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學習方式表征的實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方式轉變是新課改顯著特征之一,以學習方式轉變為切入點提取新表征,整合新課改系列研究成果,進行措施改良與成果推廣,以深化新課程改革。探析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混合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表征,剖析其作用為增強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針對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科學研究精神獲得與信息技術意識加深。
  關鍵詞:現代學習方式;表征;新課改;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4.089
  廣西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2012年開始大范圍推行,已到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新課改體現在改革的范圍擴大,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的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潛能為價值導向。課堂教學成為新課改的主陣地,而學習方式轉變是新課改最直觀的標志。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所選擇和組織的基本行為和認知取向,它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不指向某一具體方法,而指向學生進行學習時的表現,既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和學習策略等外在的表現,也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在表現。 “現代學習方式”主要指新課改后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呈現的表征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探究一門課程的研究性學習,以及基于國外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進行本土化改良的混合式學習。表征在文化領域指的是顯露于外的征象,因而通過實證研究進行呈現。
  1 高中課堂中現代學習方式的表征探析
  1.1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他主學習而提出的,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新課改的范圍影響到L高中后,各學科教師組織教研團隊,研究新教材、新課標,從教學設計方面重組教學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教學情境。傳統教學大多借鑒赫爾巴特五段教學法,教師主導教學每一個階段的內容及進程,它“以傳遞——接受式”為特征,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傳遞信息,并結合學生的練習和反饋來達到課堂目標,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易喪失話語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實現學生自主發展更是紙上談兵。在建構主義教育觀下,學習是學生激發已有認知,并聯系新舊知識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自主學習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場域,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課本知識和其他教學資源,在腦中運用學習策略進行加工,最后將所得到的生成輸出,便組成了自主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中教師并不是放任不管,需要教師學生自由思考,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進行支架式和拋錨式教學。改革后的課堂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式學習”為主要方式,以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生成為主要教學內容,由教師提出教學核心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展示與反饋等環節構成。
  1.2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提出的,主要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小組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并且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依據的互助性學習。教學交往屬性論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由兩種關系決定:交往關系(主體——主體)和認識關系(主體——客體),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和交往過程。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教學大多停留在認識過程的認識,而忽略了其實質上也是一種交往過程。大多的課堂交往以師生交往居多,生生交往較少;課堂教學以競爭性的學習為主,學生之間的合作也較少。隨著對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重視,新課改將合作學習列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式學習”將原本教師講授新知的環節轉變為學生在教師指引下自主學習,學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再由小組討論就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各組之間交流想法與交換答案。若遇到難題,也可提出讓其他小組或教師解決,最后展示學習成果。
  1.3 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是基于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學生進行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L高中在高二年級引進了“創數平臺”,最顯著的表現在數學學科的學習。廣西高??蒲袌F隊從2014年進入廣西10所中學開展系列數學差異化教學的數字化實驗,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應用以實現數學差異化學習與教學實驗研究,創數平臺就是這項研究所引進的技術。創數平臺需安裝在pad上,學生在平臺上做題,后臺批改,學生自行修改。平臺利用大數據和CAI技術分析學生的不同水平和在不同知識點的強弱程度,會自動向學生推送相應試題,教師在后臺可以看到平臺上的數據。在數學課堂上學生針對不理解的問題提問,老師可以集中回答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和重點題型,或課后回答個別同學的問題,形成對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的有效反饋。在線上平臺學習和線下教師指導的結合下,實施數學差異化教學和因材施教,混合式學習改變學生原有學習方式,沒有使學生感到學習焦慮,反而增加學習動機,一定程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1.4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有關問題并獲得相應知識、經驗以及相關能力的學習。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學習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L高中將探究學習的方法引用到課堂上,表現為由師生根據課程標準與實施情況,將教學目標分解并明確到對每個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掌握上,以問題為基點開展課堂,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以高一政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例,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區別,辨析不同所有制經濟類型的表現形式。