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融資途徑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漆明龍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在當今高等職業教育經費來源普遍短缺的情況下,由于自身的教育成本較高、社會認可度不足、相關支持性政策不到位等原因,高職教育在教育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經費問題變得日益嚴峻。因此,能否建立新型的多渠道融資體制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和規模。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融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等職業教育融資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數出現了史無前例地增長。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如基本設施容量不足和教學儀器設備落后等。為此,許多高校為了接納日前邊增多的大學新生,必須購置新的地皮擴建校舍、更新課程、調整專業、增添新的儀器設備和改善辦學條件。但在我國以往教學體制中,高校主要是依靠財政的撥款。如果仍采取政府投入教育的方式,那么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就會遇到阻力。因為現在高校的辦學環境比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化的融資格局已經形成,如果不抓住時機,超前投入,贏得高校發展所需資金,那么高等教育的發展將會受到束縛。
  (二)高等職業教育融資的可行性
  第一,國家政策的宏觀支持?!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國家鼓勵運用金融手段、信貸手段,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的項目貸款貼息政策,為高等教育融資提供了經濟保證。
  第二,社會的人才渴望和家庭的投資期望為高等教育融資提供了微觀環境。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南開大學曾做過一次抽樣調查,510份有效答卷中,63%的被調查者將教育投資排在吃飯、住房、娛樂和醫療之前。大都市如此,貧困的農村也是如此,就算是傾家蕩產也要供子女上大學。究其原因,這與社會經濟和居民的認識轉變緊密相關。
  第三,企業與學校的有機結合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舞臺。目前,我國高校擁有10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是全國總數的2/3,2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一批省市級科研基地。如此雄厚的資源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資保證。企業如果能利用高校的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就能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收益的效果。所以在近年的擴招中,許多企業紛紛和各高校聯合辦學成立二級學院,如江西財經大學的用友軟件學院、南昌大學的泰豪軟件學院等等。企業和大學的攜手合作推動了教育與生產相結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換。
  
  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融資存在的問題
  
  第一,政府高等職業教育重視不夠,教育投資與融資主要投向其他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投入經費比率下降。諾斯(North 1990,P80)在其《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一書中指出,投資于生產性知識的制度激勵缺乏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也是這樣。如果市場不完善,投資的私人回報率太低,不值得投資,但事實是,政府往往忽視這些領域的公共投資,并由于行動者不健全的教育投資意思而對教育領域的投資形成誤導。
  第二,教育經費的財政支出總體不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NP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然而,教育投入卻與此不相協調。2003年9月9日至21日,應中國政府的邀請,托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隨后,她在向新聞媒體公布材料時稱:“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僅占GDP的2%?!逼渲?高等教育占教育經費比例遠遠大于基礎教育。近幾年,雖然中國財政對義務教育的預算內撥款數額及增長率都大于非義務教育,但從義務教育總投入的增速看,仍低于非義務教育的總投入。
  第三,高校職能機構臃腫,造成成本浪費?,F階段,高等教育的有限經費沒有全部花費在教學和科研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如支付師生員工的住宅、醫療、生活后勤的成本和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成本。同原來的國有企業一樣,高?!稗k社會”不僅嚴重浪費稀缺的教育資源,還造成機構臃腫和人員冗雜。在我國普通高等學校中,經常會出現專任教師只占教職員工的一半的情況。其次,在高等學校的組織結構中,存在較大的資源浪費。例如高校內部,一線教學人員的工資、津貼之和與行政后勤人員的區別不大,甚至出現倒掛。
  第四,籌資渠道偏窄、小。目前,高等教育融資渠道僅僅依靠政府撥款,常年抱著“等、靠、貸”的思想,沒有積極構建多種融資渠道形式,如舉債經營和發行證券等形式。而作為現行流通融資渠道之一的助學貸款也沒有得到很好地推行。銀行已審批的國家助學貸款人數只占申請人數的34.19%,申請人數只占在校人數的12.74%,獲得貸款人數只占在校學生的4.5%。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一依靠政府投資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高校開辟多種籌資渠道。
  
