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卡口新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今年2月9日在日本橫濱舉行的CP+展會上,德國老牌鏡頭廠商施奈德和蔡司宣布加入Micro 4/3陣營(以下簡稱M4/3),將為松下和奧林巴斯基于M4/3系統的微單數碼相機提供配套鏡頭。與此同時,索尼宣布將于今年4月免費開放旗下NEX系列的E卡口標準,此舉將有助于其他鏡頭以及轉接環制造商生產支持E卡口的鏡頭和轉接環。這意味著未來在微單數碼相機領域,隨著卡口標準的開放,不同卡口間鏡頭互換和轉接的情況將越來越多,因此了解卡口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技巧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將針對卡口的狀態和它的歷史淵源進行深入的討論。
  在開始深入討論如何更好地發揮鏡頭的可更換特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為相機卡口?相機卡口是可更換鏡頭相機機身和鏡頭之間連接系統的統稱。相機卡口的標準中具體包括機身像面定位距、卡口環直徑、卡口環類型/旋轉方向、光圈撥桿和電子觸點等眾多技術參數。眾所周知,不同品牌的相機所采用的卡口標準各不相同也很難通用。
  盡管每家廠商都有自己獨有的卡口標準,但是用戶仍舊可以借助轉接環等設備將不同標準的鏡頭與機身相連。雖然從各項指標上看,鏡頭還是原配的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嫁接的果子就不甜。實際上借助卡口轉接,相機的功能可以被大大擴展。例如,現在很多數碼單反相機已經可以通過卡口轉接環轉接電影鏡頭,用于電影拍攝。那么,到底手中的相機都能轉接哪些鏡頭?轉接的效果又如何?這些都需要由相機的卡口決定,因為卡口的參數直接限制了其可兼容的鏡頭范圍和轉接效果。
  現階段,主流的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包括數碼單反相機、微單數碼相機??筛鼡Q鏡頭相機的卡口有佳能的EF卡口、尼康F卡口、賓得K卡口、奧林巴斯和松下的M4/3卡口、索尼的A卡口和E卡口、三星的NX卡口等?,F在活躍在可更換鏡頭數碼相機領域中的這幾家廠商所使用的卡口都有較為悠久的歷史,都是從早期膠片單反相機發明之初的螺口逐漸發展演變而來。而它們各自的發展脈絡又有很大不同,這直接決定了卡口的兼容能力。
  卡口的重點參數
  在談及卡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到眾多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名詞,而下面的這些名稱是需要我們特別理解的。
  機身像面定位距是在認識卡口時首先需要了解的參數。它是指相機卡口前端至感光元件的距離。目前膠片相機和數碼單反相機的機身像面定位距普遍在42.1mm~46.9mm之間,而微單數碼相機主要有18mm(索尼E卡口)、20mm(M4/3卡口)和25.5mm(三星NX卡口)3種標準。
  除了像面定位距以外,卡口環的直徑直接決定了鏡頭在物理上是否能安裝在機身上。具體而言,卡口環直徑是指機身卡口的最大有效內直徑,膠片相機和數碼單反相機的機身卡口環直徑普遍在45mm~54mm之間。
  在某些卡口上可能還可以看到光圈撥桿,相機通過此機械撥桿進行全開光圈取景、景深預觀和收縮光圈拍攝的操作。目前絕大多數的膠片單反相機都設置了光圈撥桿,在數碼單反相機中,尼康的準專業數碼單反相機保留了此撥桿。
  電子觸點,卡口系統中的電子觸點主要負責機身與鏡頭間的電子信號和電源的傳遞,相機通過電子觸點采集鏡頭焦距、光圈和測光等信息,并且實現全開光圈取景、景深預覽、收縮光圈曝光、對焦系統的電力供應和自動對焦信息等功能的傳遞。
  卡口的10年之癢
