表示:“其實我們的文化就只有那么一點,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是客戶,我們就要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我們想從客戶口袋里賺到錢,就要對客戶好,讓客戶心甘情愿把口袋里的錢拿給我們,這樣我們和客戶就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怎么去服務好客戶呢?那就得多吃點苦啊。要合理地激勵奮斗的員工,資本與勞動的分配也應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開啟“全員持股”
作為中國企業中獨樹一幟的存在,華為的全員股份制設計總為人所津津樂道。
《華為基本法》設定了一條基本的原則,實行“員工持股制度”。在《華為基本法》第一章第四部分第十七條中,可以找到華為關于員工持股的綱領性的陳述:我們實行員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認同華為的模范員工,結成公司與員工的利益與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將不斷地使最有責任心與才能的人進入公司的中堅層。
在華為的股份中,任正非只持有1%多一點的股份,其他股份都由員工持股會代表員工持有。
截至現在,華為已經實施了4次大型的股權激勵計劃,這間接地為員工提供了雙向的晉升通道,徹底激發了員工作為企業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任正非親切地稱這些優秀的普通員工為“華為英雄”,就是這樣一個個“螺絲釘”堆起了華為今天的高度。
任正非曾坦言:“公司早期那時我還不懂期權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這方面很發達,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僅憑自己過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創立之初我與我父親相商過這種做法,結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這種無意中栽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得如此鮮艷,成就華為的大事業。”
華為公司的股權激勵將員工的人力資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體系。員工獲得股權,參與公司分紅,實現公司發展和員工個人財富的增值,同時與股權激勵同步的內部融資,可以增加公司的資本比例,緩沖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股權激勵方式并非一成不變,華為會隨著企業運行環境以及管理結構的變化不斷調整和適應。同時,華為也有著很高的績效標準,所有員工必須高強度地付出。這說明華為的高利益激勵是跟高績效結合在一起的,這樣員工才能與公司共榮辱。同時這種基于股份的利益機制又與個人成長機制結合得很好,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人才的成長速度。
偏執投入技術研發
華為的主營業務,是電信設備的研制,這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的行業。任正非對研發投入的堅持,近乎偏執。而這也是《華為基本法》中的另一條原則。
十幾年來,華為始終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目前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150 億?200億美元,而且有硬指標:只許花完,不許花不完。用任正非的話說,就是“華為沒有錢,卻裝成有錢人一樣瘋狂投資。”
“開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幾十億元,幾年不冒泡的準備?!比握钦J為,“在大的機會面前,要有大的戰略耐性?!耙偷米〖拍模宓什粌H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
2019年年初,歐盟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這個排名主要是對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主要企業2017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進行的調查。排名顯示,美國有778家公司上榜、歐盟國家有577家、日本公司有339家,中國則有438家公司上榜,其中華為以113億歐元的研發投入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在中國公司中,華為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研發方面投資的總和。
投入研發一兩年不可怕,可怕的是幾十年不變。近10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17 年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64091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48758件。
“沒有長盛不衰的企業,但是只要做到不斷創新、變革,那么他將會永遠繁榮下去,在技術上的研究華為會一直堅持下去,在這個技術吃人不吐骨頭的時代,沒有技術是會要我們命的?!比握钦f。
任正非的憂患意識
中國最悲觀的企業家,非任正非莫屬。
在外界看來,華為勢如猛虎、譽滿全球,但任正非卻始終保持著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在他看來,“華為大限快到了”。
每隔一段時間,任正非就要對內部員工發表講話,講得最多的就是“華為迷茫了、離死亡不遠了”等各種“危言聳聽”的話語。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正是任正非的這種憂患意識,讓華為始終屹立在高手如云的世界競技場上。
2001年年初,正當其他華為人為上一年公司銷售額飆升到220億元而歡欣鼓舞時,任正非卻憂心忡忡地拋出了《華為的冬天》一文。“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果然,當年全球電信產業出現了大滑坡。但因為華為早備好了“棉衣”,所以能安然過冬,當年完成了255億元的銷售額。
任正非曾經在《北國之春》中這樣描述華為的處境:“華為像一片樹葉,有幸掉到了這個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隨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沒有經歷驚濤駭浪、洪水泛濫、大堤崩潰等危機的考驗,因此,華為的成功應該是機遇大于其素質與本領。”
在2019年年初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有記者問及“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這個尖銳的問題時,任正非的回答毫不避諱,他說“一定”。
任正非表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不是一個現實問題。他認為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問題是祛除懈怠。如何能夠祛除惰怠,對華為來說是挑戰?!八晕覀儚娬{自我批判,就是通過自我批判來逐漸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認為并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別人的命要難得多得多。”任正非一直認為,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任正非對華為的現狀與未來一直居安思危。他時時刻刻都沒有松懈,在任何一個華為值得鼓掌的關頭,都是“當頭棒喝”以讓每個華為人保持頭腦清醒,因為他知道天道循環的道理,生存與毀滅其實只在一線之間。
43歲創業,不惑之年始見春。
任正非,這位一手把華為公司打造成世界級科技王國的企業家,不僅創立了開中國先河的企業治理大法,在判斷企業市場時也極具預見性,在企業繁花似錦時總能未雨綢繆,帶領企業度過“寒冬”。任正非是企業家,更是為觀念而戰斗的商業思想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04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