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闡幽抉微 明學之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當前,微課技術正日益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方式。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具有短小精悍、目標明確、問題清晰等特點。它的出現,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顛覆了傳統教學結構,為小學數學的新課程改革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我看來,微課不僅僅是微型課堂的簡稱,更應成為闡幽抉微,明學之課。本文從教學的各個環節、角度簡單分析微課在其中的運用策略。
  一、課前預習運用微課,提升興趣,自主學習
  小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容易轉移,而微課因其短小精煉,正適合作為提升學生興趣、自主學習的課前導學。因此,預習微課要求精致化,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為下節課的課堂教學預先趣味引導,降低學生學習的畏難情緒,建立知識的初步基礎,形成科學的自主預習體系。
  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由于分數的概念不易為學生所接受,在課前預習中,我通過微課設計了一個動畫進行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預演:四個動物抓住了一只山羊,他們商量如何將山羊分配吃掉。獅子分得[14],老虎分得[12]。老虎很生氣地對獅子說:“抓山羊我出的力氣最大,可是我分得的羊肉比你少,太不公平了,我要求分[15]?!贝藭r設計出現一個問號,提出問題:老虎分的羊肉真的比獅子少嗎?然后繼續通過動畫展示[12]、[14]和[15]分別是多大。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比較發現,原來老虎把分數的大小搞錯了,鬧了笑話。在捧腹之余,學生對分數的認識立刻由抽象轉向了直觀,并初步建立起分數的認識體系。這樣,在進行分數部分的教學時,學生理解更快,反應更迅速,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微課以直觀的視覺將知識內化于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縮短了他們自主預習的時間,減輕了學習負擔,使他們的課余時間更為充實,同時又反芻課堂教學。
  二、課堂導入運用微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不強,理解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尚弱,對抽象數學知識的學習受到極大限制。久而久之,他們對數學課就會產生畏懼、恐慌甚至逃避的情緒。而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能減弱學生負面情緒的影響。運用微課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對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及剛剛萌芽的競爭意識等善加引導,通過微課增強課堂教學中的視覺效果,還可以用聲音、動畫等進行輔助,將學生的各種感官都調動起來,吸引其注意力。這樣學生原本對數學的畏懼情緒,在有趣的動畫、悅耳的音樂聲中得到了緩解,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始本節數學課的學習,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使他們在微課所創設的情境導入中,實現思維的跳躍、知識的接納和智力的開發。
  例如《時、分、秒》一課的教學。對于“1小時=60分”“1分=60秒”的知識,由于時間的抽象性,小學生無法直接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設計進行輔助教學:用微課視頻展示鐘面,包括走動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要有秒針走1圈1分鐘需要的60個格子。在視頻中加入音頻效果,秒針走1格的聲音為“嗒”,分針走1格的聲音為“?!?。在展示鐘面時,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用木頭人游戲做引子,故意說道:我們來看看哪位同學在這個指針走完1格期間坐得最好,而且不發出聲音。同時,利用小學生喜歡互相比較的競爭意識萌芽,鼓勵他們在心中默數,然后對秒針走了多少格分針才走1格進行統計,對正確的學生進行表揚。在“?!薄班敝g,課堂紀律空前的好。學生為了得到表揚,注意力十分集中,不但紀律保持頗佳,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輕松地學到了“1分=60秒”的知識。抽象的時間認識就這樣在直觀高效的微課導入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課堂教學運用微課,輔助教學,重點突破
  數學的難易程度不一,對它的學習也存在重點難點和速度快慢問題。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將微課穿插其中,用作應對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殺手锏”。課堂使用的微課與課前預習環節應有所區別,應更簡短,將重點聚焦某個問題,以此來發揮其他教學手段無法起到的作用,使課堂教學動態化。教師要善于運用微課,突出課堂重點,突破課堂難點,幫助學生形成目標意識,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例如《千克與克》一課的教學。對于千克和克的概念認知是這節課的重點,兩者大小的比較和相應思維的形成是難點,對此許多教師會進行現場演示用天平稱量物體的方法來應對。由于天平較小,很多學生無法看清,加上教師操作不熟練,光顧演示忘記解說,手忙腳亂,因此效果不佳。針對這種情況,我吸取了教訓,在此教學環節播放錄制好的微課視頻。內容是“用天平稱量物體”過程的演示,并進行了同步的旁白配音,學生觀看非常投入,課堂效果頗佳。另外,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天平稱量的實踐過程,進一步加強課堂體驗,將數學知識內化。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將教師的演示、學生的操作和課堂知識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大化提升微課對教學的輔助效果。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程序性較強、難度較高的習題教學,微課的演示與旁白,能完整地展現解題思路、清晰地分解解題步驟。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表情反饋進度,適當施以“點睛之筆”的提問或點撥,有的放矢地加以強化。要注意的是,微課無法替代學生的自主思考,它應當發揮的是輔助補充、完善歸納的作用。
  四、課后拓展運用微課,擴大容量,開闊視野
  學習的過程除了認知、理解外,第三步就是運用。所謂學以致用就是如此。傳統教學里作業與考試是檢驗學習效果的基本手段,微課為數學課堂的課后延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善于運用微課,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實施分層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成課堂知識的延伸、學科體系的擴張、數學文化的熏染、探究興趣的延續。
  例如,在學習完 《元、角、分》的內容后,我制作了一段從1分到100元人民幣的整理視頻,配發了相應的統計表形式作業,并要求家長協助配合。學生在觀看視頻后看到了我提出的問題和要求:如何進行人民幣的歸類和整理?你有零花錢或儲蓄罐嗎?將你的零花錢或儲蓄罐里的人民幣進行整理,并完成統計表。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進行了元、角、分的統計,按照面值從小到大進行歸類,并將結果填入統計表作業中。統計表內容包括1分、2分、5分面值的數量,小計總額,1角、2角、5角面值的數量,小計總額,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數量,小計總額,最后計算全部總額。這個課后微課的設計,不僅對本課元、角、分的內容進行了實際操作的強化,還在其中加入了100以內加減法的內容,對已學的學習內容進行潛移默化的復習。除此之外,還初步引入了統計的概念和操作,為以后相關課堂教學的學習埋下伏筆,一舉三得。
  微課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在以生為本、課堂為主的基礎上,實施科學合理的微課設計和運用,與傳統教學手段優勢互補、有機整合,凸顯教學方式的豐富性。微課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解決了他們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框架束縛,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
 ?。ㄗ髡邌挝唬航K省張家港市江帆小學)
  (責任編輯  冉 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6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