  理論上講,某個品牌相機廠商的卡口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相同標準以提供更好的兼容性,然而不把堅持標準當回事的廠商大有人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佳能。佳能是目前數碼單反領域最熱門的廠商之一,他經歷了從膠片機械單反向數碼電子單反系統的逐步過渡。但在整個的相機系統變革歷史中,佳能的卡口系統可以說是最“善變”的,平均每10年就進行一次大的卡口變革。在目前主流的佳能EF卡口誕生之前還有諸多先輩,自1954年佳能開始發展單反相機之后,曾分別嘗試過R、FL和FD卡口。其中改動較大的FD卡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自動對焦功能時代,佳能又無情地拋棄了FD卡口,推出了全電子化EF卡口。
  EF卡口依靠相機機身卡口內的8個電子觸點連接并操作EF卡口鏡頭,進而實現各種自動曝光功能,給鏡頭對焦系統供電以及傳遞對焦信號。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機身與鏡頭信息傳遞的精確性和靈敏度,也因此確立了佳能EF鏡頭采用鏡頭內置驅動馬達的結構。同時,佳能還將EF卡口內徑設計為54mm,這為開發設計更大光圈的鏡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目前佳能相機提供很多專業級大光圈鏡頭就是例證。同時EF卡口的全電子化的設計,也有利于制造防水和防塵性能俱佳的專業級單反相機,例如專業級的EOS 1系列相機所具有的防塵、防滴濺特性就十分突出。雖然佳能的全電子EF卡口有諸多優點,但是正如上面所說,佳能的善變導致其自身的鏡頭卡口標準不能相互兼容,EF卡口不能安裝其他佳能卡口標準的鏡頭,這樣就直接使老佳能卡口的用戶失去了鏡頭轉接的樂趣。
  即便都是EF卡口佳能也有搞兩套標準、區別對待的嫌疑,目前佳能為不同定位機型設計了不同的卡口標準,即EF-S卡口和EF卡口,這兩者在通用性上也存在問題。EF卡口系列鏡頭由于其成像圓較大,能完全覆蓋35mm尺寸的全畫幅感光元件,它主要與膠片單反相機和全畫幅的專業、準專業數碼單反機身配合使用,俗稱“全幅鏡頭”,而EF卡口也被稱為“全幅卡口”。EF-S卡口標準則用于配合采用APS-C畫幅感光元件的中端和入門級數碼單反機身,因此EF-S系列鏡頭的成像圓較小。而在實際使用中,EF-S鏡頭不能使用在EF卡口的全畫幅數碼相機的機身上,因為雖然EF-S鏡頭可以插入到EF卡口中,但會導致相機的反光板損壞;而EF鏡頭除了能用于全畫幅數碼單反機身上,還可以用在EF-S卡口的APS-C畫幅機身上,但須注意,其等效視角焦距須乘以1.6的倍率,例如EF鏡頭超廣角17mm焦距的視角將會變為等效于標準廣角27mm焦距的視角。
  雖然佳能自身鏡頭卡口標準眾多,兼容性不佳,但是由于佳能數碼單反相機十分流行,支持EF和EF-S卡口標準的兼容附件卻比較多。第三方鏡頭廠商生產了眾多的EF卡口鏡頭,例如騰龍、適馬、圖麗和蔡司等。另外,由于EF卡口采用了較大的54mm卡口直徑和較短的44mm像面定位距,成為目前最方便通過轉接環使用其他品牌鏡頭的卡口。很多用戶都可通過轉接環使用像面定位距大于44mm的其他品牌的鏡頭,只要保證轉接環的厚度加上EOS機身像面定位距的44mm之后等于所轉接鏡頭的像面定位距就能保證轉接后的正常使用,當然自動對焦等特性將無法使用,轉接后對焦只能基本靠“手動”。目前,EF卡口的機身能轉接像面定位距在45.5mm~48mm的萊卡R卡口、康泰克斯C/Y和N卡口、尼康F卡口、賓得K卡口、奧林巴斯的OM卡口以及更老一代各品牌的M42螺口鏡頭。另外,由于EF卡口具有大口徑和較短的像面定位距,所以EOS系列數碼相機還可以轉接電影鏡頭進行視頻和圖片的拍攝。在歐美,改裝或轉接EF卡口來拍攝電影的不在少數,現在進口大片中的部分畫面就是通過轉接或改裝EF卡口的EOS數碼單反相機來拍攝的。
  卡口也能從一而終
  在單反相機的發展歷史當中除了像佳能那樣喜新厭舊頻繁改換卡口標準的廠商外,也有始終如一的堅持使用一種卡口系統的廠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尼康和賓得。
