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永3斷塊固井質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波
摘 要: 永3斷塊位于永安油田的中部,北面為永3北界大斷層,西南方向與水體相連,東側為永2大斷層,屬多油層、中高滲透、稀油復雜斷塊油藏。永3斷塊為老油區,地層復雜、油藏類型較多。隨著日益不斷的開發和長期注水開采,地下注采失去平衡,破壞了地層原來的壓力系統,致使同一口井內多套壓力系統并存,油氣水處于較為活躍狀態,層間竄通嚴重,固井時漏失、油氣侵竄現象較為突出,該斷塊井主要表現為漏失井、高壓井和長封固段井,所有這些均影響了該地區的固井質量。通過優化水泥漿體系、改進固井工藝、使用高效驅油劑等措施的實施,使該區塊的固井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 永3斷塊; 固井質量; 水泥漿體系
中圖分類號: TE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039-02
永3斷塊為老區調整區塊,是管理局重點產能建設項目。由于該斷塊為一多油層、中高滲透、常壓低飽和、稀油的復雜斷塊油藏,使用常規水泥漿固井時層間竄槽嚴重,固井質量差,且水泥漿上返高度受限,上部套管腐蝕嚴重。
1 主要技術難點
(1)斷層多、斷塊小、東西斷層分帶,南北斷層分塊。
整個斷塊存在斷層30條,斷距5-350m,斷塊數23個,斷塊面積0.06-0.5km2,斷塊多易造成固井施工漏失、竄槽情況出現。并且,Ⅲ類油藏油砂體多,含油井段從1930到2200米,跨度大,這些都為提高固井質量制造了困難。
(2)該區塊為了保護套管,要求固井時水泥漿返至地面。
封固段較長(2000-2600米),造成環空液柱壓力高,采用常規水泥漿體系固井時容易出現井漏,或上漏下竄的情況;長封固段還會造成水泥漿凝固過程中失重,導致下部高壓層流體發生竄槽,影響固井質量。
(3)本區域井眼軌跡復雜。
本區域將實施繞錐多靶點水平井、跨層水平井等特殊工藝井,井眼軌跡復雜。井斜的加大和井眼軌跡的變化使得套管容易貼向井壁一邊,導致套管居中度差,嚴重影響水泥漿的頂替效率。
(4)鄰井生產對固井質量影響較大。
由于注水井不停注、生產井抽汲,造成地層流體壓力總是動態變化,對井下干擾大,而且不好消除,對固井水泥漿凝固有較大的影響。該區塊一部分井采取了分采分注、同井采注等工藝措施,對固井質量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2 主要技術措施
(1)提前停注、停產、釋放地層壓力。
為提高固井質量,在二開之前與該井有關的所有注水井停注,在固井之前直到固井24小時之后停止相關層位的抽油井生產,消除動態油氣水對水泥漿侯凝時的干擾,為水泥漿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侯凝環境。
(2)通過優選,采用“雙凝、雙密度”水泥漿體系。
“雙凝、雙密度”水泥漿體系就是把水泥漿分為上下兩段。上部井段使用緩凝時間較長的低密度水泥漿體系,以降低環空液柱壓力,防止壓漏地層情況發生;下部井段使用緩凝時間相對較短的常規密度增韌膨脹水泥漿體系,以提高水泥漿自身的防漏性能,提高水泥石膠結強度和抗折強度,有效補償水泥石的體積收縮,保證水泥石與地層的致密膠結,防止竄流發生,有利于提高固井質量。
上下兩段水泥漿稠化時間相差1.5―2小時,水泥漿體系從井底自下而上凝結,當下部水泥在侯凝過程中發生失重現象時,上部水泥漿尚處在可流動狀態,能夠保持對下部水泥漿的有效壓力,避免了因下部水泥漿失重造成的竄槽。
(3)在工藝技術方面,通過增加扶正器的入井數量,在主要油層加足套管扶正器(每根套管加一只),提高套管的居中度,提高水泥漿頂替效率。
(4)在主要油層段以上30-50米井段安放管外封隔器,阻斷地層流體的上竄通道。
(5)下套管前必須通井,固井施工前調整好鉆井液性能,在保證井下安全的情況下,盡量降低粘度和切力,并大排量洗井兩周以上,井內無沉砂、井壁穩定、確保壓穩油層。
(6)為平衡注水泥施工過程中的地層壓力,部分井在固井之前先注入井內15-20m3密度高于鉆井液密度0.20-0.25g/cm3的加重鉆井液,實現“壓穩”。
(7)保證固井施工的連續性,控制好施工參數,替泥漿排量盡量采用紊流頂替,以滿足提高水泥漿頂替效率的需要。
(8)應用固井新技術,通過提前向泥漿中添加泥餅改性劑,固井時加入凝餅形成劑,實現二界面整體固化膠結,顯著提高二界面固井質量。該區塊共有5口井應用此項技術,一界面固井質量均為優質,二界面固井質量均為良好。
3 應用情況
在大量的資料研究、室內試驗的基礎上,該技術在實施以來永3斷塊應用該套固井施工方案進行現場施工共完成油層固井作業24口,固井施工順利,合格率100%,優質率95.8%,固井質量比使用前有了顯著的提高,使該區塊的固井技術難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4 結論與建議
(1)“雙凝、雙密度”水泥漿體系可有效提高該區塊固井質量,保護油層套管。
(2)泥餅轉凝餅技術可有效提高二界面固井質量,建議推廣應用。
(3)該綜合技術找到了提高永3斷塊固井質量的一種方法,可推廣應用于類似區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1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