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綠色壁壘下國內企業永續經營戰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本輝

   綠色興企有利于克服企業的短期行為,走永續發展之路。與傳統不同,現代企業一方面要實現自身利益,根據消費者意愿和偏好進行生產經營,實現企業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關注生態環境問題,這既符合國際社會現代企業的特征,又是中國國情下企業的歷史使命。
  
   一、綠色壁壘的含義、成因和基本特征
  
   (一)綠色壁壘的含義
   綠色壁壘是指以保護人類及動、植物健康、保護生態和環境為名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法律、法規、政策與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國商品進口或市場準入。
 ?。ǘ┚G色壁壘的成因
   綠色壁壘的產生,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進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威脅,環境問題開始受到各國的重視。保護環境成為世界性議題,這也是 WTO制定綠色條款的原因。其次,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各國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大,關稅在保護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小。為了避免本國市場在對外貿易過程中遭受沖擊,利用 WTO協議中的綠色條款在環境和生態問題上實施貿易保護。第三,節能減排的需要。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能源短缺和“三廢”的處理矛盾越來越突出。第四,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覺醒和沖動,迫使生產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綠色營銷策略。
 ?。ㄈ┚G色壁壘的特征
  綠色壁壘具有其他壁壘所不具有的特征:
   1.表現內容上具有合理性。綠色壁壘以保護環境、自然資源和生命健康為出發點,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潮流,也迎合了綠色消費的需要,而且以國際公約和國別法律、法規等公開立法為依據。
   2.保護對象上具有廣泛性。綠色壁壘保護的對象不僅包括初級產品,而且還包括所有有關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等幾乎所有產品。不僅對產品本身的質量,而且對產品從生產前的設計一直到消費后的最終處理都有限制。
  3.綠色壁壘是利用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使生產者難以預見其內容及變化而難以對付和適應,但又不易產生貿易摩擦。
  4.實施效果上具有歧視性。有些國家或地區根據自身與其他國(他地)的具體貿易狀況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國民待遇原則受到扭曲。
  
   二、企業綠色經營的內在因素和外部環境分析
  
   (一)政府強制行為是推動企業轉向綠色經營軌道的決定因素
   歷史表明,發達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走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資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廢棄物排放多,生態環境破壞的模式。我國只有少數企業具有現代企業經營國際標準,大部分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生產方式和營銷方式。我國政府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推動企業走集約經營的道路。而目前隨著消費水平提高,中國綠色消費群體快速增大,消費者出于一種道義和責任感逐漸關注環境問題,回歸自然、適度消費和保節能理念己經具備,這種消費需求和方式變化是政府大力推行綠色經營理念的基礎。
  (二)企業為實現自身利益不得不采取綠色經營策略
  首先是政府根據“環境有償使用”原則,嚴禁企業把污染治理成本推給社會,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提高企業的環境成本,這就迫使企業選取可替代性的環保資源、完善環保設計、提高技術水平、合理配置和節約資源。其次,日益擴大的綠色市場預示著企業借此商機獲得較好回報,適應消費者關注綠色環保與健康的綠色產品的心理。再次,有利于樹立綠色企業形象。綠色經營要求企業將綠色環保理念納入經營管理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選取,技術開發與運用,包裝方式到廢棄物處理與回收等環節注重環保。綠色企業形象有利于企業協調與政府的關系,取信于消費者,在市場上取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三)綠色市場信號是影響企業決策的重要因素
   綠色需求源于自身健康、舒適、安全的消費動機,消費水平還未達到發達國家消費者愿意付出經濟代價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回歸自然的層次,而且消費意愿受一定條件制約不一定會轉化為綠色消費行為,但綠色消費浪潮蘊藏較大機遇,成為企業經營方向的風向標。
  (四)有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中國國際貿易摩擦重要原因是綠色壁壘。企業在適應外部環境、分析內部條件和經營目標的基礎上,應主動進行環境管理,采取清潔生產工藝,進行技術改造,開發綠色產品,以取得ISO14000的認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形成新的生產力。企業要想生存,并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實施綠色營銷,滿足人們無污染、 無公害、延年益壽的需求。綠色產品將是21世紀的主導產品?!熬G色標志”是產品無污染,安全可靠、有特定質量的證明,是進入準入市場的前提條件之一。
   (五)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危害
   1.綠色壁壘增加了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難度。我國工業整體技術標準低,更未重視產品的綠色標準。例如歐盟近年制定了“技術協調和標準新方案”,實行CE標志認證制度,規定其成員國有權拒絕未貼 CE標志的產品入關。而我國農業受到綠色壁壘影響更加顯著。我國農副產品中的農藥殘量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進而影響到海產品、畜產品、紡織品、食品等出口屢遭禁入、退貨或索賠。可以想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農產品所受到的綠色壁壘限制將日益增加。
   2.綠色壁壘使產品生產成本增加,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滿足進口國對產品的環保要求,我國企業需要對產品進行檢測,投入的設備、人力、昂貴的檢測費己經增加了出口企業成本,又由于我國的檢測設備較之于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國內商檢部門和企業自身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檢測的方法、技術和標本,不得不大量進口檢測設備。在成本內在化及反補貼措施影響下,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對我國的出口貨物征收綠色關稅,使這些產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喪失價格優勢,制約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3.綠色壁壘使我國包裝材料、包裝技術難以適應國際市場需求。
   三、企業永續經營之綠色戰略
  我國企業在綠色建設中面臨一定的制約因素:一是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方式落后,技術裝備水平低,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低產出,利潤主要來源于低廉的勞動力,產品價格低廉,企業不能生產出綠色產品。二是環保法律法規約束力有限。例如,以維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的稅種不全,且稅率差別和稅收減免非常小,由于我國采用“超標排污收費”的經濟手段,沒有“超標違法”強制措施,同時超標排污費遠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排污者寧愿繳納超標排污費而不想真正投資治理達標。三是傳統經營觀念仍是主導地位。針對以上問題,應制定綠色戰略以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一)樹立綠色價值觀,普及綠色企業文化
   現代企業不同于傳統企業的一個特征是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原則下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把環保理念貫穿于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設計、制造、包裝、使用及服務多個環節,以實現企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為此,首先需要培養員工綠色文化、引進有社會責任和經營戰略眼光的人才,建立激勵機制,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員工明白綠色經營不是企業促銷的手段,而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營造有利于員工清潔安全,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從而激發出自主創新積極性,為綠化企業、優化企業行為盡職盡責。