  尼康于1959年開始采用F卡口,F卡口也經歷了AI、AIS、AF-D、AF-S幾個階段逐步由機械式向電子化演進。這幾個版本在演進過程中分別加入了測光聯動(AI)、光圈優先與程序自動曝光(AIS)、機身驅動自動對焦(AF-D)和鏡頭內置對焦馬達(AF-S)等功能,逐步將F卡口完善并保證了向下兼容性。與尼康F卡口相似的是,賓得K卡口也是兼容性較佳的卡口之一。賓得35mm單反相機的卡口也經歷了KM、KA、KAF、KAF2這幾個版本的變革,逐步從由機械式手動對焦演進到全電子式自動對焦。其中KM卡口支持光圈優先曝光模式;KA卡口支持程序曝光模式;KAF支持自動對焦鏡頭;KAF2則增加了電動變焦功能。

  由于尼康對F卡口從一而終的精神,使得尼康自身鏡頭的兼容性最佳,大量老款F卡口的鏡頭都可直接用于當今最新的尼康數碼單反機身上。用戶在使用尼康各種新老鏡頭時須注意:AI和手動AIS鏡頭不可實現自動對焦功能;而即使是支持自動對焦功能的AF AIS和AF-D鏡頭在尼康的入門級數碼單反相機上也無法實現自動對焦,這是因為尼康在入門級產品上取消了機身對焦驅動的對焦螺桿,只能支持搭配AF-S鏡頭實現自動對焦功能;而AF AIS、D和G的鏡頭均可在中高端的數碼單反機身上實現自動對焦功能。與尼康F卡口一樣,賓得K卡口的兼容性也非常好,除了很少幾款鏡頭以外,幾乎所有自K卡口誕生以來的賓得鏡頭都可以在最新的賓得機身上使用。
  雖然尼康標準傳承的精神值得贊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F卡口在轉接其他卡口鏡頭時更加方便。恰恰相反,由于K卡口采用了較長的像面定位距,導致在轉接其他品牌鏡頭方面的兼容性較差。用戶在使用轉接環將其他品牌鏡頭轉接于尼康機身時,由于很多鏡頭的像面定位距為45.5mm(例如M42卡口),小于尼康機身的46.5mm的像面定位距,因而無法實現對無窮遠處的合焦,只可在有限拍攝距離內合焦。目前在老鏡頭中,大部分非尼康品牌的全畫幅單反相機鏡頭都無法轉接到尼康機身上,只有像面定位距較大的中畫幅相機鏡頭(像面定位距在63.3mm~112mm的瑪米亞、賓得和哈蘇等),在轉接后可于尼康機身上實現對無窮遠處的合焦。
  賓得的K型卡口是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卡口之一,包括理光、啟能、確善能以及國內的鳳凰等公司生產的單反相機均采用K卡口。因此,K卡口鏡頭的數量和品牌較多。除了賓得本身制造K卡口鏡頭之外,還有很多的相機廠商生產K卡口鏡頭,同時,第三方專門制造鏡頭的廠商也為K卡口生產了大量的鏡頭,例如騰龍、適馬、圖麗和蔡司等鏡頭廠商以及理光、啟能、確善能和國內的鳳凰等相機廠商。因此,可以說K型卡口在使用非原廠鏡頭方面具有無以倫比的優越性。另外,與尼康相比,賓得的K型卡口由于像面定位距較短,因此兼容其他卡口鏡頭的能力更強。用戶在對K卡口機身進行鏡頭轉接時,只需注意鏡頭的像面定位距要大于K卡口機身的像面定位距即可。當鏡頭像面定位距無法大于K卡口的機身像面定位距時,例如M42螺口鏡頭像面定位距與K卡口一致,皆為45.5mm,若想實現無窮遠處的合焦,就必須購置與機身卡口齊平的嵌入式轉接環。此外,由于賓得在中畫幅領域也頗有建樹,它的中畫幅鏡頭(賓得645和67的鏡頭)也可轉接至數碼單反相機上。
  總的來說,尼康F卡口與賓得的K卡口都具有較好的自身兼容性。但由于采用了較大的相面定位距,所以在轉接性能上尼康F卡口稍遜于賓得K卡口。
  4/3陣營的崛起
  作為日本光學界的著名廠商,早期以醫療光學產品起家的奧林巴斯在涉足相機產業后,逐漸發展成為業內頗具影響力的相機廠商。其單反相機卡口包括OM、4/3、M4/3幾種。其中OM卡口經歷了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2個發展階段。而4/3卡口系統是2002年奧林巴斯、松下和柯達共同制定的,所有采用4/3系統的數碼單反相機將一律使用4/3型感光元件(即寬高比為4:3,尺寸約為18mm×13.5mm),機身像面定位距為38.6mm,卡口環內直徑為46.5mm,采用全電子化設計,鏡頭的成像圓直徑約為4/3英寸,因此這個標準系統被稱為4/3系統。之后,奧林巴斯和松下又共同開發了M4/3標準的微單數碼相機系統。M4/3系統在之前4/3系統基礎上加以進化,將卡口的外直徑縮小了6mm,電子觸點從原來的9個增加到11個,增加的2個電子觸點主要為動態視頻拍攝服務。