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體育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學校體育的健身、教育、娛樂等功能對于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提高社會能力、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學;高等職業教育;健身。
“體育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壓力的增大,學校領導和學生都很有危機感,領導重視于專業教學,學生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這很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終身發展。
1.職業教育新發展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教育面臨的挑戰依然十分嚴峻,整體水平離現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還有很大差距。(2)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技能型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現實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要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實施“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計劃”,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要,促進產學緊密結合,共同建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加快培養大批現代化建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軟件產業實用型人才,特別是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
2.面臨的形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勞動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內外研究表明,在經濟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22%來自勞動者的身體素質。據美國有關組織近期對全球勞動力素質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勞動力素質僅列第42位,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據調查顯示,學生的體制狀況及對健康的認識理解不容樂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方面,體育在教育過程中處于理論上的重視而實際上忽視這樣一種落差極大的態勢,在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中卻無應有的地位。而另一方面,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處于封閉狀態,與外界交流甚少,教學觀念、方法等陳舊,致使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意識、能力和行為以及相關的終身體育難以得到很好的培養??梢哉f順應時代要求的健康教育的貫徹實施是體育教學迅速改變滯后面貌的捷徑。
3.體育教學的重要功能
3.1健身功能 “健身功能”是體育的本質功能。體育以身體運動為基本形式,通過科學組合的身體鍛煉給予各器官、系統以一定量和強度的刺激,促使身體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方面發生一系列適應性和趨優變化,從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實踐證明,科學的體育鍛煉在改造人體器官、系統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僅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長,促使身體形態與內臟器官正常發育,而且還能提高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改善血液循環、呼吸、消化等系統的機能狀況,使人的“防衛體力”得到提高。另外,系統進行體育鍛煉對發展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有十分明顯的功效。這表明,當“防衛體力”和“行動體力”得到同步發展時,人體就能充分發揮潛在的運動功能,改善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實踐證明,科學地從事體育鍛煉,對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能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延緩有機體適應能力的降低,推遲生物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功能發生退化性變化都有明顯的效果。
3.2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體育的社會功能。馬克思關于教育的經典論述,從來都把體育視為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始終重視它這個特定領域里對全面發展人才所起的作用。因此,利用身心共同參與其過程的有利條件,培養學生將來擔任社會角色所必備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體育在學校發揮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
就社會教育意義而言,它在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及培養社會公德、教育人們要與社會保持一致性方面等,都具有極大的社會教育功效。能激起人們的榮譽感、責任心、民主意識和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3.3娛樂功能 “娛樂身心”是被挖掘和利用較早的體育社會功能。體育形成初期,亦即古代開展民族、民間體育階段,許多供娛樂消遣的身體活動項目,常在節日慶典、宗教儀式和表演技藝中出現,對調節和豐富人民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在歐洲,自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和新型資產者以“提高和改善人類的生活”為宗旨,大力提倡消遣和娛樂活動,并利用各種體育手段開展社交。
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物質產品不斷豐富,余暇增多,人們為享受生活和善度余暇,使體育的娛樂功能有了更廣泛的發揮。比如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可以調節生活,享受返回大自然的樂趣;隨著工作緊張和生活節奏加快,體育鍛煉有利于密切人際交往和享受集體聚會的樂趣;通過參與體育競賽活動或從事一些驚險性體育項目,可以在體力向自然的挑戰中,體驗創造人生價值的樂趣;經常欣賞體育比賽和表演,可以從運動員的高超技藝中得到美的藝術享受。
4.高等職業教育中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
4.1塑造強健的體魄 新世紀的到來,人們要在強手如林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牢記“健康第一”的普遍真理。職業學生必須十分重視通過科學的鍛煉過程來促進和完成自身的生長發育,全面發展身體形態、機能、努力提高身體素質和人的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體育教學對于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具有直接的作用。
4.2培養健康的心理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知識和能力、道德與行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改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和控制良好的心理活動,正確對待挫折和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斷提高自身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畢業學生終將走向社會,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其在走向工作崗位后,能更快地適應環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4.3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包括對體育的學習和認識能力、進行科學鍛煉的運動能力、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運動項目的能力、創新能力及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調控能力。體育鍛煉習慣是在長期的體育活動中逐漸形成并且不容易改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貴在堅持。只有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在鍛煉中長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堅強的毅力,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才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將體育鍛煉當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形成一種良好的態度和習慣。
5結論與建議
5.1高等職業體育課程體系必須根據21世紀高職人才素質結構和時代特征的素質教育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目標。
5.2確保教學學時數和教學質量。課堂內容的選擇要體現職業特點,充分體現靈活性、多樣性、個體差異性、興趣性的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以滿足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求。
5.3體育成績考核與體育課程評價克服一刀切、一個模式、統一標準的考試制度?!绑w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
5.4建設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并加強場地器材建設。
參考文獻:
?。?)溫喜壯,等著高等職業教育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遼寧財專學報》2004-3。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64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