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和”致“合”:步入“1+X”精讀課的本真之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1+X”精讀課是“和融型”課堂言語實踐的一種重要的基本課型?!对轮谙搿贰?+X”精讀課的教學,在主題確定上,應在人文主題與語用主題之間求和合;在教學原則上,應在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求和合;在價值追求上,應在品讀感悟與表達運用之間求和合。
  [關鍵詞]閱讀教學;“1+X”精讀課;和合;本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73-02
  何為“1+X”精讀課?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里(一般是一個課時),以一個典型文本為基點(一般是教材文本),以若干相關文本為補充(一般會超越教材),圍繞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教師精講,學生精學,以謀求課堂即時學習和后續發展的效益最大化。
  “和合”就是追求整體的和諧,就是講求多樣的統一,就是促進復雜的平衡。用“和合”的思想指導“1+X”精讀課的教學實踐,能夠以“和”致“合”,返璞歸真,步入教學的本真之境。這里,試以《月之遐想》“1+X”精讀課為例,談談我的思考和實踐。
  一、主題確立篇:秉“和融”之念,在人文主題與語用主題之間求和合
  鮮明的主題,是“1+X”精讀課的靈魂。
  “1+X”精讀課的教學前提,就是確立一個能夠統領這堂課的鮮明主題,這一主題的理想境界,就是實現人文主題與語用主題的有機融合。
  《月之遐想》“1+X”精讀課的主題確定,經過了這樣的考量:
  依托文本,放大“例子”作用。作家趙麗宏的《望月》一文,通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賞“江中月”,如詩如畫的江上月色給人無盡的遐想;吟“詩中月”,膾炙人口的詠月名句飽含無盡的遐想;聊“心中月”,小外甥“像眼睛,天的眼睛”的童言稚語激發無盡的遐想?!霸隆?,是遐想的基點;“遐想”,是望月的情趣。
  以讀促寫,接軌單元習作教學。本單元習作7以《望月》發端:“‘月缺月圓’是怎么回事呢?課文《望月》中的小外甥說,月亮是天的眼睛,它每個月都要睜大了看人間一次,困了,就要閉上。這是多么富有創造力的有意思的想象??!”向星月遷移:“面對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你肯定也有過無窮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動人的故事……”“星月”,是習作的對象;“遐想”,是表達的難點。
  于是,以教材文本《望月》為基點,以單元讀寫結合為關照,《月之遐想》“1+X”精讀課的想法應運而生——“月”,體現人文主題;“遐想”,彰顯語用主題;“月之遐想”,力求實現人文主題與語用主題的水乳交融。
  二、教學原則篇:循“和處”之道,在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求和合
  人本的彰顯,是“1+X”精讀課的關鍵。
  在“1+X”精讀課中,我們應遵循“和處”之道,讓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在語文課堂中和諧共處。我們的理想選擇是,既要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觀性、能動性,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的主體性、積極性。
 ?。ㄒ唬W生主體篇:“1+X”精讀課,兒童應立于語文學習最中央
  《月之遐想》“1+X”精讀課的教學中,三個以生為本的活動單元,讓兒童立于語文學習最中央,支撐起課文《望月》的精讀感悟學習過程。
  活動一:品讀“江中月”,展開月之遐想。
  運用賞析式批注的方法,品讀江上月色帶給自己的遐想之美。
  方法引一引:畫出關鍵的句子——點出關鍵的詞語——用關鍵詞寫寫賞析。
  這一活動,課前微課習得批注方法,范例引路借鑒學習過程,在自主閱讀中運用學法、豐富感悟,在交流展示中關注表達、啟發遐想。
  活動二:品讀“詩中月”,展開月之遐想。
  詩句吟一吟:同桌一個做舅舅,一個做外甥,把吟誦的詩句讀一讀。
  遐想品一品:我最喜歡的詩句是……詩人的遐想真妙??!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這一活動,在合作學習中交流分享“詩中月”的遐想之美,在語言積累中深入體會“詩中月”的遐想之妙。
  活動三:賞讀“心中月”,展開月之遐想。
  創新讀:化文為詩,感情朗讀。
  拓展讀:拓展詩句,豐富感悟。
  這一活動,學生在多層次的朗讀實踐中感受到了“心中月”的遐想之趣。
 ?。ǘ┙處熤鲗骸?+X”精讀課,“導”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
  《月之遐想》“1+X”精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發揮著三大能動作用。
  1.辟路子,引導抵達。
  “1”的精讀感悟,往往事半功倍?!?”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實現與文本、教師、同學間的平等對話,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參透學習方法,直達學習目標。
  生1:“月光灑落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此時的江上月色,有著一份靜靜的美,但靜中又有動,美妙極了。
  師:此時,你感受到什么在動?
  生2:光斑在跳動,江水在流動。
  師:是呀,一望無垠的江水,在流動;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我們和作者一樣,也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動!這“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在你看來像什么呢?
  生3:像小精靈。
  生4:像成千上萬只螢火蟲在悠然地飛舞。
  ……
  教師敏銳地捕捉到江上月色靜中有動的靈動之美,引導學生口隨心動,情動辭發,巧用比喻,即時表達。于是,學生的感悟與表達共通,思維與審美齊飛。
  2.豎桿子,提示任務。
  “1”的精讀感悟,需要“X”的相得益彰?!癤”的教學,要放手讓學生運用“1”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旨在通過大量閱讀,最后讓學生學有所得,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月之遐想》“1+X”精讀課的教學中,教師這樣提示“X”的學習任務。
  主題閱讀一:《荷塘月色》
  品讀分享:細細品讀文章4、5自然段,畫出作者想象的句子,在你感受最深的語句旁留下批注。
  主題閱讀二:《雨后望月》
  品讀分享:你從哪兒讀出了詩人的月之遐想呢?
  這樣的學習任務提示,緊緊圍繞學習主題,有效實現了同步閱讀,學生以《望月》的學習所得為既有經驗,順勢而為,在主題閱讀中感受遐想之美,在品讀感悟中發現遐想之趣。
  三、價值追求篇:入“和生”之境,在品讀感悟與表達運用之間求和合
  語用的落實,是“1+X”精讀課的追求。
  崔巒老師說:“語文課程貴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難也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薄?+X”精讀課應以落實語用主題為明線,以滲透人文主題為暗線,讓落實工具性與滲透人文性在語文課堂中和諧融洽。
  這是課堂中安排的快樂練筆:
  月亮讓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呢?請拿起課堂作業紙寫一寫??梢允且欢蝺灻赖奈淖?,可以是一首精美的小詩,還可以是一篇簡短的童話。
  《月之遐想》的教學,以讓語用主題在課堂落地生根為宗旨,奏響了教學四部曲:對接精讀感悟點,前置閱讀;精心設計主問題,品讀感悟;有效擷取鏈接點,主題閱讀;有效打通讀與寫,以讀促寫。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