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h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09年以“覆蓋全體農村居民”為目標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推廣,使得我國億萬農民將和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基本社會養老保障。新農保所采用的籌資模式和待遇支付方式,使其具備了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特點。這一制度填補了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空白,為城鄉養老保障的有效銜接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基礎和實踐基礎。作為城鄉基本養老保障制度銜接的起點,新農保在實施中必須注意政策落實到位,財政資金到位及管理隊伍的建設等問題。
關鍵詞:基本養老保障; 新農保; 銜接
本文為安徽農業大學2010年度校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完善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社會的最大熱點問題之一,而作為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社會養老保險尤為被人們關注。在現實中由于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存在,從而使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嚴重缺位。
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的《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試點,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后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從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來看,建立“新農保”制度,就實現了城鄉居民在社會養老保險方面的制度平等,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就可以逐步縮小乃至最終消除城鄉居民在這方面的差距,這對于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
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的背景分析
我國現有養老制度設計上的城鄉差異
主要內容 城鎮養老保險制度 農村養老保障制度
保障方式 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以家庭與土地保障為主
保障對象 職工 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實行養老保險
資金來源 政府、單位與個人三方分擔 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政府予以政策扶助
統籌層次 省級統籌 縣級統籌
制度性質 強制性 自愿性
基金運作 部分積累制 完全積累制
資料來源:段家喜.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政府行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從上表可看出,在“新農?!敝埃覈趯嵤┑某青l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和性質存在極大差異。中國農村養老保障還是以家庭與土地保障為主,一個綜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沒有形成。從保障的性質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名不符實,不具備“社會保險”的性質。強制性與政府在財政上的責任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特點,然而政府在制度中幾乎沒有任何財政上的支持和補助,只是給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政策扶助,這就違背了“社會保險”的根本特征?;I資模式,是農民自己繳費而沒有政府的補貼,最后演變為農民的自我儲蓄,難以調動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也只能維持很低的領取水平,因而很難持續。這既不利于社會公平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城鄉勞動力的流轉,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目標的實現。
二、“新農?!?---城鄉基本養老保障制度銜接的起點
解讀我國的“新農?!闭撸浑y發現,“新農?!迸c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政策目標上都強調“保基本,廣覆蓋”,所以使得二者之間在制度設計上具備了頗多的共同之處,這也標志著我國城鄉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初步銜接。
首先,在制度屬性上,“新農?!睂儆谏鐣kU制度,社會保險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求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權利的獲得以義務的履行作為前提條件。在“新農?!敝?,農民同樣要履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義務,然后才能得到相應的養老待遇的支付,這一點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相同的。當然,對“新農?!睂嵤r已經超過60歲的農村老年人就不再繳費了,這是對過去狀況的一種特殊的處理。
其次,在籌資模式上,“新農?!睂嵭械纳鐣y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式,也就是說個人繳費要通過建立個人賬戶長期積累,同時還有一種社會統籌機制。這主要體現在資金來源上,“新農?!被鹬饕蓚€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也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等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補助。這樣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思路不謀而合,既有個人儲蓄,也有社會共濟。
再次,“新農?!敝贫然驹瓌t是“?;尽V覆蓋”?!氨;尽?,就是要從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籌資和待遇標準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低水平起步,但要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皬V覆蓋”,就是要靠制度和政策的吸引力,將政府主導和農民自愿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把盡可能多的農村居民納入到“新農?!敝贫戎小6覈擎偮毠せ攫B老保險由于社會經濟承受能力,人口數量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從目前來看,也是設計為保障全體勞動者基本生活,與西方高福利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最后,養老金待遇結構上,“新農?!庇苫A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一方面,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總體上是體現公平的。另一方面,國家為每個“新農?!眳⒈H私⒔K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個人賬戶養老金是與個人繳費時間長短、繳費多少是相聯系的。這一待遇計發辦法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同,也為將來“新農保”與“城?!标P系轉接留好了接口。
由上可見,“新農?!痹趪已a助及養老待遇上更加明確,逐步由“有名無實”走向“有名有實”,也更能體現其互助共濟的社會性?!靶罗r?!辈粌H實現了將普惠的財政補貼待遇在城鄉之間同步推進,更為重要的在推進全民社保、統一國民資格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更能體現社保的制度的“公平和正義”理念 ,代表了今后我國統籌城鄉養老保險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三、進一步推進“新農?!钡慕ㄗh
當前正處于“新農保”迅速普及的關鍵時期,在推進和對接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問題:
首先,保證“新農?!闭咭鋵嵉轿唬瑧愿采w全體公民,以促成人人機會均等為目標,保證起點公平。
其次,在籌資方面,應根據各方經濟狀況和責任分擔原則,并考慮適應區域差距和群體差距的需要,采用靈活的和有彈性的籌資水平,秉持社會正義。而對于“新農?!眮碚f,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財政資金一定要到位。
最后,很重要的就是“新農?!钡墓芾怼^r村人口多且分散,給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所以更加需要一個專業的管理服務機構的建設,承擔起“新農?!钡墓芾?、服務和運行,這是老農保的教訓,也是“新農?!苯】涤行蜻\行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段家喜.養老保險制度中的政府行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2] 劉芙.王韶春.李仁容.城鄉統籌社會保障發展的起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J].農村經濟,2009(10)。
[3] 余桔云.關于普惠制“新農保”幾個問題的探討[J].經濟問題探索,2009(10)。
[4] 米紅.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推進的若干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69713.htm