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潛入“境”,潤物細無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設“人文化”、“兒童化”、“活動化”、“主題化”的以人為本的幼兒活動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有效利用家長、社區資源,創設家園共育的教育環境,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教育環境 促進 幼兒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207-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依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發展創設環境。既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的、目標化的物質環境,更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和諧、愉快而主動地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幼教人積極探索并創設有利于幼兒發展的教育環境。
一、科學謀劃、精心設計,突出環境“四化”原則
幼兒園環境創設在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四大原則的基礎上,還應做到“四化”,即“人文化、兒童化、活動化、主題化”。不斷優化園所環境,力爭使色彩到內容、材料到形式、風格到內涵達到和諧統一。
?。ㄒ唬┤宋幕?
“人文化”注重的是人文的關懷。小樹邊、花池旁掛上寫著愛護花草樹木的小標牌;活動中,運用生態式的教育教學方法;家訪時,倡導心與心的交流;墻面上,貼上各種安全標志及其它溫馨提示;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設置幼兒表演區、擺放供幼兒觀看表演的坐墊等等,這些人文化的關懷,會時時刻刻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幼兒。
?。ǘ﹥和?
“兒童化”強調的是環境緊密配合幼兒教育?;顒訄錾希瑯嗣骰顒訁^域及各類運動標志;窗臺上,擺放一些幼兒喜歡的植物和小動物;活動室、走廊上貼上主題活動的內容,開辟集生態、種植、游戲、觀賞為一體的兒童樂園,可劃分成戲水區、沙池、童話故事表演區、探險游戲區、種植區等區域,利用廢舊輪胎做成各種小動物造型、棋盤、花籃等點綴其間,平時,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游戲。設置飼養角,幼兒通過照顧、喂養小動物,營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環境,使幼兒最大限度的親近自然,呵護動植物,也培養了孩子們“愛”的能力。
(三)活動化
“活動化”突出的是讓幼兒與環境有效互動,讓小游戲玩出大智慧。活動室內為幼兒創設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與課程相適應的學習環境及內容豐富、材料充足的活動區,凸顯區域化、自主性的學習空間,教師為幼兒提供形式多樣、操作性強的游戲材料,為幼兒創建“生活場”。另外,設置各具特色的功能活動室,如社會生活體驗館、美勞創意室、繪本館、科學探究室、音樂廳等,滿足幼兒園特色主題教育活動的需要?;顒邮液妥呃榷紤贾贸捎變喊l展個性、展示自我、體驗生活的好場所,讓孩子們在游戲情景中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合作與分享。
(四)主題化
“主題化”側重的是教育活動的主題性。教師可以指導幼兒以自然物、廢舊物為基本材料,創設主題環境。例如,利用廢舊飲水桶制作成小推車,廢舊紙箱制作成毛毛蟲,將廢舊易拉罐、紙盒、飲料瓶等填充到各類區角,形成具有園本特色的環保游戲主題課程;樓道創設“美麗家鄉”、“錦繡中華”、“和諧家園”等主題墻飾,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學會關注他人、關注自己、關注生活,為其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二、創設以人為本的活動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教育目標,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例如,開展以“好習慣伴我行“系列主題活動。一是在幼兒園的文化環境建設中融入這一內容,讓幼兒走進幼兒園就能在圖文并茂的墻飾中受到教育;二是師幼一起創編有關好習慣的童謠兒歌,利用晨間談話和集體教育活動時間,組織幼兒學習誦讀;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主題活動,如,安全標志知多少、洗手、穿衣、撿豆、整理物品等比賽活動,我是小小值日生、小鬼當家、愛心家園、玩具回家等實踐活動。在良好的活動環境中,逐步讓孩子融入生活,養成良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
三、構建社區、家庭、幼兒園合作共育的教育環境
(一)重視家園合作,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挖掘社會資源,彌補教師專業不足,形成家園共育、社會參與的家園教育格局
一是家長民主推薦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委會,讓家長參與幼兒園重大事項的商議研究,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二是成立“家長課堂”,邀請幼教專家為家長講座,通過培訓、宣傳,讓家長深入了解幼兒教育理論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理念;三是為家長提供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機會。通過開展家長座談會、半日開放活動、觀摩幼兒園教學活動、親子趣味運動會、親子聯歡會等,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實現家園合力,共促幼兒發展的目的。
(二)利用社區的環境資源,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通過一系列教育實踐,把幼兒從教室帶到戶外,從幼兒園帶到社區、田野、山坡,不但促使幼兒貼近自然、回歸天性,也培養了教師開發課程的能力,提升了專業水平,從而促進了孩子、教師以及幼兒園的發展。
總之,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幼兒園不管是物質環境還是精神環境,都要以幼兒為中心,符合其年齡特征及身心發展的需要,讓幼兒園的教育性、文化特質,滲透到環境的每個角落,隨風潛入“境”,潤物細無聲,努力讓幼兒園成為孕育花朵的沃土,啟迪心智的樂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