另外,與4/3系統相比,M4/3還取消了機身中的反光鏡和五棱鏡,機身的像面定位距也縮短至20mm。M4/3不僅使機身的體積小型化和輕量化,同時也給鏡頭帶來設計上的便利性,并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除了奧林巴斯自家的Zuiko Digital鏡頭外,4/3系統卡口陣營還包括徠卡為其合作伙伴――松下生產的D型數碼專用鏡頭和適馬的部分鏡頭。4/3系統的用戶除了可選擇原廠配套鏡頭之外,還可通過OM鏡頭轉接環連接使用老款的OM卡口鏡頭,但只能實現手動對焦功能。M4/3系統的用戶除了使用原廠M4/3系統的鏡頭以外,還可使用其他廠商的M4/3系統的鏡頭,例如,奧林巴斯M4/3系統的PEN系列相機可使用松下和確善能的M4/3系統的鏡頭;此外,M4/3系統機身也可以通過原廠轉接環使用4/3系統的鏡頭,并且能實現自動對焦功能。由于機身像面定位距較短,M4/3系統的機身可通過第三方廠商的轉接環來使用更多的單反相機的鏡頭。
  繼承與發展
  介紹過了自主研發及進行卡口創新的廠商,我們再來介紹“繼承派”的廠商,它們的代表有索尼和三星,目前索尼在數碼單反相機中采用A(阿爾法)卡口,實際上是來源于美能達。美能達的MA卡口采用全電子化設計,鏡頭與機身之間的信息交流全部依靠電子觸點,索尼收購了美能達的相機部門之后MA卡口也被索尼所繼承并改名為A卡口。三星的狀況與索尼類似只不過它選擇的合作方是賓得,三星與賓得合作開發的數碼單反相機采用了賓得K卡口,但由于各種原因,三星的數碼單反相機未能取得良好的市場認可并最終停產。
  通過對單反卡口進行改進,索尼和三星又分別推出了微單數碼相機產品。索尼的微單數碼相機采用了E卡口,而三星的微單數碼相機則采用了NX卡口。三星NX卡口的卡口環直徑為42mm,機身像面定位距為25.5mm。
  與佳能的EF、EF-S的鏡頭分類相同,索尼的A卡口數碼單反相機和鏡頭也分為APS-C畫幅(DT系列鏡頭)和全畫幅兩類。其APS-C畫幅的機身可使用所有的A系列鏡頭,但是在使用全畫幅的鏡頭時等效視角焦距須乘以1.5的系數;而全畫幅的機身也可使用所有A系列鏡頭,但是在使用APS-C畫幅的鏡頭時,其廣角端會出現黑角。索尼A卡口機身除了能與原廠鏡頭配合使用之外,也可轉接其他品牌的機身像面定位距較長的配套鏡頭,例如,可轉接徠卡R卡口(像面定位距46.9mm,機身卡口內直徑49mm)和康泰克斯N卡口(像面定位距48mm,機身卡口內直徑55mm)的單反相機鏡頭,更可轉接中畫幅鏡頭。索尼的E卡口微單數碼相機可借助LA-EA1轉接環使用A系列鏡頭。目前有14款內置對焦馬達的A系列鏡頭(包括3支蔡司鏡頭)支持轉接,但須將NEX微單數碼相機和轉接環的固件進行升級,方可實現自動對焦。需注意的是,A系列鏡頭中無防抖設計,轉接后相機就將失去了防抖功能。由于E卡口機身像面定位距極短,使得索尼微單數碼相機可以通過第三方生產商的轉接環轉接幾乎所有的單反相機和可換鏡頭旁軸取景相機的鏡頭。例如,可轉接康泰克斯的G系列和徠卡M系列相機鏡頭?,F實中,很多用戶采用了轉接其他品牌鏡頭的搭配方式,逐漸掀起了轉接鏡頭的“玩轉接”的潮流。
  三星的微單數碼相機均可使用原廠的ED-MA9NXK轉接環,轉接使用原廠或賓得的K型卡口鏡頭,但只能實現通過機身調整光圈而不能實現自動對焦功能,轉接后只可使用光圈優先(A)和手動模式(M)。在轉接其他品牌鏡頭方面,目前只能使用國產轉接環來轉接尼康、佳能以及其他各廠商的M42螺口鏡頭。
  總的來說,借助卡口和轉接環為相機轉接不同的鏡頭可以大大擴展相機的功能,提升拍攝的樂趣。我們在進行轉接時最需要關注的是卡口的像面定位距,只要這個參數符合要求我們通常都能找到合適的轉接環實現機身與鏡頭的連接。而在鏡頭選擇方面,雖然徠卡、適馬和康泰克斯在單反相機領域都已經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是它們的鏡頭質量都是可圈可點的,通過轉接使用這些鏡頭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值得轉接的鏡頭
  目前,在攝影發燒友中流行鏡頭轉接風潮,那么到底哪些鏡頭值得轉接呢?