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編排,引導學生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運用探究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生分小組開展學習,制定調查計劃,將教材進行本土化改造,在學校周邊或縣城其他地方對各個類型的商鋪、門店進行調查,最后分析所調查的經濟體制屬于何種所有制經濟里的何種類型,并撰寫調查報告,由此形成一個完成的自主學習知識、搜集信息、制定計劃、展開調查、整理調查結果的思維形成的范式。在探究學習下,學生借助信息、尋求策略、親身實踐、增加認識,理解和自我指導能力能夠發展。   1.5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探究學習方式在課程上的表現,探究學習不僅作為學習方式,而且作為一門課程(即研究性)學習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當中。廣義上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學習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適用于各學科的學習。L高中新課改將研究性學習常態化,是通過“同課異構”的方式呈現的。同課異構原指不同教師在不同班級上同樣的教材和進度的“同名課”,通過比較各自在教材設計、分析和教學風格的異同來就達到共同完善的目標。
  以L高中高一政治組為例,每周二是政治教師進行研討的時間。教師們通過輪流說教學目標、說重難點、說教學法的設計、說問題的設置、說評價的標準等來對比研究與評估。教師之間通過課堂實錄進行觀察和反思,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群體中的同課異構一直保持并推陳出新,在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學生與教師一同參與課堂,作為學習和教研的主體。由教師與學生一起鉆研教材、重難點、講解方式等,研究如何上好這堂課,由小組備課并上好一堂課,達成本節課目標,而教師從講臺走下課堂聽課和引導,在學習共同體下師生共同完成教學,學生以老師的角度直觀地參與教材選擇與課堂組織,更凸顯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 現代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著力點
  2.1 學習更具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增強
  在自主學習方式的實施效果上,老師認為比起講授知識,更樂意通過轉移權利、增加學生活動使其成為課堂主體,采取課改后的教學方式。90%的老師表示愿意去開發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使單一的課堂多樣化。課改后學生的興趣增加,認為豐富多樣的自主式比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會主動回答課堂提問,但是希望講授習題時由自己先理清思路再講解,表示面對新課改自己會積極主動地適應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約60%的同學認為新課改轉變了學習方式,有了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除了學習高考科目,也有時間和有精力分配到感興趣的事情上。在自主學習方式的衍生效果上,學生自組織能力增強,自主管理的班風和學風逐漸成形,學生不再是班主任“治理”的對象,而是與班主任共同分工進行班級管理。自主管理的班風的形成帶動了自主學習的學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減輕了老師負擔,融洽了師生教學相長的平等關系。
  2.2 學習更具合作性,人際交往能力提升
  超過90%的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感興趣,超過50%的學生認為在教師布置任務后,給予充裕的時間自學,僅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認為是直接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形成一定思考基礎上對疑問的探討或觀點的交流,同時保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有培養了生生交往合作能力。若遇到自學和討論都無法解決的問題,80%的小組都會向老師或別組尋求答案,而課堂就會圍繞著解決問題來展開。70%的學生會在課后也進行合作學習,已滲透進學生學習常態中。合作學習把合作的觀念引入了教學系統,著眼于提高全體同學的學業成績,把教育中的競爭取向轉向到合作,使學生熱愛同學、愛護班級,善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傾聽他人,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念,利于知識的社會互動和群體建構。以小組合作為學習場域,更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2.3 學習更具研究性,獲得科研研究精神
  大部分學生認為進行新課改后,師生互動的機會明顯增多、課堂學習討論的氣氛明顯活躍,探究的能力明顯增強、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明顯密切了。研究性學習和探究學習作為一門生成性課程或者一種學生智慧的生成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在模擬科學家研究過程中,學生不僅作為一個學習者,也要作為組織者、協調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進行研究與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鉆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嚴謹的科研態度。在個性養成方面,學生在研究中必然會面臨各種困難,而在進行各種資源的調配和策略的選擇過程中,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學生形成堅忍不拔的個性以及鍥而不舍的品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本土化的研究,學生逐漸通過觀察社會,關心時事,了解鄉土民情,促進教學與學習生活化。
  2.4 學習更具針對性,信息技術意識加深
  隨著技術的發展,創數平臺因其題型多、題量大的優勢,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題型,改變學生思維方式,激發了學習動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定位。類似創數平臺在數學學科中的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英語學科中的運用也逐漸成為普遍現象?;旌鲜綄W習引入了網絡技術,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對于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實現有著深刻意義,便于學生明確自我定位,加強對自己優勢劣勢的了解。在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內驅力,形成獨具自我特色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陳德虎,李本友.現代學習方式[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2]吳永軍.新課程學習方式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王麗萍.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方式轉變探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范庭衛.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3.
  [5]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41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