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會文聲情并茂披文入境創設情境精心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目標中,提出“感悟”這一概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感悟,就是學生憑借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的意義和印象的過程。感悟的教學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和分析,而是學生語言實踐中的獲得,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作用。教師的點評、畫面的引導、聲樂的渲染等都能催化并推動感悟。學生自悟往往超出老師的想象;教師引導,推波助瀾,推動感悟的深化。兩者結合,便是培養感悟能力的最佳途徑。結合平日的教學研究,我就感悟策略,談談自己的幾點所得。
一、潛心會文,揣摩感悟
要想有所感悟,光熟讀還不行,需潛心專注。“潛心”,即沉浸的意思。書如水,生如魚,水澆灌心田,心花得到養料;魚投入其中,如魚得水。潛心體會,細加揣摩,鑒賞玩味,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蘊感。面對語言文字,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如果不潛心思考,學生很難對“鄭重”一詞有所感悟。而事實上,正是“鄭重”一詞讓我們感受到肖邦的內心活動。肖邦內心的無限悲憤,對祖國堅如磐石的愛,對老師的一片感激,在“鄭重”一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于“鄭重”一詞,有的學生感悟到肖邦對禮物的珍惜,有的學生感悟到了肖邦對祖國的敬意,有的學生感悟到他必定不負老師的囑咐,有的領悟到了他對祖國愛的堅定。一個平淡的詞,在學生的潛心玩味中,竟然開掘出了這么多豐富而生動的內涵和意蘊,老師始料未及。
二、聲情并茂,誦讀感悟
感悟教學中常用的辦法便是誦讀。葉圣陶先生曾大力提倡“美讀”,就是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朗朗上口的誦讀是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吟誦中體驗到課文遣詞造句的準確、貼切、標點的豐富內涵、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和巧妙嚴謹的結構。學生在琢磨怎樣誦讀中,自然而然地體驗、領會文章中心思想,進入“文章讀之,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從而完成外化到內化的心理歷程。誦讀是一個特殊的實踐過程,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感悟。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工作”“工作”“再工作”之間為什么會用頓號,不用逗號?這是值得學生感悟。什么策略?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誦讀。學生通過誦讀,自然感悟出語言的節奏和情味。
三、披文入境,語境感悟
語境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文本內部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第二個層面,不同文本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層面,就是文本與生活的聯系。就詞論詞,就句論句,很難有所感悟,語言內部的情味,意蘊、理趣無法脫離語境而獲得。聯系語境,將文本與個人生活經歷搭起臺階,學生才能領悟其內在意蘊和情味。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兩個日本孤女被送回日軍后,由親友撫養長大。40年后,已經成為三個孩子母親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前來中國看望聶將軍,感謝將軍的救命之恩。消息傳開,聶將軍收到了大批來自日本各地的電報和書信,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是‘中日人民友誼的使者’。”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第一、聯系語境,感悟聶將軍照顧日本孤女影響之大。第二、聯系語境,感悟聶將軍之善良。第三、聯系語境,感悟聶將軍之胸襟。聯系語境,學生視野打開,感悟管道通了,在詞與詞、句與句、文與文之間審視中獲得整體意義上的理解。
四、創設情境,想象感悟
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無直接可感性,只有借助想象,將單調的符號轉化為形象的畫面;還可以重組意象,創造新的情境,這樣才能獲得豐富而真切的感悟。
《白鷺》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見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大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少有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最后一問留下了許多想象回味的余地。在語言文字的指引下,板畫的視覺基礎上,在輕柔的音樂氛圍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白鷺悠然獨立小樹的情境。在這情境下,白鷺在干什么?于是,這一問在學生展開想象的過程中,立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五、精心設計,多元感悟
感悟來自內心,只有把語言文字同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淀聯系起來,通過在文字與內心世界之間搭上一臺階,才能有自己的感悟。
《海洋——二十一世紀的希望》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海洋給人類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產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鹽。但是海洋發起脾氣來,也會無情地掀翻船只,沖垮海堤,毀滅沿海的城鎮,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边@一段話,看似簡單,教師精心設計一下,學生便有不同的感悟。
第一步,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這一段話;第二步,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大致內容是這樣:輪船在大海上來回穿梭,桌上擺滿豐富的水產品,一袋袋食鹽運往各家各戶,海洋的波浪翻滾,掀翻船只,沖毀海堤,毀滅沿海城鎮的情景……
第三步,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觀后的感受。說完以后,學生對海洋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與海洋距離拉近了,對海洋的脾氣有了新的把握。一股征服海洋的力量涌入心中,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讀起來慷慨激昂。這才真正做到“切己體察”。
關于感悟的教學,還需要教者做深一步研究,在閱讀教學中進一步落實,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淮安市建淮鄉中心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