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企業走進高成本時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陽光下的一切都是寶貴的
這些年。當我們為中國的廉價商品在世界上所向披靡而得意的時候,我們卻忽視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
中國就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低效率地消耗著自己的資源,污染著自己的環境,傷害著自己的勞工,卻照亮了別人――壓低了世界通脹,給世界創造了利潤與經濟繁榮。但可悲的是,本以為舉著暢通無阻的“物美價廉”的銷售利器,在國外能贏得外國消費者的青睞,沒想到卻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被美國、歐盟、日本、西班牙等指證傾銷。中國非但沒有因此而得到世界的稱贊,反而還獨自承受著越來越大的輿論指責與貿易摩擦壓力。
然而,陽光下的一切都是寶貴的。那種暴殄天物的發展模式已經無路可走,2008年,中國企業將正式告別低成本時代,進入高成本時代。
首先,勞動力是寶貴的。中國的勞動者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微薄的收入,托起了國家GDP連續數十年的高速增長,以及企業的超額利潤?,F在,他們值得擁有本該屬于他們的更好的待遇和生活。事實上,這也是經濟發展的本意。
新近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包括未來可能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等,規定了企業對用工辭退補償、工資、社保、節假日、最低工資標準等有關條款。社保強制提取節假日補償、不能隨意辭退勞動效率低的職工等等,都意味著企業的用工成本將增加。而農產品漲價,國家對農村各種支持的加大,也會使農民的收入增加,從而帶動農民工工資的提高。
不可否認,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成本的增加既是保護勞動者、提高勞工關系和諧度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企業發展、社會進步必然要經過的陣痛。
各種資源也是稀缺和寶貴的,它們的價格也會上升。在中國,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倒掛格局非常明顯,煤電價格倒掛也由來已久,水資源的價格也過低,一些礦產資源的定價也不反映供應與需求的格局。雖然我國能源、淡水、礦產等資源的人均占有水平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得多。但是,大多數資源的價格卻要比國際價格便宜得多,使得資源的使用沒有價格機制的約束。在一個人多資源少的國家里,資源的浪費和低效率使用卻非常嚴重。
從2008年開始,我國正逐步理順資源價格體系,鼓勵節約資源,鼓勵技術進步和發現替代型資源。而理順資源價格,就會推動企業用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另外,由于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也會誘致國內糧價上升,導致用農產品做原料的各類企業的成本上升。
人民幣也是寶貴的,升值也會讓它變得越來越“貴”。許多機構預測,2008年人民幣升值在6%~10%之間。這使得一些出口企業的成本會上升。
成本變高的因素還有很多。隨著土地價格和土地使用稅的提高。用地成本上升;汽油價格、勞動成本的上升,運輸費用也會上升;隨著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并提高企業排放費的征收,企業的環保成本也會上升……
高成本時代何以生存
勞動力、土地資源原本是“中國制造”的主要優勢,那么今天為什么優勢變劣勢了?
優勢成為劣勢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以前過度依賴低勞動力成本、低價土地資源等,讓我們獲得了暫時的增長。當全球化貿易大潮進入以質、以價、以品牌決勝成敗的今天,我們前些年透支的成功必然以今天的失敗作為回報和代價。
一個企業、一個行業只看三五年增長,而忽視長期戰略層面的持續增長是走不遠的。很多企業、行業僥幸地沉浸在快速增長的喜悅中,而忽視了潛在的危機,這是導致“中國制造”正在失去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競爭的深入,單純依賴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所謂的優勢,而不從根本上的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經營管理創新上找短板,我們將面臨更大的產業危機。
從宏觀上說,調整產業結構,強化與制造業相配套的服務業,擺脫低成本加工貿易的局面,增加中國制造業的附加值,這是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途徑;從微觀上說,作為制造行業企業積極探尋新的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品牌、人才等建設提升制造業的附加值,更是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唯一出路。
“中國制造”在改革開放的30年時間里,的確靠數量和低價贏得了世界市場,但在資源緊張、競爭轉向品質、品牌競爭的今天,我們要從經營質量、效率、產品品牌力上努力,要從產品品質、技術升級、管理創新、健康環保等深層本質上發生質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價格戰、資源戰上。這條路今天不走,明天也得走,早晚得跨越。
事實上,今天的溫州的中小企業,正像20多年前沒有坐等天上掉餡餅一樣,他們從傳統制造業的夾縫中,開始尋找新的突圍之路。
昂貴的土地價格迫使一部分精明的溫州商人主動走出溫州,據統計,目前780萬溫州人里面,有大約300萬人在外地投資興業。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介紹:“像我們溫州人在西部重慶、四川建造了兩個鞋都,那么一下子去了幾百家企業,光在上海周邊,溫州人建了23個上規模的市場,都是規模很大的?!?
不過并不是每一個溫州商人都有能力走出溫州,或者有的行業出于配套等原因,并不適合到溫州以外的地方發展,那么對留守在溫州的數十萬溫州企業來說,面對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嚴重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他們又該怎么辦?
在去年大虎打火機出口國家的名單上,我們看到多出了幾張新面孔:墨西哥、哥倫比亞,都是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國家。
為什么新開發的客戶都是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區?原來,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區,普通的防風和直沖型的打火機是打不著火,而大虎公司去年最新研發的一款高原打火機卻成功地實現了高原防風打火,正是這款新產品給大虎打火機帶來了新的商機。
僅僅去年下半年,這款高原打火機就出口了兩百多萬只,新產品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新的希望。不僅在開發新產品上下功夫,大虎打火機還投巨資對原有的產品進行工藝和設計上的改造,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經過工藝改造以后,價格翻了一倍多。周大虎嘗到了技術創新帶來的甜頭,周大虎告訴記者,看似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打火機其實也需要不斷進行創新,事實上他們企業每年都要開發好幾百款新打火機。
而對于做電線電纜生意的虞文品來說,同樣也是靠新的技術走出了原材料漲價的陰影,電線電纜的原材料銅,從2004年初的2萬多元每噸一路飆升到現在的6萬多元一噸,上漲了3倍多。
為了克服銅價的大幅增長與上漲后帶來的成本上漲,前年虞文品研發了一種銅包鋁的電線電纜,外面包的是銅,不僅性能稍微提高了一點,它成本還可以降低20%至30%。
虞文品說,為了這項新技術的研發,他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投入了數百萬元,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獲得了三項國家專利,新技術的使用導致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從而也降低了產品的市場價格,這為虞文品的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用戶。在周德文看來。面對重重壓力,溫州的企業要想走出逆境,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中國企業要想擺脫成本飆升的困境,唯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創造自主的知識產權品牌和價值,從而實現由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制造為主到中高端為主的產業升級,這樣才會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增強其盈利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20%溫州中小企業關門》節目對本文亦有貢獻,特此致謝。)
編 輯 李豐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370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