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奇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陳
和所有瘋狂擴張的企業一樣,奇瑞汽車已經無暇顧及太多的細節。
日前,奇瑞首款在烏克蘭投產的新車A13車型(風云2)已經在烏克蘭扎巴羅熱市的ZAZ工廠正式下線。奇瑞此次選擇在烏克蘭投產,意在以此為跳板進軍背后更大的市場――俄羅斯。在此之前,包括長城和比亞迪在內的中國汽車,均遭遇俄不斷提高的政策壁壘,而被迫撤出俄羅斯,在這樣的情況下奇瑞能否進入俄羅斯市場?
目標80萬輛
奇瑞汽車2011年度銷售目標為80萬輛,相比2010年奇瑞68.2萬的年度銷量,其預計增幅達到17.3%,高于行業平均預期增幅,引起了行業及媒體的高度關注。
根據奇瑞“成長2011”年度發展戰略,銷量和規模目標已不是奇瑞單純追求的目標,公司提出了明確的戰略轉型計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產品研發要從“大而全”向“少而精”轉變,奇瑞今年將推出的5款新車型,是近年來較少的一年,公司未來將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品牌價值和效益的提升。
近日,奇瑞汽車公布了1月份的銷量數據。1月份,奇瑞全球銷量達到86299輛,同比增長17.52%,再創同期歷史新高,這也是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月銷量首次突破8萬輛大關。其中,1月出口量達到10505輛,同比增長132.5%。奇瑞1月銷量喜迎開門紅,為奇瑞完成全年80萬輛的銷量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暫緩IPO計劃
和所有瘋狂擴張的企業一樣,奇瑞汽車已經無暇顧及太多的細節,管理上的疏漏比比皆是。按照管理學的理論,只要速度足夠快,細節上的疏漏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奇瑞在突飛猛進的同時,自身的痼疾正日趨明顯,而且這些所謂的細節逐漸泛濫成為一種普遍的企業行為。
2010年4月,奇瑞并沒有如期啟動IPO計劃。尹同躍對媒體解釋是“將上市運營資金用于產品研發的投入。”
而一名資深證券人士透露,奇瑞暫緩IPO的真正原因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降、資產負債率高、研發投入以及新品牌耗資過大有關,不僅難以獲得證監會批準,即便IPO成功也很難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而無法實現融資目標。
同薄利多銷的其他汽車企業一樣,奇瑞一直難以擺脫主營業務利潤率過低的痼疾,然而,奇瑞卻依然公布了高達300億元的巨額投資計劃,目前仍有過百億的資金缺口。
整車、發動機及變速箱的項目,造成了奇瑞多品牌戰略帶來的前期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等也進一步擠壓了原本就較低的利潤空間,只能依靠非主營業務的投資收益和政府補貼來維持整體利潤率的“門面”。
多品牌困局待解
奇瑞的多品牌戰略堅決而高效,無論是威麟還是瑞麒,都按照既定的思路推出了數款產品投入市場,而奇瑞旗下目前唯一的合資公司――量子公司也已經公布2011年推出豪華中級車的計劃。
奇瑞旗下主要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合營公司多達12家,在主營業務方面,除了安徽奇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在2009 年度實現凈利潤1404 萬元外,安徽麒麟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和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麒麟公司2009 年凈虧損高達1.5058億元,而并未有產品銷售的奇瑞量子公司也“貢獻”了1945萬元的虧損。
據知情人士透露,麒麟公司銷量不佳和巨額虧損讓奇瑞上下都“很有挫敗感”,也產生了諸如產品營銷策略、產品上市類型選擇等類似的矛盾。從生產低端轎車產品起步并渴望進軍高端市場的奇瑞汽車,顯然已經進入了多品牌戰略的困局。
“奇瑞多品牌戰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進軍高端市場過于樂觀,其推出的高端精品小車概念也并沒有得到市場積極的反饋,這與奇瑞品牌本身的品牌溢價不高和國內市場對于自主品牌生產高端車的不信任有關。”資深品牌專家顧環宇表示,如果不能通過海外收購或者合資的方式積累運作高端汽車品牌和產品的經驗,奇瑞多品牌戰略將會面臨更多更大的考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53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