 ?。ǘ└鶕髽I特點,逐步實施清潔生產方案
   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社會生產的最終產品僅占原材的20%~30%,而70%~80%的資源成為廢棄物,造成污染和資源浪費,從人類歷史過程看,現階段物質生產方式總體上是粗放式的。清潔生產的含義是: 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的風險性。清潔生產包括節約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和廢棄物離開生產過程以前減少它們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而言,清潔生產的策略旨在減少產品在整個生產周期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清潔生產只是一個相對標準,一些企業由于資金、技術、設備的條件所限,不可能一步達到國際標準。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帶頭實施ISO 國際質量標準體系,不具備條件的企業應以分階段逐漸減污、降耗;節能為具體目標,可著重發展清潔型、節能型的綠色產業,逐步淘汰不符合環境要求的設備和工藝。根據產業特點采用無公害能源、無污染技術、實現生產過程對環境損害相對最小。
 ?。ㄈ┓e極開發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使用、處理過程符合環境要求,對環境無害或危害小,有利于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產品。綠色產品分為兩類: 絕對綠色產品是在使用能改善和改進環境的 產品,相對綠色產品指那些比目前類似產品減少對環境損害的產品。綠色產品的特征:一是 設計上質量優和環境行為優;二是建立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生產過程沒有或有較少 的廢棄物;三是產品質量體現人性化及環保程度;四是廢棄物便于處置。企業除了在原材料選擇上要綠色化外,還要重視產品的生態包裝。目前的包裝材料大多數使用效率低、壽命短,這種廢棄物是生活垃圾的組成部分。企業應從長遠利益出發投資開發無公害、易分解、可回收的包裝材料,提倡簡化包裝,反對過度包裝,并向消費者傳遞如何處理包裝物的信息。
 ?。ㄋ模┲贫ňG色營銷策略
   綠色營銷是企業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以綠色消費為導,通過采取相應營銷策略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行為。綠色營銷策略著重點在:
   1.通過公關活動樹立綠色企業形象。通過節能、環保、健康的廣告發布綠色產品信息,從情、理、法方面使消費者接受綠色產品,引導綠色消費。積極參與社會環保、慈善等公益活動,以取信于消費者。
   2.建立綠色分銷渠道,產品在運輸、儲存、裝卸中重視節能環保、形成綠色通道,減少分銷環節和費用。綠色營銷要有針對性,以城市為中心,高收入群體為對象,建立營銷網絡,輻射鄉村。
 ?。ㄎ澹┩苿诱嬙炱髽I綠色經營宏觀環境
   政府要把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思想轉變成制度,落在實處,需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消費者廣泛參與。政府的著力點應在:
   1.在完善管制性環境法規的同時大力加強引導性環境法律制度建設。西方發達國家保護環境基本方法有三:一是由立法機構和環保部門根據法律制定環保統一標準和規則,要求社會組織和個人遵守,并對違法者予以制裁。今天大多數國家把這一方法作為治理環境問題的主要方法。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費”和 “環境有償使用”原則,利用市場機制規定環境資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應承擔一定的經濟代價。政府用籌集的資金解決公共環境問題。三是政府對公民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制定環境標準、污染排放標準、產品標準等,并通過激勵機制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行為朝環境質量提高的方向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經驗,我國需要著力建立引導性環境法規、制度和相應機制。通過立法形式對高效、節能、降耗的生產工藝予以倡導,并積極推廣;對產生明顯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生產技術給予政策扶持;通過建立綠色基金、綠色銀行資助環保設備、清潔生產設備的引進,引導國有或國家控股企業及科研機構開發綠色產品;優先發行環保債券,支持環保企業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2.完善環境標準體系。標準化水平是一國競爭力的表現。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必須從戰略高度加強環境標準化建設。通過立法,把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在企業全面推廣,目前我國制定的標準種類少,其主要內容是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排放標準,目前要大力制定和推廣產品環境標準和企業環境管理標準,以推動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和清潔生產。
   3.建立規范、公平、有序的綠色市場。一方面,消費者有一定的綠色意識和購買力,但綠色產品知識缺乏;另一方面,綠色市場不規范,而有的企業產品沒有經過認證就自封綠色產品,據統計,建材市場自稱為綠色建材的80%沒有得到相應認證,一些企業冒用綠色標志或夸大產品功能,降低綠色產品信譽,而通過綠色認證的企業用非綠色營銷的手段炒作綠色產品。因此,政府要大力制定綠色市場規則加強監管,取締假冒綠色產品,通過多種途徑教育、引導高消費群體及環保志愿者消費綠色產品,提倡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環保消費的可持續消費觀念。
 ?。ㄗ髡邌挝唬褐心狭謽I科技大學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087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