  首先,最值得轉接的就是用戶手中已有的鏡頭。許多手中已有膠片時代的單反相機鏡頭的用戶,可以將自己原來的鏡頭通過轉接環與數碼單反和微單數碼相機轉接。
  其次,就是具有優秀成像質量的中畫幅鏡頭。這其中有哈蘇的蔡司系列鏡頭、祿來的鏡頭、賓得645和67的超級多層鍍膜鏡頭(SMC)、瑪米亞645和67鏡頭等。
  再次是徠卡旁軸取景相機M卡口和單反相機R卡口的系列鏡頭、蔡司的Z系列和康泰克斯的由蔡司生產的Y/C、N卡口鏡頭、確善能的福倫達SC、C卡口鏡頭、賓得太古瑪的M42螺口以及K卡口的手動對焦M系列和自動對焦FA系列鏡頭。還有K型卡口的M和A型鏡頭,也是值得轉接的。
  最后,隨著數碼相機高清視頻拍攝能力的增強,器材預算非常充裕的消費者可以考慮轉接電影鏡頭。電影鏡頭畫質高、無呼吸效應以及光圈形狀較圓,將極大地提升高清視頻的視覺效果。例如基于全畫幅尺寸的CP.2系列電影鏡頭(14葉對稱的圓形光圈)和著名的變焦電影鏡頭品牌――安琴就非常不錯。
  
  M4/3陣營擴充
  M4/3是最早的微單數碼相機系統,它采用了無反光鏡和五棱鏡設計、像面定位距短至20mm。由于其像面定位距較短可轉接大量的傳統單反相機鏡頭。但是轉接其他品牌的鏡頭后,會失去自動對焦等功能,所以使用便利性受到一定的制約。年初的CP+展會上,德國老牌鏡頭廠商施奈德和蔡司宣布加入Micro 4/3陣營(簡稱M4/3),將為松下和奧林巴斯基于M4/3系統的微單數碼相機提供配套鏡頭。屆時,將會有大量的配套鏡頭出現,可實現原配鏡頭應有的功能。未來,M4/3微單系統的可玩性將更高。
  
  卡口轉接環大觀
  卡口轉接環,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卡口轉換來連接不同相機機身和鏡頭的組件。一般常見的轉接環有卡口轉接環、近攝接環(或皮腔)和鏡頭倒轉接環3種。其中,近攝接環(或皮腔)和鏡頭倒轉接環都是用來進行微距攝影的相機附件。
  由于可更換鏡頭相機的卡口類型較多,導致市場上有很多不同機身和鏡頭之間轉接環,有原廠的,也有國外名廠的,更有國內廠商的,還有山寨版的,用料和做工質量都不盡相同。國外名廠的卡口轉接環大多都是專業從事相機鏡頭或附件制造的廠商所生產,用料好,做工精細,質量有保證。比較著名的有德國的路華士(NOVOFLEX),日本的確善能、三晃精機、近代(Kindai)、宮本制作所(RAYQUAL)等;國內有上海的KIPON等國產攝影附件廠商的不同品牌產品。這些不同品牌的轉接環可分為4類:原廠的自動對焦或手動對焦、帶電子觸點有合焦提示和帶矯正鏡片實現無窮遠對焦、自帶光圈和可移軸這4種類型。
  在轉接環市場上有一部分自帶矯正鏡片的轉接環,可將較短像面定位距的鏡頭,轉接在機身相面定位距較長的機身上使用。這些轉接環都自帶矯正鏡片,可以保證無窮遠處的合焦。但是除非必要,盡量不要使用此類自帶矯正鏡片的轉接環。這些轉換環中的矯正鏡片會對成像光路造成不利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其鏡片的鍍膜工藝較差,影響了鏡頭的通光率和色彩表現。用戶在進行轉接鏡頭時,應將不影響成像質量作為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轉接鏡頭的拍攝樂趣。
  
