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藝術設計教育作為職業教育一門相對來說較為年輕的學科,在我國職業教育的舞臺上日益成熟,它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梢哉f,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藝術設計的職業教育提供了許多契機。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是社會大環境的需要,也是現代人才培養觀的需要。探索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教育特征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職業教育 藝術設計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內部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需要行業和企業的積極參與。改革的質量不僅取決于教學人員的水平,同時也取決于學院對教學改革的有效管理。
目前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來源于“對應”職業崗位、工程或其他的需要,但是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進行嘗試、進行改革,卻沒能行之有效的開發出突破崗位決定論的課程或教育方案。這主要是沒有準確把握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定位和發展的變化。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該體現以下幾點:
1.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應該面向未來。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直都是以職業崗位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但是由于科技、技術的高速發展,職業崗位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人才流動也是常見現象,所以針對職業崗位就不再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穩固基礎。今天,我們應該把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定位在“使今日的學生適應明日需要的各種理念”,“要關注到行業或職業的各個方面,應排除只教某種職業崗位技能的課程”,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教育就不應該再針對于一個單一的崗位,應該做到全面的提升素質,這也意味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應顧及到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
2.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教育的內涵應由技能轉向綜合能力的培養。
設計型人才的培養有無必要占用大量時間用于傳統素描、色彩的訓練是職業教育一直在探討的問題?,F在大多數的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軟件應用的技能,軟件課程的學時數比重不斷加大,素描、速寫、色彩等基礎課程的比重一再縮減,雖然設計作品的完成大都是依靠電腦來制作,但是設計師的設計作品所需要的是造型和色彩搭配應用的能力,電腦軟件只不過是設計的手段和工具。造型和色彩搭配能力要通過素描、色彩課程來鍛煉。我們對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職業教育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中,大約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后重新選擇學習素描、速寫。事實證明,素描、速寫對設計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速寫能力將成為設計師的特長,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是設計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動手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即便是能夠熟練的運用設計軟件也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同時,在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中,學生還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尤其是缺乏與工學,建筑學,傳播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市場營銷學等學科間的互相交叉學習,大多只注重藝術設計的形式表現而忽視了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藝術設計是藝術、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也是哲學、社會學、美學、文化等的交融,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學科等特點,同時又是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
3.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培育應注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個設計師取得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傳統的技能培訓,它更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一個需要創造性思維、不斷開發智慧與想象力、集多種知識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它的目標就是使人變得更富于想象力與創造力。獨創性的藝術設計,不是模仿、復制,而是具有獨創性的創造,離不開創造性思維,離不開藝術設計的創新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設計教育體系應在很大程度上圍繞創造性思維的軸心來展開,這也是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思維活動,教師的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努力方向都要從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探索。首先,加大思維訓練課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模仿性設計為創造性設計。然后,改變傳統的封閉式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加強應用項目的計課程,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項目,使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市場實際項目的需要得到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4.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教育應由簡單的單元教學走向與市場接軌的課題教學。
很多院校的教學形式都是采取簡單的單元授課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運用在職業教育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里,顯然存在很多不足。藝術設計教育由理論到實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這個過程里各部分都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對于任何一個設計項目的完成僅用一個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多個知識體系的支撐,包括視覺審美要素、技術表達要素等,否則就無法實現理想的設計。藝術設計課程有著其自身鮮明的教學特點:目的性明確、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較廣、與市場聯系緊密。每一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相輔相成的,有時會涉及到同一個知識點和設計要素、形式法則等。傳統的單元制教學割裂了課程之間的聯系,學生難以整體把握學科知識體系,造成綜合運用能力下降,學習效率下降。時代在變化設計觀也在變化,作為藝術設計教學觀念也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順應職業教育特點的要求,更新教學觀念和單元教學的形式,每單元過于獨立顯然是不科學的,運用課題教學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以及知識的灌輸,與市場接軌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5.職業教育培養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與經濟事業的蓬勃發展,藝術設計的行業也相應的發展起來,成為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連的文化產業諸如廣告設計與文化傳媒,企業形象策劃與推廣,展示設計與會展經濟,設計商務與市場營銷以及設計管理等等,這些行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同時也對技術技能性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來,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下面幾種職業能力。
5.1.職業認知能力:
即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識,包括從事該職業所應有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態度和行為規范。
5.2.職業崗位適應能力:
即為適應某一崗位所應具有的職業能力,包括勝任工作所應具有的實踐生產經驗、嫻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解決崗位中復雜問題的能力、崗位技術的創新和創造性勞動能力和生產組織管理能力等。
5.3.社會適應能力:
即為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所應具有的能力,包括人際關系的適應與健康的心理素質,轉崗及對新技術的適應,思維與表達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團結合作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等。
5.4.學習能力:
即為滿足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所應具有的能力,包括新技術的掌握能力與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力,信息的收集、整理與使用能力等。
結束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崇高而神圣的事業。藝術設計教育作為職業教育一門相對來說較為年輕的學科,在我國職業教育的舞臺上日益成熟,它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梢哉f,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藝術設計的職業教育提供了許多契機。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是社會大環境的需要,也是現代人才培養觀的需要。探索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教育特征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李曉卿、方超藝術設計教育中加強手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5
[2]、鄔憲偉面向未來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職教通訊20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62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