  四、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融資途徑分析
  
  (一)樹立高等教育產業化的觀念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已逐步從單純的事業性轉化為兼事業性和產業性于一身的雙重性質。在工業企業領域中,其產出是以產品為主的有形資產,而教育產業的產出是人才等無形資產。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將有力地帶動基本建設、交通運輸和圖書資料等相關產業經濟的增長。
  (二)創新融資途徑,多元化發展
  一是加大助學貸款力度。雖然我國大部分家庭不具備支付每年1萬元學費的能力,但在全額收取學費的同時建立大規模戰略意義上的助學貸款系統,以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學費問題,它可以將潛在的收入轉化為現實的支付能力,把短期沉重學費負擔變成長期還款負擔。二是向資本市場及社會融資,如發行證券。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與高校結緣,其中以高校校辦產業改制的企業和以高校為大股東的企業就有15家,共籌資487億元,1999年共贏利10多億元。這些成功經驗證明,高校具有廣闊的投融資市場和較強的能力。較為先進的融資方法就是高校資產的證券化。三是舉債融資。教育部〔1999〕10號文件中,同意高校貸款。而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借入款項”的會計核算內容是“財政主管部門、上級主管部門、金融機構借入的有償使用款項”,即可以向財政及上級主管部門借入財政周轉金,向銀行及非金融機構貸款等。同時,國家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和銀行始終處于低谷的存貸利率,都給高校舉債融資提供了大好機會。
  (三)產學研結合是高職院校融資成功的必由之路
  目前很多企業急切需求高水平的職業技術人才,也充分說明高職教育的知識、技術含量。據統計 2004年我國技術工人7000萬,其中初級工占61.5%,中級工占35%,高級以上技工只占 3.5%,而企業需求的高級技工在14%以上,供求缺口達700萬以上,這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35%的比例相比差距甚遠。高職教育兼有高教屬性和職教屬性,因此,必須在注重實踐性的同時加強理論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力。目前.高職教育已經由???、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伸.將理論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世界科技、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高職教育必須將實踐性與研究性相結合,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普通高等院校憑借在科研方面的優勢開發出一些領先的技術,進而將其內部化或是賣給企業獲得了相當的經濟收入??萍妓胶脱芯磕芰W校的教育經費籌措和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鑒于此,高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完善相應的激勵制度,為技術創新和科學研究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真正形成以產養學、以產促研、以研促教的高職教育體制。
  (四)加大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財政融資力度
  教育產品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既具有―定的非排他性又具有一定的消費競爭性,同時具有很大的外部收益性.因此高職教育在進行市場融資的同時,政府有義務投資高職教育以解決市場融資的不穩定性問題。2003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當年GDP的比例為3.28%,始終未達到4%的既定目標。教育投入總體水平不僅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5.1%的水平,還低于轉型國家 4.8%的平均值。據統計,從 1983―2001年19年間,中央財政對整個職業教育的??钔度雰H為9.7億元,且主要用于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并不多,而僅2002年國家用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撥款就達到1583.2億元。因此,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適當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并制定更合理的財政融資政策以平衡不同性質教育間的資金劃撥問題,給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五)高等教育應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行資源優化配置
  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制約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低下,低效利用率隨處可見。要解決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就必須解決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問題,在現有的資源配置基礎上引入市場配置方式,加快高等教育市場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轉變政府職能,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力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總之,相信通過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教育集團化之路以及加強政府對高職教育的融資力度等經費籌措模式,建立起中國特色的“學校―企業―社會”整合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困擾高職院校發展的經費短缺問題將迎刃而解,從而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實用性技術和管理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四川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川教科SA05-121)成果之一)
  (漆明龍,1966年生,四川大英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經濟與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79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