  近攝接環和皮腔
  近攝皮腔/近攝接環是連接在機身與攝影鏡頭之間的一個附件,其作用是拉開鏡頭主點與焦點平面的距離,以達到放大攝影的目的。
  電影鏡頭轉接環
  日本騎士(HORSEMAN)出品的可以將PL卡口的電影鏡頭轉接至索尼微單機身的轉接環,同時支持索尼NEX-VG10E高清攝像機。
  雙轉接環
  微單數碼單反相機的用戶既有35mm單反鏡頭也有中畫幅鏡頭,可通過購置兩個轉接環來轉接。例如,先將NEX或M4/3通過轉接環轉接至EF卡口,再使用中畫幅鏡頭轉接為EF鏡頭的轉接環進行轉接;M4/3也可先轉為4/3,再通過4/3轉接OM的轉接環連接OM鏡頭,如同使用微距皮腔一樣,在轉接環厚度較大時,用戶使用M檔拍攝時應注意光線損失,建議先預拍攝摸索出曝光的增加量。
  可移軸轉接環
  可移軸轉接環能夠將M42鏡頭、康泰克斯、雅西卡C/Y等鏡頭轉接到索尼等微單數碼相機上,可以實現萬向偏移,實現特殊拍攝效果,可以人為控制焦點位置和清晰范圍,也就是實現微縮模型或全景深清晰的效果。這類轉接環還能將尼康、OM鏡頭、徠卡R鏡頭轉接至M4/3機身上,可以進行各個維度自由移軸拍攝,實現特殊拍攝效果。
  內置光圈轉接環
  佳能EF鏡頭轉接環可以將EF鏡頭與M4/3系統微單數碼相機或索尼微單數碼相機相連,其內部有可調節的光圈,解決了轉接后光圈不可調的問題。
  
  怎樣轉接鏡頭
  用戶在購買卡口轉接環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轉接鏡頭前所要注意的參數、可實現的功能。
  成像圓的尺寸
  要轉接鏡頭的成像圓必須大于機身中影像傳感器的面積。因為只有較大的成像圓轉接較小的影像傳感器才可實現在短焦段拍攝時的無黑角效果。例如不能用尼康DX格式鏡頭轉接在全畫幅的佳能機身上。
  像面定位距
  機身像面定位距必須大于所要轉接鏡頭的原機身像面定位距2mm~3mm以上,以給轉接環預留出加工厚度(內嵌式轉接環除外)。
  卡口直徑
  在轉接鏡頭的原機身與所轉接機身像面定位距相同的情況下,機身的卡口內直徑必須大于所要轉接鏡頭的原機身卡口內直徑3mm~5mm以上,以給嵌入式轉接環留出一定的直徑。
  提示:一些相機要在菜單中做相應設置才能在轉接鏡頭后按下快門,例如索尼單反、微單和M4/3微單等等。當遇到M檔下無法按下快門或者提示“未正確安裝鏡頭”之類的警示時,應修改相機菜單設置,一般在“設置”和“自定義”的菜單選項中開啟 “無鏡頭時釋放快門”之類的功能即可。
  
  E卡口將更開放
  與4/3相近,索尼E卡口系統采用了更短的像面定位距(18mm)和全電子化的設計。由于其像面點位距較短,可轉接幾乎所有單反相機和旁軸取景相機的鏡頭。但是由于E卡口系統的防抖方式為鏡頭光學防抖,轉接其他鏡頭后就會失去鏡頭防抖功能和自動對焦功能。年初的CP+展會上,為應對不斷擴張的M4/3陣營,索尼宣布即將開放E卡口系統的標準。此舉一出,立即受到蔡司、適馬、騰龍等鏡頭廠商的歡迎。未來,E卡口系統的鏡頭種類和數量將會極大地豐富,成為微單數碼相機中的一支生力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688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